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詠嘆
2020/01/14 12:53:32瀏覽2454|回應90|推薦13

詠嘆

局勢難由人,禍福出天心;
悲樂或無本,慧道需法門。
溝通兩岸民,格局務開新;
敵對無好果,和平賴知音。

我深深希望能夠有人開創兩岸新格局,不要被簡單的二元思維所限。所謂知音,在這個複雜議題上,也必須賦予複雜涵義。了解中國,是至關重要的事情,但是,我們往往囿於舊思維與既有的立場、觀點,以致也限制了我們所能看到、能想到的事實狀態與可能有的選擇。我們應該嘗試跳出窠臼,重新理解、重新想像。

後記:

選舉結束了。由於長期的政治立場,我當然是感覺遺憾的,實在不樂見台灣走向與中國大陸敵對的路,那是會帶來悲劇的路,是台灣的悲劇,也會是整個中國的悲劇,而兩者都不是我所樂見。

有些人為了大選結果能打臉北京,或者能支持一個願意守衛台灣的政權而欣慰。這類的想法,從我的觀點來看,是對問題的太過簡單化的想法。

我並非完全無視於中共政權對台灣方面的打壓(乃至恫嚇),但是,這同樣需要用智慧來因應,而不是感性地回應說誰怕誰。我們是應該害怕,不怕才是奇怪的事,是鼓氣硬撐。

鼓氣硬撐也許有必要,但是,接著的其他反應還是要講究。激怒對方,最後對我們必無好處。

龍應台女士最近又有一篇新作“野蠻,有沒有限度”,其中的一段話是:“我們依然相信...世界的良知還存在,我們深信,野蠻總有限度,它必將在人性面前毀滅,這一切在我們的道德觀念裡已根深蒂固。”但是,作者的意思其實是要警告大家:野蠻可能沒有限度,或者,這個限度已經遠遠超乎我們所能忍受。

龍女士的大文隱然是在提醒台灣的(青年)朋友們,野蠻可能沒有限度。但是,她沒有明白告訴大家,她所暗示的野蠻勢力是誰。

我認為,重要的也許不只是野蠻有沒有限度,以及誰是那野蠻勢力,而是說,這個世界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會有個至高而正義的力量,會出於維護正義的原則而來保護我們,因為我們是站在正義的一方。這種想法恐怕是太天真的、不夠務實的。

對我來說,至少在俗世裡,正義何在是永恆的爭議議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聲稱。各方的人都主觀認為正義在己方,而且通常會堅持這麼認為。同樣重要的是,誰來維護那個真正具有超然意義的正義,其實是沒有保證的。這可能是出於我個人的悲觀觀點。但是,悲觀未必不符合事實。

台灣坊間發生過幾次如下的悲劇案例:女子被前夫或前男友強迫要求復合,女子堅決不從,還拿話辱罵男子,結果遭到殺害。重要的是,這時候,我們所期待的正義力量何在?或者,以為對方會野蠻有極限,結果有嗎?

問題可能其實是:我們誤以為我們的世界是個公正世界,以及我們總是容易相信自己屬於正義的一方,所以總是能夠得到保護。而這裡涉及的一連串信念,事實上可能有些是或全部是出於誤判。遺憾的是。悲劇已經造成。

兩岸之間誰是正義的一方?或者,在台灣內部,統獨雙方誰是正義的一方?

大家各自都有答案。我們也不難想像大家的答案。比如說,年輕獨派現在不但是在慶賀選舉勝利,而且在揶揄老人世代,明示、暗示他們是冬烘,或者昏聵,甚至是不識時務的既得利益者。

這些說法未必不對,但是,也可能不盡然正確。而只要把不盡正確的面向的權值改變,整體的正義判斷就可能改觀。(而權值的決定最終是很主觀的)

跳開這些比較瑣碎的議題,兩岸關係又究竟應該如何?我的化繁為簡的答案就是“和為貴”。和並不容易,尤其要有尊嚴的和更難。但是,事情未必已經絕望。重要的是,並不是因為和平已經絕望,所以不和,而是認為對抗才是正義,因為對方是不正義。這個認知有可能其實才是問題的最深根源。

