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8 21:41:44瀏覽1147|回應4|推薦49 | |
文本 當下,大陸毒奶正禍延全球,已經有卅多個國家、地區宣佈全面禁止進口或退回大陸奶製品。尤其是所有知名的中國乳製品生產商都染毒嚴重,同時,含毒的乳製品亦由奶粉延燒至液體乳等其他相關產品,世人皆聞中國製造色變,中國的食品安全也再次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 個人長期在大陸居住,此次在大陸毒奶禍延高漲之際回滬,我在上海中心城區的數個大賣場裡,依舊可以看到中國知名品牌的乳製商品陳列上架,同時,含植物性蛋白及乳製品的食品也到處充斥販售著,並沒因「三聚氰胺」原因加以受檢而下架,老百姓也照買不誤;大陸媒體對涉有三聚氰胺的乳製品報導連日來並沒有多所著墨,尤其詭蹫的是大陸官方僅將”三鹿毒奶”風波以「他者化」自限,並沒有以普世價值與標準去檢視其他乳製品的安全與否,更遑論去公開議論大陸的食品安全體系;這種將「我者」與「他者」做明確切割的界定,個人認為有其深層之意識形態辯證,其所凸顯出的是霸權(hegemony) 的論述格局。 社會學家Francis Fukuyama在二十世紀末,曾發表"歷史終結"(End of History)的理論, Francis所謂「歷史終結」指的是「意識形態的終結」,此立論讓東西方學術界掀起了軒然大波,Francis闡述冷戰結束到後現代發展中崛起的「意識形態的空場」構面,但這種「空場」很快就被「族別意識」的覺醒所加速盤踞,尤其在亞洲,以經濟快速增長而政治上卻具有某種"家長式專制主義"的國家~「本民族的族別屬性」特別明顯。
鍊結全球化語境下,作為和平崛起的中國,一方面宣揚民族主義,可以成為抵抗資本主義全球化帶來的抹平趨勢之最好藉口;另一方面,由民族主義帶來的自給自足或尋找社會主義現代化路徑的口號,已成為加入現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裡最富吸引力的一種權力運作方式。
中國從七○年代末以來的對外開放,其目的是要與國際經濟接軌,進入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但是,中國在接受西方資本主義物質的同時,也將要面對西方的思想、意識形態與價值觀,這是所謂的西方和平演變。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社會轉型進一步深化,進入了全面擁抱全球化或與世界「無縫接軌」的時代,中國的「現代化」與「全球化」的過程可以說是同步的。
經濟的中國蓬勃躍起於全球舞臺,反諷的是,九○年代後的中國社會,由官方 / 精英知識份子 / 民眾一起建構出另類的「民族主義文化霸權」。中國以一種「既抗拒又接受」的方式來看待西方文化:一方面在批評西方現代性話語的「普遍主義」與「西方中心主義」。另一方面又悖論式地持有另一種族性∕身份觀念與華夏中心主義情結,試圖尋回一種本真而絕對的中國身份,即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中國的民族文化與所謂的「本土經驗」實體化、絕對化,來鞏固「中國特色」所需要的主體價值,並把它與「西方現代性」對舉,構成一種新的二元對立。 運用「中國特色」來詮釋「社會主義」的發展,此兩者共同建構了中國政權意識形態傾向「文化霸權」的路向,上述雙重論證的體系,不僅解決改革開放後,中國政權所面臨的的意識形態衰退危機,同時更可以回應當今世界體系資本主義化的優勢挑戰。更具體的說,中國在面對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時,非常強調愛國主義,就是通過以文化霸權的「民族主義」為訴求,抗拒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所帶來的和平演變,強調中國相對於西方的獨立自主性,並由此建構出一套屬於中國人民的集體認同和主體意識。這是中國在形塑「自我東方化」、「自我中國化」時的重要工具,藉由強力區隔西方∕非西方或東方的分野,更加確立了中國內部的凝聚力量。 所以三聚氰胺的喧囂,一切都是資本主義激情的符碼圖像;中國人民回過神,驚覺...原來全球化世界的譜系是如此弔詭...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