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電視新聞場域」~~另一種象徵暴力機制的存在
2008/10/11 10:22:01瀏覽1316|回應0|推薦37

                       「電視新聞場域」~~另一種象徵暴力機制的存在

                    反思聯合新聞網之劉閣「名嘴治國」現象 (2008.10.10)

文本

   

      上世紀末,法國社會學者Pierre Bourdieu針對電視新聞場域的影響強度和深度曾提出強烈的批判,Bourdieu指出在經濟和政治的所有者強權主導下,由知識份子、政治人物、記者和政論節目主持人等共組的「電視新聞場域」之意識空間,經由特定的議題設定與建構,已讓閱聽人接受其主導性,並產生偏好意義的立場,使社會文化迷思在極度的「窄化環境」當中,凸顯「電視新聞場域」成為一個維持象徵秩序的巨大機制。

    

      電視媒體由於深具包含影像、獨家、戲劇性與收視率的商業競爭力量,在當代知識界與文化界正發揮一種反智、犬儒、平庸化的影響,由於這些影響,使得表面上看來充滿競爭的媒體環境,實相顯露卻是各台新聞內容越來越單一化;媒體之間互相解讀,也為彼此主題的選擇加上鎖鍊,製造出一個巨大的禁區效果,這個禁區闡述公共事務的主題與閱聽人要求真確新聞的民主權利,越來越顯背道而馳。 「電視新聞場域」作為一種社會集體意識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的凝聚力量,拜涵化enculturation之功,閱聽人共有的信念 (beliefs) 和道德態度 (moral attitudes) 從個體記憶中漸漸扭曲、淡出..

   

      象徵壟斷的「收視率指標」尖銳佔據在最高峰頂,其跨越界線的身影,使這個商業邏輯傾向,嚴重威脅到社會文化中各個系統的自主性。學者的聲望不再靠典範來加冕,而是需要藉由迎向媒體,建立望風的知名度標竿;在賣弄專業的學術術語被推崇的簇擁下,放棄自我思考的良知,因而變成一個無所不可與談的「萬事通」。

   

      政治權力的控制與擴張,更藉由「電視新聞場域」形塑出主流意識,政府的決策機構不僅藉由運用經濟限制來施加對媒體的影響,而且也經由授權合法化的手段,去主導官方的消息來源。這種政治經濟傳播的結合,象徵另一種暴力共犯的機制,使得媒體舞臺上的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敵人的社會學家以便把對方當成自己的研究對象恣意操弄著媒體公審的的轉化過程,為敵方貼標籤,採取分類的框架,以決定閱聽人該遺忘、忽略什麼左右閱聽人的關注焦點與對事實的認知

  

      「電視」為閱聽人建構的社會現實,成功影響人們「腦中的圖畫」,已經傳播學界歷經長期的摸索研究所認證。本文試圖提出閱聽人反身性reflexivity的思考問題,是在於閱聽人可利用自我主動的詮釋位置,以超越系統所預設的觀點,用更寬廣的視野來照社會群體的行為,做為自我的回應脈絡這意味著我能更清明(self-clarification去分析並掌握社會行動的發展方向,讓你我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這不就是長期以來人類民主所戮力從事的工作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ling2008tw&aid=2289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