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拾起小歡與小樂(3)--不知何時遺失的青春?
2009/02/24 20:43:34瀏覽426|回應0|推薦1

拾起小歡與小樂(3)

不知何時遺失的青春?                   劉枝蓮

 

                 1.

在那沒有電視、沒有電腦的年代,大人每天都在刻苦、混亂中忙碌著,不安與寂寞的女孩兒,渾然無知躲進三樓閣樓中與指天畫地書本,進行自認為的通關密語。從舅舅的<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白蛇傳>到嫂嫂與美麗表姐們哀感頑豔的<瓊瑤>式小說、接續牛角港口阿兵哥<基度山恩仇記>、<咆哮山莊>、<小婦人>…,在台讀高中哥哥偶爾帶回來<格林童話>等等,都是我最初心靈揭發者。而那位少尉副村長送我一本夏綠蒂的<簡愛>更是最愛,書中男女主角欲迎還藏的纏綿情愫與滅絕之苦,牽動著小女孩敏感神經,也偷偷默許者,有一天能追尋女主角情愛的足跡,找尋生命中最愛。忘記什時?從台灣調來服務牛背嶺情治單位的遠房表姊夫,更是大方提供該單位圖書館所有藏書。印象深刻是,我第一次(在戒嚴的年代),順黃泥路爬上牛角嶺山巔,吸引我目光,不是山上的景或盤中點心,而是排列書架上的書,當下決定不要在酷酷對待表姊夫,就為那一架的書。<戴笠>、<川島方子>…又成了偶餘興起的文學佐料…就這樣臨窗,從小學到國中, 隨著一本又一本的書從指尖滑過,藉作家編織的故事與書中主角同悲喜、共愛憎的對話、由無知幼稚到娉婷善感。

也許是這般隨性全無章法,似懂非懂的超齡鯨吞蠶食知識盛宴,還來不及(沒有機會)學會與人相處,就在閱讀現實中,造就愛恨分明、見到不善如深湯的率直的個性,我的妹妹不同,懂得在媽媽面前揚善隱惡,顯然挑戰正直不假辭色的我,也引爆出人際的疏離;加上常離家的父親,對我溺愛光環漸次減少,家裡成員的增加尷尬年齡、生理抽長、敏感心思在文學浮華的僭越下,更是沒來由躲進書海中,逃避困窘的人際。雖是如此,我那任性的性格,從來沒有調整過,記憶中,只要我想跟,姊姊一定要帶我,尤其是三姊燕華,即便是童稚時,入學國中考試晚上的自習,我也不放過大我三歲的三姊代替忙碌媽媽,成就我的任性,大早,要剛好的時間哄我起床、涼好適溫的稀飯,甚至上高中時,必須的住校,媽媽也讓她帶著我,少了處理生活構面,輕泅文學大海,成了唯一,況且小說裡所蘊釀的恍惚迷離情調、哀感頑豔的愛情,恰巧吻合少女傷春悲秋的胃口。

記憶中<格林童話>中每則故事,好似都有一位陰險壞心腸後母,我總在爸爸不在家,偶有因妹妹陷害,受媽媽輕輕責備時,就會假想自己是爸爸外面帶回的女兒,媽媽與妹妹自然成了故事中。當我讀大仲馬<基度山恩仇記>、愛蜜莉.白朗特<咆哮山莊>時,其中所呈現人性貪婪、狡詐未必能領會,但故事中主角復仇行動,對當時被同學惹哭的我,倒是尋求精神勝利最好的材料記憶中小四(或小?)開始,總是不時在課堂上,編織哀怨灰姑娘故事、握拳復仇的決心到國中懸念書中男女主角悲歡離合,幻想白馬王子夢中出現……課業多半荒廢,直到國三下,一次躲防空洞,瞧見高中鄭嬌英學姊課本上方的註腳,心想:『收心,唸書(課本)』。

                         2. 

那個暑假,我搬回爸爸為我們準備,一至三樓透天桃園大湳新家,起初大嫂、侄兒短期同住,後來,總在人來人往中穿流,舅媽、舅舅、表哥、表姊…以及失業三姊,嫁屏東二姊她們都曾擔任短期伴讀角色,而好人緣的二姊、三姊,也隨之帶來同學、同學又帶來朋友其中印象深刻的有剛離婚的『黑皮』姊姊、要考大學『克彬』哥哥以及與兒媳嘔氣遠房六十多歲『姨婆』….他們其中或有就業(如,姨婆、小表姊),但大部份都是失業,雖然爸爸給我那不設限的支票,『吃』仍然是我們負擔。一度,三姊鉤起毛線帽來貼補家用,但那微薄收入累積數月之後,總拿來是買溜冰鞋等禮物討好我。於是,我興起將房子切割三樓為姊妹寢室、二樓為來往客人住所,一樓店面自然是出租於人,來減輕我必需步行儲家取票的困窘。幸運的是,那階段進住我家的人,通常會在我上學前,收到一佰元當天膳食費。16歲的我,雖有處理事物雛型,但對生活起居料理仍是白痴,尤其面對失業來伴讀三姊,仍然會掀起我任性的因子,常常半夜驚醒的我,必須要姊姊徹夜拍背入睡。