中國大陸方面的種種作為是不是不正義?我再度要強調,其實沒有簡單的答案。我們以為答案明確,其實是出於特定的觀點,甚至是被誤導而產生的觀點。美國在這裡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誤導?)角色。

蔡總統選後對北京喊話,表示北京如果攻台,必須付出重大代價。這個說法可能是真,但就像兩岸和平可能有多種形式,兩岸對抗也可以有多種形式。重要的是,只要是處於敵對的狀態,對岸就可能會選擇較少代價卻足以傷害台灣的各種做法,或其他認為划算的行動方式,而台灣很難免於被傷害。

和平還是可能的,只是需要努力!有尊嚴的和平更難,也更需要智慧,卻並非不可能,端看我們是否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包括思維、心態的調整。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131544843

 回應文章 頁/共 9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十九)-袁剛
2020/01/19 22:02

所以史達林支持蔣介石「安內攘外」,事變解決後,史達林立即派王明歸國,促成國共合作,鼓吹「一切通過統一戰線」,要求中共聽命於仇敵蔣介石。對中共來講,這不啻是驚天之變,卻也是命運轉折的關鍵。

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面對國家危亡,先前猛烈抨擊蔣介石獨裁專制的「新月派」自由知識分​​子,立即停止了活動,因為「救亡壓倒了啟蒙」,「不願再以人權與當局叫板」。如蔣方震就自覺放棄反蔣立場,成了蔣介石的戰略高參。胡適也放棄不從政的誓言,加入政府當了駐美國大使,為抗日爭取外援。蔣廷黻則在1932年中蘇復交後出任駐蘇聯大使,爭取蘇聯抗日。

翁文灝也為國民政府所延攬,出任軍事委員會國防計劃委員會(後改為資源委員會)秘書長,為抗戰籌集國防資源。 30年代出現了一股「學者從政」潮,國家危亡之際,知識精英紛紛走出書齋,報效祖國。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啊,這就是中國士人知識分子!還有一些海歸洋博士,如錢端升、丁文江等,不但不再批蔣介石專制,反而撰文鼓吹「國家能力」,希望蔣集權調動國家一切資源抗日,當然胡適對此是不贊同的。

而中國共產黨則趁國難當頭,於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完全照搬蘇聯模式,在落後農村另立聽命於外國的政府。

1932年4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卻不打日本人而打同胞,形同滑稽劇。以「北上抗日」為名的紅軍長征,其實是西竄逃跑,甚至組織了「西路軍」,想進入蘇共黨員盛世才統治的新疆,這難道能說是抗日?西面可沒有日本人啊,當時中共的一切舉措都是聽命於共產國際,並通過牛蘭夫婦領取少許盧布。

而蘇聯自己呢?他們對日本侵略中國是什麼態度?九一八後一個月,蘇聯副外交人民委員加拉罕即向日本駐蘇聯大使廣田弘毅聲明,對中日沖突採取不干涉主義,這是支援中國抗日嗎?共產國際及其支部不但不抗日,反而對中國政府的抗日方略,產生了嚴重干擾。

當時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竟提出了「武裝保衛蘇聯」口號,這些顯然都是史達林讓幹的,中共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對此是公開批評的,聽命的只是王明、博古、洛甫、李特、黃超等留蘇布爾什維克,反映了中共還極不成熟。

中共完全聽命於共產國際,成了蘇聯的「別動隊」、「帶路黨」,毛澤東對此是有保留的。 1939年日蘇間暴發諾門坎、張鼓峰之戰,史達林下令延安組織正規軍向東北挺進,這是不顧中共生死形同自殺,毛澤東則陽奉陰違敷衍了事。毛不但敷衍史達林,也敷衍蔣介石,這是中共成熟的表現。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十八)-袁剛
2020/01/19 21:56

