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31 22:51:11瀏覽1832|回應5|推薦226 | |
最近有朋友在blog上針對"外遇的原動性"一文,提出教育的觀點質疑之,我謹在此借文一隅說明之,歡迎隨時溝通!(但書一則,請勿隨意刪除我文之回覆,謝謝尊重): “自然科學是向前的驅力,而社會科學總是指涉於人類的足跡之後...個人在blog所探討有關社會學之系列文本,乃是一種「反身性」的觀察,利用社會學從而瞭解我們生活世界的真實且多樣的樣貌,同時描繪”生命”在急行於「時間」面向上之動態的過程...人間世..只菩提堪向..休問窮通..”
涼生“婚姻”幾個來.. . . 文本 人類學家Helen E. Fisher指出,大自然中約有5000餘種的哺乳動物,其中只有3%左右的哺乳物種會一生守護著一夫一妻制(monogamy),像草原田鼠與伴侶從深深與問的“相待”,到浪漫的“情定”,甚至不能相忘的一生..在伴侶失蹤甚至死亡後,另一方也不願意獨自尋樂。再如,南美伶猴護持著承諾和責任與配偶一生固守,伶猴我執的親密純度甚至體現在細度春香的夢裡,當它們相倚在樹上睏著時候,閒起相纏的尾巴,著情悠悠.. .其他相偶依戀終生的尚有狼、紅狐、白頂鸚鵡等等。 至於那97%會另尋高枝的哺乳動物,皆是生風流情的多偶關係。(多偶係指一夫多妻制(polyandry) 或一妻多夫制(polygyny)。貴為最具有靈性的靈長類之人種,根據演化論與性擇理論(sexual selection theory),物種的生存與延續是靠「多情基因」的觸動來繁衍後代,所以史前人類的兩性婚姻是為部落或族群的繁殖壯大而效忠,不是為單一的配偶輸誠。 UCLA大學傳播系主任Neil M. Malamuth提出肯定的論點:有可能會成為我們祖先的男性,在遠古環境裡,他必須做到兩件事:一是與大量具生育能力的女性婚配;再者,是對單一特定女性的承諾與投資須極小化。如是,這個男人的繁殖成功率才會大為提高,適應演化的天擇,而這些男性也將他們性擇策略的演化機制,遺傳給了後代男性。 至於人類遠祖的女性,則是早已體會到男女生理構造與繁衍投資的差異存在,所以,女性的自存之道是找出有能力、地位與意願的男性,投資在他們身上,以獲得自己及其子女的保護與安定。現今仍可尋得的母系社會如卡拉哈利沙漠的布須人,在這個民族中,家中主要糧食來源是依靠女性外出謀獲,所以女性在擁有經濟資源的當下,若是感到婚姻處於難堪不良的狀況,通常女人便會逐夫另覓他人。另外,西非的約魯巴人、美國的奈伐荷族印地安人、以及中國雲南寧蒗縣蘆沽湖畔的摩梭人等,這些民族皆是由女性操控複雜的市場體系,以及掌管家族的資源財產;這種由女性擔綱規範儀典主軸的社會,多偶的關係全然是一種功能上的凸顯,執手相顧的愛戀婚姻是杳杳無矣... 隨著人類物種的進化,為何“愛”在大腦深處的多情蠢動於今解開了謎底, 人類與其他哺乳類動物最大的異質,在於人腦的體積和新皮質的出現:杏仁核會標註訊息、海馬體會分析與記憶、下視丘會分泌情愫、縮氨酸荷爾蒙會色誘的驅動.. 這些古老而“多偶”的傾向,是如此巧妙地支配兩性出軌的動機,原來銘刻在人類基因上多情的「微芽」,始終圍繞著我們,牢落成一張溫柔的、殘念的、夜留弦索、麼鳳麼凰的網... .. .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