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8/25 10:17:47瀏覽450|回應0|推薦1 | |
聯合報於八月二十二日社論中,提到四大皆空,所謂四大即指醫界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其社論中主意認為在利益至上下,四大科後繼無人,招生不足,學子們盡皆選五官科,以求個人生涯利益。社論中認為,這是極為嚴重之問題,值得有司注意。 台灣從一代健保,以個人為保戶單位,到楊志良署長推動二代健保,以「家戶總所得」納入費基,一改再改,真相只有一個:健保虧錢。而且是嚴重虧錢。一代健保保費不足以補足缺額,所以再改二代健保,增加保費。 先從金額談論:無工作及低收入者,健保保費無法增加,非薪水階級之富有者,健保難以依實課徵,只有薪水階級者能依實課徵,所以被譏為肥鵝毛拔不到,只有中產階級破產。 健保問題並不是保費之問題,今天一代不足,二代可撐幾年?幾年之後,仍是不足,難道還可有三代以至N代之健保可以補足所缺金額乎?所以問題不在健保保費,而在一個政府介入,同時扭曲市場機制的制度,它不能長久維持。 台灣人習慣靠山吃山、靠水喝水,有水就有魚、有魚大家摸,如果資訊不能夠透明化,仲裁機關不能公正化,政府相關醫療運作不能公開化,那麼就有醫生吃健保、醫院吃健保、藥廠吃健保等等情事,所謂稻禾不除莠草,就得不到金黃飽滿的稻穗,如果政府只知向人民伸手要錢增稅,卻不敢向整個醫藥體系下手開刀,切除毒瘤,那麼個人認為,政府應該廢除健保,讓醫藥體系回歸市場機制。在市場機制下,保險公司醫療保險替代健保保險功能,人民依其病情需要,選擇其所需要之診所、醫院、醫生,醫生給予有效之一線醫藥,而非現今健保制度自付額增加,卻只能得到二線醫藥品,一線藥品需自費,影響痊癒時日。 醫生依其醫療能力,吸引病人,讓各醫療學科依市場需求發展,政府只需確保保險公司之償付能力,醫院、醫生合於規定標準,公正、公開、仲裁醫療糾紛,使醫、病雙方皆無存疑,由市場決定醫院、醫生、藥品,使良者出頭,劣者淘汰,使逛醫院如同逛市場之畸形現象消失,政府介入重大傷病及低收入者醫療處理,使弱勢者及不足者能即時救援,不使因自費之市場機制損及人民生命健康,因此個人在此鄭重呼籲,如果沒有介入醫藥體系改革的決心,仍然是醫醫相護、官官相護,那麼就讓醫療體系回歸市場機制,讓人民能夠自由選擇,不至於繳了保險還需增加自付額,且得不到良善的醫療照顧,服用二線藥品,讓靠醫藥體系發財致利的蠹蟲持續生存,那麼即使改良至N代健保,除了增加人民稅收外,毫無建樹,一旦四大皆空,後繼空人,那麼病人無能力出國就醫者,只有等死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