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夜航波羅的海-芬蘭篇
2016/02/15 15:02:14瀏覽4553|回應0|推薦12

到俄羅斯聖彼得堡探望在那裡唸書的小女兒,她安排一趟北歐郵輪之旅,搭詩麗雅(SILJA)郵輪從芬蘭的赫爾辛基(Helsinki),航越波羅的海(Baltic Sea),中停芬蘭歐蘭島(Aland)的瑪麗港(Mariehamn),再到瑞典的斯德哥爾摩(Stockholm),起航時間是下午五點,整晩航行,隔天早上近十點抵達斯德哥爾摩港,所以説是夜航波羅的海。

 

詩麗雅郵輪事實上是總部位於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愛沙尼亞(Estonia)首都塔林(Tallink)的公司,也是波羅的海最大的郵輪及航運公司,我們搭的這艘郵輪交響樂號(Symphony)重五萬八千噸,算是郵輪的中等噸位,客艙豪華等級也只能算是中等,比起豪華的大噸位郵輪,還是略遜一籌。

 

波羅的海距離我們似乎很遙遠,不只在實際地理位置上,在心理感覺上也是如此,從小有的印象就只有歷史課本上日俄戰爭時,俄羅斯的波羅的海艦隊,曾航行七個半月,繞過大半個地球來到遠東,結果在對馬海峽被日本打敗;另外就是二戰後被俄羅斯併吞,名字不是很好記的波羅的海立陶宛(Lithuania)、愛沙尼亞(Estonia)及拉脫維亞(Latvia)三小國。做事後則常聽到股票市場有個「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DI)」, 是判斷海運和經濟榮枯的領先指標,其他則很少聽聞。有趣的是雖然稱「波羅的海指數」,其實總部不在波羅的海,而在倫敦。

 

赫爾辛基是個港都,我們搭的這艘郵輪雖然只是中等噸位,但甲板也相當於14層樓高,夏日的芬蘭,白天時間相對長,到晩上九點多才天黑,下午五點太陽猶高掛,郵輪緩緩駛出港口,但見海鳥悠閒飛翔,海水藍藍的,赫爾辛基港外,無數小島,星羅棋布,風帆點點,風光旖旎迷人;站在甲板上,看著赫爾辛基地標的大教堂,還有東正教的烏斯朋斯基(Uspenski)大教堂逐漸遠去,再會啦!赫爾辛基!

 

▲環繞波羅的海南半部國家及城市相對位置圖,俄羅斯除了聖彼得堡一帶濱臨芬蘭灣,另外有個加里寧格勒洲(Kaliningrad),也濱臨波羅的海,但與其本土完全不相連。詩麗雅郵輪由芬蘭赫爾辛基,中停瑪麗港,再到瑞典斯德哥爾摩。

▲從郵輪甲板上眺望赫爾辛基市區,兩棟最高建築分別是左邊白色的赫爾辛基大教堂,及右邊磚紅色的東正教烏斯朋斯基(Uspenski)大教堂。

▲赫爾辛基大教堂是赫爾辛基地標,白牆墨綠圓頂,純淨莊嚴,豔陽下,白色牆壁閃閃發亮。

▲東正教烏斯朋斯基大教堂,芬蘭曽一度為沙俄附庸國,傳入俄羅斯人信奉的東正教,但目前芬蘭的東正教徒只約2%人口,大部份人還是信奉基督新教。 

▲從芬蘭堡回航的渡輪,與詩麗雅郵輪擦身而過。

▲從芬蘭堡碼頭遠望正出港的詩麗雅郵輪。

▲郵輪出港,航道左右小島星羅棋佈,有大有小,小的只是個岩礁。

▲赫爾辛基緯度高於日本北海道,和庫頁島相當,更加上波羅的海鹽分低,冬天時港口都會結冰,郵輪出港都要靠破冰船協助,結冰再嚴重,則只能停航。前一張的小島,冬天結冰時變成這樣。

▲赫爾辛基冬天時港口結冰的情形。

▲赫爾辛基港口結冰,維京郵輪(Viking)週圍浮冰圍繞。

出赫爾辛基港的經驗事實上前一天才經歷過,我們也從這裡搭渡輪去芬蘭堡(Suomenlinna),芬蘭堡位於赫爾辛基港外,由六個小島組成,是赫爾辛基的屏障,不只減低港內風浪,更是防衛赫爾辛基堡壘。現在的芬蘭堡褪去軍事色彩,成為芬蘭最負盛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島上仍可見不少當年防禦堡壘的痕跡,緩緩草坡,直抵海邊,有些夢幻感,黃色油菜花長滿海邊陡坡,在强勁海風中摇曳,海鳥乘風展翅,時而快速俯衝而下,時而逆風盤旋而上;郵輪悠然由其中兩個小島間的Kustaanmiekka海峽駛過,角度關係,像是陸上行舟的情景,遠望則海天一色,輪船船尾激起陣陣浪花,風帆優雅滑過海面,令人心曠神怡。 

