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政府正積極籌設國際醫療專區並鎖定桃園青埔站附近一塊二十二公頃土地,馬英九總統昨主動宣示,台灣醫療法令必須鬆綁,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這塊我們綁得太多了,希望盡快鬆綁法令」。馬總統昨接見台南市醫師公會幹部時也提到,大陸、印度、泰國、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積極發展國際醫療,「我們也在擔心大陸,他們沒辦法吸引我們的醫院去,但可能會挖我們的醫師過去。」馬總統認為,台灣必須盡速發展國際醫療,才有機會參與國際競爭,「這塊我們綁得太多了,我們希望盡快鬆綁法令!」這是馬總統首度公開替國際醫療專區背書。 一般國際醫療專區主要是結合觀光旅遊,形成商機,因此都以短時間治療為主,主要分為健康檢查及整型美容兩大項,牽涉住院期長的重症治療較不常見,韓國就在整型一項,成績斐然。當然台灣醫療雖然不如美、日先進,但也技術優良、價格低廉,但這不是重點,以後可能沒有優良的醫生才是重點,因為良醫都被重金挖角了(現在政府也承認有可能了),如同個人之前提及健保問題時所言,醫療沒有市場化,四大科將消失,只剩五官科,好藥都不見,只剩二線藥品,如今馬政府發現市場趨勢不對了,市場優勢不在台灣了,回過頭來開國際醫療專區,要求醫療專區醫療全部自費,這不是為回歸自費市場預作準備嗎?眼見計畫控制的健保制度不但虧空累累,留不下良醫,二線藥品拖延療癒時效,種種弊病想藉五十年代加工出口區的概念,獨立隔離形成制外專區就能解決,真是表現了推、拖的能事,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的施政方式,個人真是深表遺憾。
一個有能的政府,應該讓醫療徹底市場化,由市場機制更正或暴露弊病,以作為衛生署修法補救之依據,若有低收入及急難醫療救治,應藉政府福利部門快速有效救援,讓政府每個部門能以最少的人力,做出最大的績效,讓醫生依生命條件能有不同報酬,讓一線良藥能因量大而降價,嘉惠病患,縮短治療時效,讓市場決定醫院及診所經營規模,讓景福門診市民化,讓良幣驅逐劣幣,則政府只需要在市場中進行微調,這是花費最小而效果最大,弊病最少而效益最大,只不過在選舉的制度下,政客是沒有能力做的到的,當一個國家兩樣醫療制度並行,它所產生的爭議在日後不會讓政府兩難嗎?所以個人才說,政治人物解決問題,政客製造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