印象中媽媽總以身教,為我推開一扇固定窗,但媽媽那扇固定的窗口,相較文學的感染力,視野與景致顯得不夠精彩,從未能引出我的視線,直到離巢了,我知道即是風雨,也必須循著媽媽給的那扇窗口迤邐前行。國中時,胡適的那句:『獅子和老虎向來都是獨來獨往,只有狐狸跟狗才聯群結黨』深得我心,上了高中,見証浪遊無根時,我選擇加入狐狸跟狗的行列,和他們成群結隊。於是,高中生涯,即便在公車上、讀書或玩樂的路上,總有同伴相行,範圍除本校高()兩屆學姊()外,還擴展外校,如育達碧梅、豔霞…至今家中還保留已忘名字的學妹,親自製作的玩偶(以當時物價,應該是她多個月的零用金)。有趣的是,那個不知因何發現,總搭同班車、偷偷瞄我的健行工專男孩,終究還是沒有跟我說上話。上學一定要人陪、睡覺要睡到自然醒小女孩自訂一套連媽媽也不能跨越的規則。東引表姑說:「一次,女孩自行起床上課,爸爸獎賞了手錶,連姊姊都受益」上了高中,我故舊遲到,常爬校園圍牆的我,是很難讓卡奇裙縫線完好,有時運氣好,還會撞見剛從公車處離職陳法書叔叔,他總會刻意繞過站牌,用他的計程車送我上學。少話客氣的陳叔叔,總叫我「小姐」,那是爸爸善待人的餘蔭,以及那個深情年代、深情的人。現今,偶爾座公車還會想起那軍人退役的陳叔叔,可好?

當然,放棄瓊瑤式小說(多半不知何處尋訪?),放棄追求誰是文學最激烈的隱士、誰是文學史上最了不起的英雄?不再俯首書裡乾坤,仰望窗外白雲,懸念著男女主角的悲歡離合,讀起書變得聰明有效率多了。但那愛耍酷、稿失蹤的常敏表哥,偶而回家除總說被仇家追殺外,還會背個吉他撥弄著合弦邊談邊唱,讓我好崇拜,在沒有聯考緊箍咒的挾持下,我隨表哥腳步玩吉他外,學澑冰、愛跳舞、交筆友,一樣以各自不同方式穿越時空,抹殺不少年少時光,直到媽媽為我找到第一份工作之前,是我最初愛書的空窗期…。

                             3.

當我面對James C.Hunter僕人中<愛是動詞>時,立刻想到我的第一位長官。儘管離開第一份工作已經有相當久遠,儘管我涉獵不下數十本管理策略的書。職務、學歷不高的趙榮福少校的獨特領導,另我印象深刻,他對我的影響隨時間、職務的歷練非但未遞減還與日俱增。尤其是他那無私提攜後進胸懷與無求友誼,既便是經歷無數個長官之後,還是這般令我深深感念。

可能是『體質』的關係,在許多紛擾凌亂跳接之後,工作中的我,又開始從珍.奧斯丁<傲慢與偏見>,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瑪格麗特.米切爾的<飄>、卡謬<異鄉人>、賽凡提斯的<唐.吉訶得>、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雨果<悲慘世界>、小仲馬<茶花女>、梭羅<湖濱散記>等西方文學為出發,再度穿越古典藩籬<東周列國志>、<史記>、<聊齋>、<金瓶梅>直達林語堂的<京華煙雲><吾土吾民>再跨徐志摩、朱自清、林海音、張秀亞、余光中等詩、小說與散文。不知何時?不知何因?我狂飆<魯迅>、<尼采>與<赫塞>作品,到了如癡如醉,與書中作者同傷感、與人性陰暗面相接耳,那年少纖細的心思由善感,潛化成極度憂鬱、深沉的虛無,最終成了人生旅程中苦悶的階段,或者應該溯源更早……。軍中僱員的兩年(?)思考、閱讀、閱讀、思考不斷反饋,盡數剝去青春少女心理情態和境遇,偶遇的追求者,在我取法書中情節與思維情結雙環困境下,自然是無疾而終。

                         4.

儘管,小女孩被寵愛的光譜早就黯淡儘管,離開那年輕歲月相當久遠;儘管,師法言情小說談情說愛模式,在現實生活沒有出現過;儘管,那頭角崢嶸的毛病在我的生命中引爆多少禍害;儘管,那內斂憂悒的性格在我的生活中製造多少忌妒與醜化但是,能跳脫傳統看待問題的框架、能以非線性來感知人生真理難到不是從童稚至少年閱讀中得到高度救贖,慢慢引燃出星星的火花,終至多年後開始燎原。難道成長的複雜性不是推砌蘊釀,劈頭直擊出的點點滴滴,如果可以,能終身奉承『得志時服膺儒家,失意時還之於道家』達觀人生的同時,至少我虧欠父母、家人或助我成長的有緣人,感情債與知識債:一種我繼續認為的債。

朋友告訴我,『最近,辦公室來了一位急功的冒失鬼』。我說:『過去有幸,貴人陪我們成長,如今何幸?我們陪他人成長』時間像踩著風火輪般轟隆隆往前跑,我從那純真少女到如今滄桑中年,掩卷深思來時路,閱讀的快感儘是這般,道盡灰飛煙滅之後復合的狂喜,令我盪氣迴腸……(2007春節)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h&aid=268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