因為中共是共產國際一個支部,一切聽蘇聯支配,所以蔣介石知道,只有找史達林才能真正解決中共問題。果然,史達林讓王明代中共中央起草並發布《八一宣言》,鼓吹團結抗日,而長征路上的毛、周、洛甫等尚一無所知。為抗日蔣不計前嫌再次主動「聯俄、容共」,應該說是下了很大決心的,怎麼能說蔣介石不抗日呢?其實他早就在謀劃抗日,而且是全方位全面謀劃,並有實際行動。

但蔣介石要抗日並不容易,因為沒有多少人聽命於他,作為國府委員長,不但共產黨反對他,遍布中國的各地軍閥如馮玉祥、張學良、盛世才、閻錫山及雲貴川各路大小軍閥,沒有一個承認蔣的中國抗日統帥地位。

就是在國民黨內部,反蔣勢力也風起雲湧,如李宗仁、張發奎、陳銘樞、陳濟棠等兩廣軍閥,還有汪精衛、陳公博為首的「改組派」,更是掀起比中共暴動更大的「反蔣」狂瀾。

相比而言,流竄西南的中共紅軍已是強孥之末,蔣「攘外必先安內」,不光是劍指中共,而是放眼全國,要統一全國各路軍閥勢力,否則,抗日只能是一句空話。蔣軍追擊紅軍進入雲貴川,蔣的眼睛不光是盯著共產黨,還有不聽命的大小軍閥如王家烈之流,趁勢進入大西南,為抗日營造大後方。

蔣介石這時已不把流竄中的紅軍放在眼裡,同時史達林也不把中共紅軍看在眼裡。蔣派代表去莫斯科談判,必然要談到紅軍的處置,想不到史達林對早已失聯的紅軍很是不屑,他手中的工具是王明。

而這時蔣更多的精力是用於處置「兩廣事變」,粵系軍閥陳濟棠不但勾結江西紅軍,與紅軍做鎢砂生意,為蘇區提供最大財源,還勾結日本,請日本人訓練了一支空軍,卻也和西竄紅軍一樣,打起「北上抗日」旗號,企圖聯合桂系李宗仁,北伐推翻蔣介石。

但部下空軍及軍長余漢謀等痛恨日本,實在看不下去,倒戈趕走「南霸天」,歸順了中央。這是蔣「攘外必先安內」的一次大成功,下一步就是進剿陝北的紅軍了,卻突發了「西安事變」。

西安事變不但出乎蔣介石意外,也出乎史達林意外。史達林得知消息馬上公開指責張、楊是日本代理人,謀害抗日領袖,並向中共直接下令釋放蔣介石。而史達林的態度不僅令中共不解,也讓張學良意外,張、楊先是聽信中共蠱惑,原想依托蘇聯建立西北抗日聯合政府,此刻不啻是冷水澆背!

這時宋美齡托端納將丈夫的日記送給張學良看,張讀後獲悉蔣抗日規劃,加上同時被捕的蔣方震疏導,使張翻然醒悟,於是不顧一切親自送蔣回南京。

史達林為什麼放棄意識形態偏見,轉而支持「沾滿共產黨人鮮血」的蔣介石呢?那完全是出於維護蘇聯自身安全的考慮。因為偽滿洲國建立後日本在東北站穩腳跟,對蘇聯威脅越來越大,日俄是老對手,蘇聯一手操辦的東北抗日聯軍很快被剿滅,張學良、馮玉祥等既不是日本人對手,能領導中國抗日以阻遏日本進攻蘇聯的,只有老蔣。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十七)-袁剛
2020/01/19 21:50

六,東亞中、蘇、日博弈和蔣方震兵略倍受干擾

蘇聯垮台已二十多年,中國仍堅守蘇聯模式意識形態話語,確實已經毫無意義,仍就二戰為蘇聯爲史達林貼金,更是愚不可及。

因為俄自己早已公開檔案,將史達林在二戰中的罪惡公之於世,不光有「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及「秘密議定書」,瓜分波蘭吞併波羅的海三國及比薩拉比亞,成為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禍首,還有「卡廷森林事件」等。蘇共政治局開會決定槍斃幾萬名被俘波蘭愛國軍官,但當時蘇共宣傳部卻無恥反誣是納粹德國所為,直到蘇聯解體,葉爾辛才將檔案解密,交給波蘭政府。