赫爾辛基比日本北海道緯度還要高,跟庫頁島相當,七月的赫爾辛基港,陽光明媚,海水湛藍,海鳥低飛盤旋,氣溫適中宜人,實在很難想像隆冬時,冰雪封港,港內航道滿佈像冰砂一樣的流冰,郵輪都要靠破冰船協助才能順利出港情形,事實上波羅的海海水含鹽量較低,比較容易結冰,温度再降低,像2013年的「北極震盪」(Arctic Oscillation)肆虐歐洲,歐陸一片冰天雪地,北歐更是氣溫急凍,結冰更厚,連港外海水都結凍,再大噸位輪船,仍被困在海上,動彈不得。

▲往芬蘭堡渡輪出港時,成群海鳥跟飛,應該是渡輪俥葉攪動海水,魚會浮出水面,海鳥跟蹤覓食;遠處則是詩麗雅及維京(Viking)郵輪。

▲芬蘭堡海邊陡坡長滿黄色小花,海風強勁,草浪翻風,遠處則見帆影點點。

▲芬蘭堡仍可見當年古砲,見證護衛赫爾辛基角色的歷史,但已見斑駁鏽蝕。

▲郵輪通過芬蘭堡的Kustaanmiekka 狹窄海峽,角度關係,似是路上行舟。

▲從郵輪甲板回望Kustaanmiekka海峽,船尾浪花痕跡猶存。左邊小島卽是前面照片中黄色小花及古砲所在位置。不同角度觀察,結果也會不一樣,不只事情如此,風景亦然。

▲芬蘭堡小島間水道,景色旖旎,仿如世外桃源。

▲芬蘭堡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核可的世界遺產,中間尖塔是島上唯一的教堂。

▲郵輪出港,航向大海。

芬蘭雖然現在不管從國民所得,民主程度各方面來看,都是世界先進國家;但芬蘭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也曾命運多舛;芬蘭原屬於瑞典,瑞典王國在17世紀至18世紀初,是歐洲的强權,在瑞典打勝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三十年戰爭後(1618~1648),瑞典勢力在1670年代達於巔峰,波羅的海除丹麥外,完全變成瑞典的内海,領土包括現在芬蘭、德國北部、愛沙尼亞及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帶,是歐洲領土第三大的國家,僅次於俄羅斯及西班牙,即使現在瑞典與芬蘭是分開獨立的兩個國家,瑞典語到目前仍是芬蘭的官方語言之一。 

但瑞典的強盛國勢在1718年的瑞、俄大北方戰爭(Great Northern War)後劃下句點,俄羅斯打拜瑞典,成為波羅的海新霸主,瑞典失去很多領土,不只失去先前佔領的土地,連本來的芬蘭也被沙俄佔領,只賸下目前的大小,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芬蘭被沙俄佔領,等於亡國,變成沙俄政權底下的一個附庸國,面對民族不同,宗教相異,作風強悍的沙俄之無端欺壓,士氣難免低落,民心鬱悶。1900年芬蘭籍的國民樂派音樂家西貝流士(Jean Sibelius),還特別譜寫一首樂曲,曲調氣勢磅礡,慷慨激昂,取名「芬蘭頌(Finlandia)」,用以激勵芬蘭民心士氣,「芬蘭頌」廣為流傳,也被公認為芬蘭的地下國歌。 

1917年蘇維埃布爾希維克黨十月革命成功後,芬蘭表面雖然獨立,但所面對的處境卻更為險惡,蘇聯一直將芬蘭當成國防的緩衝帶,跟當年蘇聯要求外蒙獨立同樣的思維;因此芬蘭只能小心翼翼,甚至委屈求全的跟蘇聯周旋,芬蘭也宣稱中立。1947~ 1948年間,芬蘭與蘇聯簽署的多項條約,規定了芬蘭對蘇聯的義務,也限制芬蘭的自主權,蘇聯更侵佔很多芬蘭的領土,幾乎達到芬蘭國土面積的十分之一。 

1948年芬蘭因忌憚蘇聯威脅,與蘇聯簽訂「芬蘇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承諾芬蘭不與反蘇國家結盟,也不讓其他國家利用芬蘭來損害蘇聯的利益,並在外交和內政上服從蘇聯,以此換取芬蘭在名義上民主自治的獨立地位。像芬蘭及蘇聯之間的情形,國際關係上也被引申出一個帶有嘲諷或負面意義的名詞-芬蘭化(Finlandization),這個名詞最早是起源於冷戰時期的西德政壇,這種情形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芬蘭的夢魘才結束,芬蘭也在1995年加入歐盟,但雖然是北約的夥伴國。芬蘭一直未正式加入北約,忌憚俄羅斯的反應是主要考量。

 

