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女排總教練林光宏說:「選手離開排球場後,未來還擁有什麼?」套用在本屆代表團的運動員身上:「比完亞運,未來還擁有什麼?」生涯規劃不確定讓選手產生不安定感,多哈亞運之後,多位選手選擇急流勇退。
想擁有什麼?不外乎為未來生活打算,中華女排昨天以直落3打敗泰國拿史上首面獎牌,加上在今年世排賽的驚奇之旅,受世界排壇刮目相看,老教頭林光宏帶著這批子弟兵近10年,下一步怎麼走?充滿不確定因素。
「她們連交男朋友的時間都沒有,我得擔心她們嫁不出去。」女排打出這麼漂亮的戰績,回國後能不能繼續培訓挑戰奧運,林光宏說:「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他很想讓這批選手繼續努力,但孩子長大總有自己的生涯規劃,學業、工作都是影響訓練的不確定因素,「她們不可能在球場上活一輩子,我不能要求她們不顧未來地投入訓練。」
政府可以配合訓練的硬體,但軟體呢?不只女排隊遭遇這個問題,桌球蔣澎龍、張雁書、跆拳道朱木炎、廖家興、射擊隊的陳世偉、施維庭、籃球錢薇娟等成績優秀的選手都在思考要不要掛球鞋?因為他們都看不到未來,很怕離開運動場後,除了短暫的榮耀外,什麼都沒有。
運動員的生涯規劃如果落實,可以延長運動生命,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投入訓練,這一點,台灣一直做不好,選手考上研究所、或要當實習老師,都是為未來退休後準備,如果訓練期間無法排除這些因素,國家隊留不住好人才。
女排隊的驚異奇航可以延續嗎?朱木炎會繼續拚奧運嗎?射擊隊還要擔心以後沒有工作嗎?桌球選手有職業賽,不趁現在拚獎金,更待何時?國家提供多少誘因留住這些好手,靠高額獎金是不夠的,選手想的是:「走下運動場後,我能擁有什麼?」
本文轉載自2006/12/14聯合報體育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