中國與蘇俄、日本之間的關係是錯綜複雜的,很難簡單歸結日本是敵蘇俄為友,俄國侵略中國歷史最悠久,侵占中國領土最多,而沒有日本,中國東北或許早已變成「黃俄羅斯」。

1904年日俄戰爭日本犧牲十萬人,才把沙俄趕出滿洲,但日本自後將中國東北視為「自家物」。「九一八」後建立偽滿洲國,日蘇之間就侵略瓜分中國,是既爭奪又勾結,既打硬仗又使陰招,中國成了「唐僧肉」,成為戰場長久硝煙瀰漫,而日、蘇本土則是一派安祥。

中國因虛弱不堪,自清政府以來就玩「以夷制夷」把戲,蔣介石也想利用矛盾聯俄製日,加上與歐美列強合縱連橫,企圖以外交努力迫日本退出中國,卻毫無成效。大國博弈講的是實力,國力不支靠耍嘴皮子全然無用,

1941年避居昆明的「戰國策派」知識分子,以「戰國時代的重演」,來概括當時國際風雲,應當說是恰如其分。意識形態最不靠譜,所謂蘇聯主持公道,組織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共產黨解放全人類,完全是欺人之談。

世界大戰充滿血腥與罪惡,我們千萬不要被意識形態蒙住眼睛,把最狡詐的侵略者蘇聯當救星,如現今只要日本道歉,道歉了還要反復道歉,卻不敢要求侵蝕中國最多的俄國作一聲道歉。

「黨化史學」歪曲歷史,如所謂西安事變共產黨「逼蔣抗日」,使蔣介石改變「不抵抗」方針,根本就不靠譜。據已公開的檔案,早在西安事變前好幾年,蔣介石就因抗日需要,主動與蘇聯復交尋求奧援,並派鄧文儀至蘇聯見中共代表王明等,提出國共合作抗日。


羊点
2020/01/19 21:04
我看到格主在35楼中回复了一个“寫得好!”,我就细看了一下35楼内容,看完了我明白格主为什么大力赞同了,所谓“中共奪權的理由將完全站不住腳”是转进台湾后的国民党的一向说法,将一切原因归于毛泽东的个人野心。


既然格主真心赞同这个说法,那么我要请教一下。抗战胜利后中共党员人数也就一百万人出头,兵力也是一百多万人,无论人数、装备都比蒋委员长的国民党差的很远。既然抗战后蒋介石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共夺权的理由完全站不住脚,都是出于毛泽东的个人野心,那么作为一个中共党员或者军人,有什么理由要跟着毛泽东夺权?从1945年的现实力量对比来看,取胜的可能性很小,失败的后果是被枪毙。


国民党还强调中共的间谍渗透,确实中共安插在国民党内很多间谍,比如胡宗南的侍从副官机要秘书熊向晖,年纪轻轻在胡宗南集团地位非常高,前途大好,他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为中共当间谍?沈安娜,长期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做速记员,蒋介石召开的会议上都是她做记录,这样的人为何会冒着生命危险秘密为中共当间谍?这样的例子很多了,他们都已经在国民党重要部门受到重用了,为什么要冒着危险为中共工作?仅仅是为了毛泽东的个人野心?请格主以教我。

Taig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1/19 20:53
簡覆羊點先生:

羊點說:「因为毛泽东在1956年就退居二线了,具体工作交给刘少奇邓小平了,属于“扶上马送一程”。」

1956年,毛澤東62歲,劉少奇只比毛小5歲。如果說毛已70歲,退居二線,把權力交給小他約10歲的人,這樣我才相信這是「扶上馬送一程」。

羊點說:「当时毛泽东就承担了责任,这是为了维护他挑选的接班人的威信。」

毛如果真的是這麼個做法,那就太「神」了,正常「人」的做法是,接班人搞砸了就把他拉下馬,換一個人就是。人格高超到替接班人擋子彈,但後來卻把他「做」掉了,這個你怎麼解釋?

