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的發音原理
「研六經以訓詁,括萬妙而為師。」
以下我們要花許多篇幅談論字音的問題。許多不懂字音的人,對於字音有許
多疑問;而許多門外漢,對字音也是莫測高深。不如一股腦兒把這個問題獎清楚
。我們前面講形聲字,發現許多形聲字的注音部分(聲符),與那個形聲字的字
音相去甚遠;我曾經說,那原因就是為時代久了,字音發生了變化的關係。這是
古今音變。要瞭解音變,就要研究字音學,第一個要明白中文的發音原理。
中國文字,又叫漢字。因為中國主要的民族是漢族。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
五以上。漢族所用的文字就是漢字。成為中文的標準文字。
中國文字,是單音節文字。也就是一個字只有一個音節。何謂一個音節?就
是一個發音、一個收音。一發一收,字音就結束了,這就是一個音節。
發音,古人稱作「音之所從發」;收音,古人稱作「音歸本於喉」。不懂吧
?舉例來說,「東」字,拼成「ㄉㄨㄥ」 (Dung) 第一聲。「ㄉ」就是發音,又
叫做「聲」;「ㄨㄥ」及聲調,就是收音,又叫做「韻」。所以「聲」加「韻」
,就構成字音。所以字音之學就叫做「聲韻學」簡稱「音學」。
至於發音的原理,「聲」的產生,是氣流由肺壓出,經過口腔、牙或鼻子等
,受到阻塞,因而「音」就開始產生了。
但是如果只有發音沒有收音,仍然不能構成一個音節。所以需要收音,也就
是「韻」。「韻」包括「介音」,就是「ㄧㄨㄩ」或沒有。沒有的叫「開口呼」
,以「ㄧ」作介音的叫「齊齒呼」,以「ㄨ」作介音的叫「合口呼」,以「ㄩ」
作介音的叫「撮口呼」。
其次就是底下的主要元音。全部是喉音。主要是 a e i o u. 日文的阿、一
、屋、ㄟ、嘔。注音符號的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
再其次就是聲調。現代音有一、二、三、四,四聲。元朝以前是瓶、上、去
、入,四聲。我老師告訴我,早期漢字只有長音、短音,後來才發展成四聲。長
音是平,短音是入。長音突然停頓是上,短音向後拉長是去。至於現代的四聲,
是元朝以後才有的。方法是入聲消除了。派入(陰、陽)平及上聲之中,叫「入
派三聲」。而陽聲的上,作了去聲。(陽上作去)
所以一個完整的漢字字音,應該有聲、韻(介音、主要元音和聲調)。
漢字為什麼要有四聲?因為只有一個音節,同音字太多,如沒有四聲,更不
容易分辨不同的字。這在外國人學習起來,也是比較困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