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颱風轉彎的地方
「颱風(Typhoon)」一詞,究竟從何而來?迄無定論。有人認為:源於粵語的「大風」,傳至歐洲而成英語的typhoon;亦有人認為:可能從閩南語「風篩」演變而來,《台灣縣志》云:「所云颱者,乃土人見颶風挾雨四面環至,空中旋舞如篩。」閩南語「篩」與「台」同音,加風作「颱」字,日語則逕謂為「台風(たいふう)」。
當西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達到中心最大風速每秒17.2公尺以上時,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日本氣象廳便會予以編號及命名,名稱則由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的14個國家和地區所提供,可惜我們不是聯合國會員國,雖常有颱風侵襲,但始終沒有自己的颱風名。經查中央氣象局的「颱風資料庫」,在台灣曾發布警報的颱風,1966年以前大都在10個以上,其後只有個位數(註一)。截至目前為止,今年發警報的颱風僅有兩個,一是7月11日的強烈颱風—瑪莉亞 (MARIA),從北部海面掠過,影響甚微;一是9月14日的強烈颱風—山竹 (MANGKHUT),通過呂宋島北部,僅發海警而已。
颱風受太平洋高壓影響,通常沿著高壓南緣向西移動,抵達台灣東方海面,便是轉彎的關鍵時刻,如太平洋高壓很強,颱風就會穿過菲律賓進入南海;反之,颱風便會經過琉球北襲中國大陸、日本及韓國;只有在高壓不強不弱時,就可能直撲而來(註二)。不過,大自然千變萬化,例外情形所在多有,如:1977年7月25日中度颱風—賽洛瑪 (THELMA),到了巴士海峽後,突然回馬槍,於高雄登陸,造成南部重大災情。另外,1986年8月22日中度颱風—韋恩 (WAYNE),居然從香港而來,在濁水溪口登陸,通過雲林、南投,再由花蓮出海,是氣象史上第一次由中部登陸的颱風,也帶來非常嚴重的災情。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中度颱風—納莉 (NARI),從琉球南下,在三貂角登陸,緩慢從北到南,經49小時後,才從台南進入台灣海峽南部;由於降下豐沛雨量,北臺灣嚴重水患,臺北捷運遭到水淹,花3個月才恢復通車。
在眾多颱風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1996年7月31日的強烈颱風—賀伯 (HERB)。緣以颱風即將登陸東北角時,突然接到長官電話指示,要我返回辦公室拍發賀電,備作當晚我國選手陳靜在亞特蘭大奧運可能獲得女子桌球單打金牌之用;奉示後,隨即開車冒強風暴雨而去,當時已有不少路樹傾倒,只好下車移開障礙物繼續前行,途經中興橋時,車子差點被強風吹翻;好不容易抵達辦公室,早已全身淋溼,擬好賀電稿陳核後,拍發至亞特蘭大辦事處,交代陳靜獲得金牌時,立刻給予賀電。任務完畢,再開車返回,已有部分道路淹水,乃使用高速檔,猛踩油門強行而過,終於回到家門。隔天,風雨稍歇,查察愛車時,發現已無法發動,後面兩個輪胎全破,只得商請拖吊送修。經過颱風一番折騰,個人損失不貲,而陳靜也沒有獲得金牌,真可謂:白忙一場。
颱風無論強弱,都有一定的破壞力,即以賀伯颱風為例,總共造成全台51人死亡,22人失蹤,災害不可謂不大;再以3年前8月8日中度颱風—蘇迪勒 (SOUDELOR)為例,造成全台8人死亡,4人失蹤,437人受傷,農損逾22億元,我們社區一棵巨大的桐花樹也被吹倒。所以,颱風能不來最好,大家都可以鬆一口氣。
歷年發警報的颱風,最低為3次,分別為:1970年、1993年、1999年、2002年、2014年;今年,若再無颱風襲台,只有2次颱風警報,就會創下紀錄。有人戲稱台灣上空似乎有個「金鐘罩」,本人則以為:台灣是颱風轉彎的地方。
註一:參見http://rdc28.cwb.gov.tw/TDB/ntdb/pageControl/ty_warning
註二:參見https://tw.news.yahoo.com/%E3%80%8C%E9%87%91%E9%90%98%E7%BD%A9%E3%80%8D%E7%99%BC%E5%8A%9F%EF%BC%8C%E8%AE%932018%E9%A2%B1%E9%A2%A8%E9%83%BD%E7%B9%9E%E5%8F%B0%E7%81%A3%E8%80%8C%E5%8E%BB%E7%9A%84%E5%8E%9F%E5%9B%A0-030154299.html(附圖)
今年,台灣運氣特別好,颱風抵達台灣東方海面時,都轉了彎。
太平洋高壓偏弱時,颱風就會經過琉球,北襲日本及韓國。
太平洋高壓偏強時,颱風就會穿過菲律賓,進入南海。
3年前蘇迪勒颱風來襲,我們社區小公園被吹得一片狼藉。
響應柯P「自己家園自己清理」的呼籲,費了一番工夫,才把小公園整理乾淨。
3年前蘇迪勒颱風來襲,我社區一棵巨大的桐花樹被吹倒,橫躺在登山步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