羊點說:「但是在60年代后毛泽东与刘少奇有路线分歧这是事实,这个分歧被夸大化了,这要归功于林彪集团」

接班人不聽話了,就把他拉下馬殺了,這種事本身就已夠嚴重了,何須旁人加以誇大!

羊點說:「彭德怀更没有反毛,彭德怀是在庐山会议批评大跃进之后倒台的,但批评完本来没事儿都要散会了…这位“中央主要领导”是谁,已经呼之欲出了。」

劉少奇之死推給林彪,彭德懷之死推給劉少奇,毛澤東啥事也沒幹。這樣實在太下作了點,有失領導人氣度。我相信毛澤東本人不見得會同意這樣的說法。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十六)-袁剛
2020/01/19 18:58

「弱國無外交」。在盟國蘇、美、英等之間開展等距離外交,弱國統帥蔣介石做得應該說基本上是成功的,特別是宋美齡訪美開展第一夫人外交,在國會演講,爭取美援,做得非常漂亮。

宋美齡還隻身入新疆,說服因蘇德戰爭前期蘇潰敗而動搖的蘇共黨員盛世才回歸祖國,使新疆在祖國最危難的時刻復歸版圖。 1943年11月開羅會議,宋陪老蔣與羅斯福、邱吉爾會談,簽署《開羅宣言》,宣布東北、台灣歸復中國,並進一步廢除不平等條約,參與開創聯合國,使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

那張宋美齡穿插其間的「三巨頭」會晤照片,可謂「中國從此站起來了」的標誌,中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地位就此確定,蔣介石作為世界領袖、中國統帥的地位,也獲得世界公認。

蔣介石的中國統帥地位不僅得到國際承認,而且當時中共也是承認的,共軍改編為蔣的部下,國民政府領導全國抗戰,幾百萬正規國軍是抗日主力,堅持長期抗戰拖死日本是國民政府的既定戰略,重慶政府才是抗戰的堅強核心和中流砥柱,這是歷史常識。三軍不可奪帥!

試問,若蔣介石挺不住或有不測,當時的毛澤東有資格代表中國參加開羅會議嗎?長期盛行的歷史虛無主義,所謂共產黨抗日,蔣介石摘桃的愚民宣傳,根本經不起歷史拷問,是該加以糾正了。

然而現在要講真話也很難,先前「黨化教育」宣傳灌輸蔣介石「封建買辦法西斯」,賣國投降「不抵抗」,十惡不赦是「反動派」,是「人民公敵」,所以共產黨才要打倒他這個大壞蛋。

若現在說蔣介石不是「壞蛋」,不是「反動派」, 不是「人民公敵」,不是法西斯,而是「反法西斯」統帥,是與羅斯福、丘吉爾平起平坐的「三巨頭」,「堅持抗戰八年久」 ,「拖」垮日本使中國「從此站起來了」,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那麼,中共當年憑什麼推翻他呢?

如此,中共奪權的理由將完全站不住腳,這將嚴重「消解中國共產黨執政合法性」。但長期說假話不說真話也混不下去,林彪說:「槍桿子,筆桿子,幹革命靠的是這二桿子」,中共「筆桿子」陳伯達寫《人民公敵蔣介石》,當年被吹噓為「可以當幾個師」,現在已一文錢不值。文革前大量發行的「淫穢小說」《金陵春夢》、《侍衛官雜記》等,對蔣介石極盡造謠污衊之能事,現在再也不可能有市場。

謊言治國難以長久,真相一定會被揭開。這一切,現在都已成了中共難以應對的難題,在「倒逼」著中共轉換話語。意識形態要轉型,否則,執政合法性的確會被消解。抗戰勝利都七十年了,還有必要摀住歷史真相說假話嗎?還有可能否認國民政府蔣介石的抗戰領導地位,把抗戰勝利說成是「毛主席領導」的嗎?所以我們說,紀念抗戰勝利七十週年,應該跳出意識形態窠臼,實事求是尊重史實,否則很難讓人信服。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20-01-19 19:27 回覆:

