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情之於男人是宗教,之於女人卻是其存在本身
2009/09/24 22:58:56瀏覽341|回應0|推薦2
《色·戒》的李安版一出,一度眾說紛紜,故也湊個熱鬧.

  N年前曾經看過張愛玲文集,當時年輕,當故事一般匆匆讀過,只是驚訝以張的身份竟對市井人家解析得那樣剔透。

  因為李安的電影而重拾張氏這篇小說。有網友說李安誤讀張愛玲,我沒看過電影,不知道李安是不是誤讀,但是依我看來,這跟演繹哈姆雷特是一個道理--有一千個人扮演,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人對作品的解讀,不過是印證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不存在什麼誤讀不誤讀。恐怕李安也未必是要解讀張愛玲的思想,只不過是藉著張愛玲的本子,表達自己心裡的東西。

  甚而連張愛玲也未必是要對這樣一個故事論是非,不過借它表達人,尤其是表達大千世界中的男人和女人而已,當然,是表達張愛玲自己解讀出來的“男人”和“女人,故事或歷史只是她的一個場景,這個場景既可以是政治的、愛國的,也可以是別的什麼。至於為何張氏非要把場景置於革命與愛國之中,乃因非在這樣一個場景中,不能把人性與愛情、男人與女人表達得那麼純粹和極致,就如非在戰爭中,人的全部本性與力量不能揮發得那樣淋漓酣暢,因為在戰爭的瞬間最易觸及生與死。

  故而,張給自己的《色戒》,設置了那個狹窄的樓梯與珠寶店,而她對這一場景的不失其詳的描繪,為的是給讀者足夠的空間想像。此前的都是鋪墊,只有在這裡,一個男人和女人的全部才真正開始展開。

  狹隘的樓道暗喻了幾許曖昧。本來都是一對政治動物,走過這個樓道,故事主角的身份意識一時裡便不知覺地潛隱了去,常人的心理竟如臉上的汗毛不著痕跡地顯現出來。櫃台前的男人很專心致志的樣子,給女人挑鑽戒,這在男人那裡本不過是個慣常舉動,但是男人做得很認真。男人心裡不是不清楚:自己年過四十且外形庸常,之所以能夠征服女人,除卻權力的魔力,自身魅力佔有多少成分?因此他未必相信少婦真愛自己,卻又真心希望女人對他這個老男人有幾分愛意,所以他要在心裡努力抵擋這種念頭的攪動,正如張愛玲所說, “明知是這麼回事,不讓他自我陶醉一下,不免憮然。”男人雖然將這些念頭都掩飾在不動聲色之中,但是因為心裡明白,一抹淡淡的悲哀便仍在臉上不知不覺地漾了開來。而女人雖然身負重任,可即使在這懸千鈞於一發之際,卻依然會想到自己的面子。簡陋的小店讓她初始有些隱隱的失望,可當店家拿出六克拉的粉紅鑽戒,心裡那一絲期待終於有了著落,竟有如釋重負的感覺。看到這裡幾乎讓人忍俊不禁。若在平時,這本是一個很溫馨的場面,只因有了政治上的算計,這一切便有了幾分不動聲色的意味。這是張愛玲筆力過人之處。

  事情由此急轉直下,“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種溫柔憐惜的神氣。”一瞬間,女人心裡的某個東西悄然轟塌。一聲“快走”,放走了男人。可男人卻在脫身回神之後,將女人和她的同黨一網打盡,雖然幾經稍許的掙扎和猶豫,仍將女人及同黨迅速處決。

  男人與女人剎那之間流露出的不同本性讓無數讀者萬般撼意卻找不到出口。男人為政治活著,女人卻為愛情而存在。能夠給出價值評判的是政治,不能夠給出價值評判的卻是人本身。在終極的意義上,男人與女人,愛情之於前者是宗教,之於後者卻是其存在本身。因為男人較之於女人,更缺乏自足的能力,往往需要許多外在的東西包括愛情來證明自己,故而愛情對男人來說是一種精神支撐,能夠獲得愛的感覺讓他感到真實和自信,至於獲得之後的結果如何並不那麼重要。說到底,男人之愛一個人,乃因通過這個被愛的客體,他才可以返回到自身。這一通則的另一面則是:男人需要愛情,更需要金錢、權勢。這可說明為啥男人需要的往往不止一個女人。也正因如此,男人即使需要愛情,愛情的獲得對他也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不能威脅到他現實存在,否則哪怕這個愛情是他的上帝,也照樣可以捨棄掉。由此可以說明故事中的男人何以在女人救了他之後,卻反過來將女人處決,甚至在處決之後心裡湧起的竟是欣慰而不是內疚。這一點或許讓革命家痛恨,讓女權主義者憤怒,可是我們能夠改變什麼?能改變的僅僅是權利失衡的狀態,卻不是人性本身。

  至於女人,愛情乃其存在,其本性即是要在獻出自己的剎那而完成自身,讓女人獻出自己的可以是各種機緣巧合,而未必是對象的具體屬性。因此,她可以為愛國獻出身體,讓一個自己並不喜歡的人上了自己。只是故事裡的女人國未愛成身先失,這讓她進入了一種失重狀態。此時,對這個女人來說,惟有將愛國進行到底才能找到出口,因此她把男人誘進了小店,進樓道之前的一切都可以說是一種算計。然而到底是個女人,進樓道之後她卻被男人那一抹悲哀擊中,天性中的母性意識由此開閘。其實女人誤讀了男人的表情,也沒法不誤讀。誤讀是悲哀的,可倘若有女人不誤讀,只怕是更加地悲哀了。

  張愛玲是個靈透的女子,她是少數之中的極少數不會誤讀的女人。很多人說胡蘭成不懂得張愛玲,其實對張愛玲來說,胡蘭成是否懂得自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故而對胡蘭成之種種一概不計較,她要的本就不是一整個的胡蘭成,胡蘭成只是她的一個形式,她要以這個形式做為載體而完成她自己。悲天憫人的張愛玲,讓自己在這一個形式中放下所有的身段,低到塵埃裡去,開出花來,從而到達彼岸,由此,在不愛胡之後,竟還可以寄上三十萬元,從此放手。(By 靜_婭)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yuen&aid=334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