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3/29 09:52:03瀏覽612|回應0|推薦5 | |
中國北方紅高粱的大地上,天連著地,地連著天,紅土坡上的人們一年中除了年節日外,只有婚嫁日才充滿著喜慶的味道,這山的阿妹要嫁那山的阿哥,本村的少年郎要娶他村的小姑娘,父母們就得張羅著喜慶宴席,招待遠方來的親友,大碗地裝肉,大盆地裝菜,圍著圓桌,就吃喝起來,酒肉杯觥交錯,歡樂盡興的時光終有盡時,隨著一盆清水蛋花湯上桌,賓客們紛紛起座離席,互道珍重離去,是啥湯?有這大威力,可比費玉清的晚安曲,令賓客喝也不喝,離席而去,原來這清水蛋花湯上浮著一層油,油下是滾開的熱水,水上浮著油,那油下的水保持著剛起鍋的高溫燙度,攝氏近百度的湯水,你說要它入口,總得要吹個十分、二十分鐘,那不到十分鐘,收拾宴席的人就已經開始有了動作,你說這湯還進的了口?入的了喉嚨嗎?所以民俗上,賓客一見清水蛋花湯上桌,大家就知道曲終人散,是該互道珍重的時候了,所以有人就為這清水蛋花湯取了個謔名,叫滾蛋湯,意謂見湯上桌,人該滾蛋了。 親友們離去,廚師們將滾蛋湯倒回大鍋中,加上一些青菜、雜肉,剩下的作料,混合煮個大雜燴,讓全部的工作人員與左右街坊鄰居,盡興飽餐一頓,作為酬庸工作辛勞與打擾鄰居的謝意,那滾蛋湯煮的大雜燴的味道,就如同日本的雜炊,令人滿足回味。 在台灣辦桌或宴席料理最後一道,通常都是甜湯及水果,讓所有與會的佳賓們,清清口味與甜蜜圓滿,若是有剩的殘羹,俗稱的菜尾倒在一起煮成大雜燴,留予主人,台灣辦桌街頭巷尾,鄰里同為座上佳賓,北方兒郎辦桌,親是親,朋是朋,資源有限,最後一道是恕不招待佳賓,圓滿中缺個無情的味兒,最後一道招待鄰里近朋,補償並分享,補償打擾的歉意並分享自家的喜氣,又充滿了另一種的情味,情味兒隨著親疏遠近、資源條件,有著不同的作法,在無情中充滿著鄉里的有情,這情味兒的深度還真是令人低迴不已。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