寫得好!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十五)-袁剛
2020/01/19 18:52

打仗要死人,戰爭是殘酷的,所以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都盡量避免戰爭,即使不得已參戰也要盡量使己方少死人。蔣介石為什麼不惜代價和百姓死傷,選擇在上海、南京這樣的大城市拼死抗擊日軍呢?這其實也是執行蔣方震方略,因中國雖可拖日本於泥潭,卻無力將其斃命,要戰胜日本,只能期望東西戰爭合流。

上海是國際都市,牽涉諸多列強利益,「八一三」蔣介石主動在上海開打,就是希望引發列強干涉。堅守南京則是希望獲得蘇聯援助,當時蘇聯也受日本直接威脅,希望中國能纏住日本。最高統帥為保國家安全,必須考慮世界風雲,所以縱橫捭闔、遠交近攻的外交也很重要,中國古代兵聖孫子道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道理,能不戰盡量不戰,三十六計走為上,拖也是一種戰略,伐謀伐交,以義止戰,外交更成為止戰和先勝工具。

面對納粹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咄咄逼人的侵略,美國人奉行「孤立主義」,英法推行「綏靖政策」,都是為了避免自己流血,這其實無可厚非,誰願意打仗死人啊。但在道義上對侵略行為仍進行了譴責,美國對日本還實行「禁運」,實行經濟制裁,怎麼能說是慫恿侵略呢?正因為美國看重士兵生命,所以拒絕邱吉爾搶先進攻柏林的建議,讓蘇軍攻占柏林,為此蘇聯多死了50萬軍人,而美國在整個二戰中死亡軍人也就50萬。

美國為避免自己死人流血,竟出賣中國利益,要求蘇聯在德國投降後兩三個月出兵遠東,對日宣戰。所以,不要認為蘇聯打仗多死人多,就是盟軍主力、領導,美國雄厚的物質基礎才是盟國勝利的保證,美國還首先研製出原子彈,並用之於實戰,也是美國建議成立聯合國,戰後世界格局主要由美國主導。

但蘇聯也依靠武力,在其占領下的東歐建立了衛星國,並成為二戰中唯一擴張了領土的國家,把德國東普魯士和日本北方四島納入版圖,侵略擴張實現了其利益最大化。

蘇聯更在中國攝取了巨大利益,蔣經國去蘇聯交涉,史達林說:「尼古拉,現在是你來求我,不是我求你什麼,中國若能自己打敗日本,我沒話說,但你們要靠我們去打,還有什麼好說的?完全是一幅強盜嘴臉。」


直言
2020/01/19 18:47

毛本人的信条之一是不破不立,毛有他的乌托邦,任何他认为阻碍其乌托邦实现的都要破坏掉,而且不惜代价,如果说他一辈子大部分是在破,也差不多是事实。

湖南农运是理解毛的一个关键。所谓毛开创中共农运多少是神话,毛对北伐开始后不断传来的农运恐怖消息起初是深怀忧虑的,也因此陈独秀任命毛为代表去考察农运并提出报告。

毛的考察扭转的毛的看法,毛本来认为中国农村的宗法结构体系是难以撼动的,但是他看到湖南农运几个月就颠覆了这套体系,因此他放弃了农运过激的观点,反而认为农运好得很。对于农运的恐怖,毛则认为革命不是请客,不是写文章,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这些是湖南农运考察报告的基本点。毛因此被陈独秀赶走,毛也因此找到了他自己的一个法宝,文革也是如此。


直言
2020/01/19 18:29

袁刚这篇东西,就其主旨而言,和我对抗日战争的看法并不相违。我印象里就是在这里也提到过蒋百里对扭转战争轴线的意见。

但是对袁刚的文章还是有些失望,就是这代中国社科学人的治学态度,不少人都听说过北大“孟修斯”,清华“常凯申”,南大“诗人昆仑”一类的笑料。

袁刚作为一个社科学者,关于蒋百里的国防论种种,都是来自网文,此君大约是没读过国防论的,只看过网路传言。

“世界一流軍事戰略家蔣方震胸有成竹地告誡國人:「感謝我們的祖先,中國有地大與人眾的兩個優越條件,不戰則已,戰即不能不動用拖的哲學,拖到東西戰爭合流,我們轉弱為強,把敵人拖垮而後矣」。這就是中國轉弱為強的「國防論」!

