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日子之二
2021/07/08 15:58:23瀏覽2174|回應1|推薦6

孫中山先生對政治這件事有一說明: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圖一己之便是人性,但你的方便可能是他人的不便,而這些便與不便的情形就形成眾人的事,最好是透過管理來減少便與不便之間的摩擦,讓各方遂行。

當然,便與不便只是做個比方。家門前的馬路,路邊是否規劃、或如何規劃公共停車位,張三說他家做生意,門前不能劃為車位,隔壁家不做生意的李四就同意自己家門前劃成車位了?王五與趙六不住在張三與李四的那條的路上,但可能異口同聲地說,馬路是大家的,路邊就該劃成停車位。

類似這些眾人的事,若事不關己,一般人是不想面對的,就更別說願意管理了。而小如停車位的事,相關之人或許會處心積慮地去影響。但若關係你我的大事,例如誰該繳稅、誰該繳多少稅,多少人能夠剖析 (面對) 諸如繳稅的正當性、公平性、或合理性,而付諸行動 (管理)?

以某個角度來看,我覺得從政人士是令人尊敬的,至少他選擇面對政 (眾人的事) 與治 (管理眾人的事) 這些一般人不想做的事,雖然一般人之中不少人對政與治很有意見。

不過,參與管理眾人的事有一個最重要、必須要遵守的事是,秉持公益/公義。道理很簡單:若以私利出發,憑啥你可以管眾人的事?管理眾人的事,必定是要付出、甚至奉獻的,就算是賢能之士,畢竟不是三頭六臂,同一般人一樣一天也是24小時。所以我有個看法:從政前後比較,人變得腦滿腸肥若非病灶所致,我懷疑其從政吃香喝辣居多。

社會中參與管理眾人的事的人不多,這些人除了必須秉持公益/公義之外,也要具備專業,對公眾事務做出分析、判斷、辦法、執行。雖然對一些公眾事務表達意見者眾,但實際能專業地分析判斷者還是少數。多數公眾一般不會、也無能對公眾事務去追根究柢,常常人云亦云,最糟糕的是,還道聽塗說。先前台灣鳳梨出口大陸遭退的事,多少人是追根究柢、人云亦云、還是道聽塗說?

多少人曾完整地聽過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或仔細讀完選舉公報這些與管理眾人有關的事?販夫走卒忙於生計,或許無暇及此,而生活條件愈優渥,也未必對這些事愈有興趣。不然,已開發國家的投票率高嗎?

真正願意拋頭露臉、具備專業、秉持公益公義為公眾服務的人,實在少之又少。令人痛恨的是,有私心的從政人士不僅表演服務公眾,還為鞏固權力,混淆是非,打壓異議,讓普羅大眾錯認真正為公眾服務的人。

所以每當有人高喊捍衛民主,我總感覺其中三成他們捍衛的是選舉制度,而七成捍衛的是既得的權與利。捍衛讓自己得以獲取權與利的制度,而冠上所聲稱為普世價值的民主,真是便宜。可是別忘了,民主應該是一種達成公眾社會所需要的公益/公義的方法。若捍衛了民主,但社會需要的公益/公義消失了,這就像民主讓人民吃下萊豬,豈不荒謬?

我們已經有民主了,就別再喊捍衛民主了。重要的是,讓民主發生效用,維繫你我所需的公益與公義。若民主解決不了事,還去批判別人沒有民主,民主便淪為一種形式主義與藉口。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ols&aid=165003848

 回應文章

安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08 16:19
現代的政治,尤其是民主政體國家的政治,已經變成商場及戰場的綜合運作,運作國家預算大餅的分配,及名譽標籤的的聯結。所以大部份人都是在爭權奪利的鬥爭中奮戰,只有少部份人懷抱所謂的濟世、仁愛、公平、正義的道德理想,及探究人生價值、生命意義從事政治,然而這少部份人,卻也有許多人最終放棄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