儘管蘇聯已於多年前解體,儘管芬蘭目前從各方面狀況良好,但對俄羅斯,芬蘭還是戒慎恐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女兒剛到俄羅斯聖彼得堡時,假日到歐洲旅遊,那時歐洲的申根協議(Schengen Agreement)已經生效,持有任一成員國有效申根簽證的旅客,即可合法到所有其他申根國家旅遊;但當時歐盟仍未給與台灣免簽證待遇,每次入境隔鄰的芬蘭,仍需要申辦申根簽證,但台灣學生之間,都有一個口耳相傳的祕訣,要向另一端的瑞典申辦,而不要向芬蘭申辦,捨近而求遠,因芬蘭對從俄羅斯來的申請,審查甚嚴,芬蘭人對台灣、大陸又不是分得很清楚,很容易受池魚之殃被拒絕,但瑞典就相對寛鬆很多,這種情形勿寜説也是芬蘭對痛苦歷史經驗的本能反應。 

跟掌控芬蘭同樣的思維,蘇聯對波羅的海東南岸,也是緊鄰其領土,所謂波羅的海三小國,也採用類似手段,波羅的海三小國也與芬蘭幾乎有同樣的命運,18世紀沙俄就佔領了這三個國家,一戰結束後,三小國趁蘇聯十月革命成功之初,相繼脱離蘇聯獨立,但好景不長,1940年代史達林掌權時,蘇聯又併吞了三小國,成為蘇聯的三個加盟共和國,也是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才分別獨立,並在2004年成為北約及歐盟會員國。 

芬蘭與三小國雖隔著波羅的海,但是一衣帶水,赫爾辛基與愛沙尼亞首都塔林(Tallink)之間,渡輪事實上兩個小時就可到,這條線也是全世界最忙的渡輪航線。2016年一月更傳出兩國簽訂備忘錄,探討加強雙方交通的方案,計劃興建軌道海底隧道,連通兩國首都,最快預計2018年定案,假如該方案成功,赫爾辛基與塔林只要30分鐘即可達。 

現在我們所航行的波羅的海水域,事實上是14~17世紀,活躍於波羅的海、荷蘭北海沿岸,最遠到英國、挪威卑爾根(Bergen),強大的商業及防衛聯盟-漢薩同盟(Hanseatic League,簡稱Hansa)的主要貿易活動區域;這個同盟以城市為結盟的單位,最多時曾達160個城市之多,以北德盧貝克(Lubeck)為首,在14世紀晩期及15世紀初期聲勢達到巔峰,當時漢蕯同盟壟斷波羅的海貿易,顯赫一時;15世紀初期,當時東方的中國是明朝永樂年間,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派鄭和前後七次下西洋(第七次在明宣宗宣德年間),中國的海權實力也達到顛峰。 

德國的漢莎航空(Lufthansa),是德國的國家航空公司,也是歐洲最大,全世界排名第四的航空公司,該公司德文名的Lufthansa,卽英文的Air Hansa, 亦即是以漢薩同盟命名,德文Luft ,為英文Air 之意。 

漢薩同盟到16世紀初期,因瑞典王國的興起,控制波羅的貿易,荷蘭與英國亦開始加入競爭等等不利因素接踵而至,漢薩同盟逐漸解體,終至灰飛煙滅。 

出了赫爾辛基港,很快就到了晩餐時間,自助餐菜色普通,但望著船艙外不斷往後飄去的海水,偶而依稀可見遠處小島,悠閒中帶些浪漫。晚餐後甲板上海風輕拂;海上夕陽更是令人留戀的美景,今天天氣良好,微微海浪,對五萬多噸的郵輪,一樣可以平隱行駛,燦爛耀眼的太陽,先是變成橘紅,光線逐漸變弱,終至暗紅,沈入海面,天色漸黑,只見到遠處數點微弱燈火,閃閃爍爍。

▲赫爾辛基市區的世貿中心,4號線電車(Tram)正通過,也是我們在赫爾辛基時搭最多的路線。

▲赫爾辛基中央火車站。

▲大紅的Tram特別顯眼,Tram是赫爾辛基市區主要的大衆運輸工具。

▲西貝流士紀念公園內由600多根鋼管組成的雕塑,狀似管風琴,有風時還會發出不同音調聲音;西貝流士是芬蘭頌作曲者,也是芬蘭知名度最高的國民樂派音樂家。

▲漢薩同盟是以城市為單位的貿易及防衞同盟,深藍色區域是其主要貿易航線。(摘自Wikipedia)

▲德國航空(Lufthansa)Airbus 380客機, Lufthansa卽是漢薩航空(Air Hansa)之意,是以14~17世紀活躍於波羅的海,勢力強大的漢薩同盟命名。(摘自Wikipedia)

▲漢薩同盟以磚造哥德式(Brick Gothic)建築聞名,此為盧貝克的城門,也列名世界遺產。北德及波羅的海沿岸缺乏石材,使得磚造建築大行其道,也成為漢薩同盟建築最大特色。(摘自Wikipedia)

▲波羅的海夕照,美得令人陶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rleslin9863&aid=4690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