蔣方震提出「拖」的方略,將日本「拖到東西戰爭合流」,即拖到世界大戰爆發,以「把敵人拖垮!」可以說他早在抗戰尚未全面爆發之前,就已天才地預示了結局”

国防论不是僻书,上面引的这些在国防论里都没有。是中国的网路写手们搞出来的,那些网络写手一腔热忱,写了很多有趣的文章,我还可以对他们有点敬意。而一个大学的文科教授参考网文还仿佛引经据典就搞笑了。

袁刚还说史迪威最看不起中国人,这也是假话。史迪威只是以一个美国职业军官的立场从美国利益出发,对老蒋的方略无法理解,看不上老蒋而已。史迪威本人对中国人民有美好的感情,对中国军队有良好的期待。

史迪威一直认为中国军队只要有良好的装备和训练,不劣于世界上任何军队。而且通过对远征军的整编和印缅战事,他证明了他对中国军队的预期是正确的。

史迪威和老蒋的破裂,是因为美国迫使老蒋交出中国战区指挥权给史,而史迪威也希望把中共军队纳入美援范围,因此蒋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史迪威离华,美国把给中国100个师装备的许诺,缩减到39个师,包括此前已经交付中国远征军和其他部队的约30个师的装备。

简单的说他不了解史迪威。


北大教授談終戰七十年(十四)-袁剛
2020/01/19 18:21

在「黨化教育」蒙蔽下,我們竟長期不知道規模比「平型關」大千百倍的淞滬抗戰,更不知慘烈的首都南京保衛戰。記得文革高潮時「憶苦思甜」,講「不忘階級苦,牢記民族恨」,提到了撫順煤礦萬人坑,全國報刊卻都沒有提「南京大屠殺」,不知為什麼?八十年代初才突然冒出「南京大屠殺」,至今炒得更熱。

人們不禁要問,同樣是首都的法國巴黎,納粹德國占領時沒有大屠殺,南京為什麼出現屠殺事件呢?答案現在一點就破,即當時法國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放棄了抵抗,而南京在蔣介石部署下,進行了慘烈抗擊。

但是,我們現在為什麼只講大屠殺,卻不講南京保衛戰呢?這是對抗戰歷史的明顯歪曲,「黨化史學」才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把有說成無,把無說成有,愚弄老百姓。

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國軍民在蔣介石統一指揮下,雖不對日公開宣戰,卻按蔣方震戰略有計劃地對日軍節節抵抗,為阻止沿京漢鐵路南下的日軍機械化師團,蔣介石還忍痛下令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用大水成功遏阻南下日軍,卻使河南百姓遭受了超過南京大屠殺的更大犧牲!

而這正是執行蔣方震由東而西的抗戰戰略,以空間換時間,以慘烈犧牲達成了戰略目的,是中國人民用犧牲換來的勝利。如果像法國貝當政府那樣投降不抵抗,中國也就不會有那麼慘烈的犧牲,但蔣介石不是貝當!

在台灣舉行的抗戰勝利七十週年大會上,馬英九陳述:國軍在八年抗戰中與日軍進行了對抗會戰22​​次,重要戰鬥1千多次​​,小型戰鬥3萬多次,官兵傷亡322萬人,其中268位將領。他申辯說:「面對歷史,真相只有一個,當年抗戰是中華民國主導,抗戰勝利是蔣委員長領導全國人民英勇奮鬥的結果,不容任何人篡改和扭曲」。

頁/共 9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