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06 19:26:23瀏覽144|回應0|推薦0 | |
【聯合晚報╱馬瑞璿】 2013.12.06 02:55 pm 回想3G時代,兩岸電信發展大不同,台灣電信業者2005年開台之後,經過了沒有終端設備、沒有應用服務的陣痛階段,才迎來了3G上網時代,中國大陸則是2009年來台觀摩之後,短短4年內,3G智慧終端產業百業俱興。現在,4G時代來臨,中興、華為以黑馬之姿,快速行銷全球,台灣智慧手機產業究竟還有沒有贏面?專家相當憂慮。 過去3G時代,中國大陸沒有晶片、沒有完整零組件供應廠、電信商更沒有營運經驗,在在都是向台灣取經;然而,取了一次、兩次之後,現在的中國大陸已經可以製造出高規產品,雖然軟體使用體驗仍不如全球知名品牌廠,但是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這些高規低價的終端產品已經相當好用。 在內部民眾埋單、新興市場大量訂購的帶動下,中興、華為智慧型手機早已登上全球出貨量前10名排行榜,中興、華為原本從中階開始做起,隨著技術越來越純熟,現在的中興、華為已經從中階跨越到高階,以低價高規姿態,搶進已開發國家市場。 台灣供應鏈能受惠嗎?老實說,除了聯發科(2454)晶片之外,其他供應鏈能拿下的訂單越來越少,台灣手機代工廠還能拿下些許中、低階訂單,但毛利極低,觸控面板廠現在能拿下的單越來越少,在中國大陸政府積極補助的情況下,台灣觸控產業面臨最嚴峻的寒冬。 其實台廠並不是沒有優勢,只是,在內需市場小的前提下,台廠只能往外走,而離我們最近、最大的市場,就是與我們同文同種的中國,但很明顯地,中國消費者多支持國貨,擁有台灣DNA的宏達電(2498)雖然同樣是華人品牌,卻很難被輕易接受,代工廠、供應鏈能接到的訂單更是有限。 3G走至末端、4G時代正式來臨,在這短短的10年間,兩岸已有明顯差異,中國大陸「學習」能力向來很快,營運模式、設計、技術,中國大陸無不是以飛快的速度在前進,但台灣之所以能夠成為全球科技重鎮,自然也有自己的生存能力,那就是「研發」。 當中國大陸都在學的時候,台灣大廠是用「思考」、「創造」向前,如今,當中國大陸緊追上來,台灣智慧終端如果要保持「領先」,只能用全新思維經營企業,才能繼續存活、不被趕超。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