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1/21 15:47:28瀏覽915|回應4|推薦32 | |
2018/11/10 06:00:23 聯合報 王如斯日前繽紛版刊登的〈豆腐二三事〉令我想起從小到大,豆腐在我生活裡的美麗與哀愁。 早期,豆腐可能是自給自足的農家少數需要花錢買的食材,雖然它物美價廉,卻不見得能輕易端上桌。小時候去鄉下外婆家小住,外婆知道我喜歡吃煎豆腐,一定會帶我上街,找暴牙老闆買豆腐。當時沒有塑膠袋,豆腐都用芋頭葉包著,然後再用草繩輕捆,最後打個結,方便客人拎走。某日,我自告奮勇要去幫外婆買豆腐,外婆笑瞇瞇地解開層層手帕,小心翼翼地從中拿出最後幾枚銅板給我。 我踩著木屐,神氣活現地踏上買豆腐之路,買完豆腐,更加得意忘形,過馬路時摔了一跤,木屐掉了,豆腐碎了,腦海跟著浮現外婆從手帕裡拿出最後幾枚銅板的畫面。我想,她為了煎豆腐給我吃,花光所有「積蓄」,如今卻被我摔碎了……我坐在馬路上,從啜泣變成大哭。忽然,一包完整的豆腐出現在我眼前,原來豆腐店的暴牙老闆看到我的慘況,免費給我一塊新豆腐,並囑咐我「不要跟外婆講」;老闆那平日在我看來很醜的笑容,此刻竟散發出如佛像般的慈悲。 外婆的煎豆腐屬於鹹香,在煎得焦黃的豆腐上淋上醬油,撒上蔥白,適合下飯,我爸則喜歡涼拌豆腐,像小蔥拌豆腐、柴魚豆腐、皮蛋豆腐,都是夏天配啤酒的好搭檔,爸最拿手的是小黃瓜豆腐湯,淋上香油,撒上白胡椒粉,清香四溢,喝起來非常爽口! 某年,在北京一家不起眼的小餐館,老闆娘對我說:「天兒晚了,廚房裡有什麼就給您做什麼唄?」結果端上醬肉燒餅跟黃瓜豆腐湯,還有幾樣小菜。湯一端上來我就聞到往事的味道,想起爸生前在廚房忙碌的身影,以及跟爸共進晚餐,聽他說著北京胡同裡的總總。臨走前老闆娘問我:「味道合您口味不?別看我這小館兒不起眼,不少旅客都在我這兒吃到了老北京的家常味兒。咦?您是讓胡椒粉嗆著還是怎麼地?怎麼鼻涕眼淚直流呀?」本想跟老闆娘多聊些,但迸出的回憶讓我不忍觸及,只能笑著點點頭,匆匆告別。那間小館、那碗黃瓜豆腐湯,成為我在北京的私房回憶。 小小一方豆腐,訴說著千百年來庶民餐桌上的故事,也演繹成精緻的豆腐美學,例如京都湯豆腐,用小小一盞酒精燈跟紙鍋來煮,配上蔥花、柴魚醬油,吸引不少文人雅士去朝聖。我覺得庶民也好,風雅也罷,能解飢、滿足味蕾,就是好豆腐!寫到這兒,我決定,今天我們家吃豆腐。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