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典不經典
2018/01/22 17:06:55瀏覽281|回應0|推薦3

理容業裡的報紙來源通常是免費的,發行市場佔有率是這樣來的。除了商業目的外也造成對社會及政治的影響力,所以瞄一下就好。但有時看到荒謬的標題還是會看看記者怎麼媚俗與隱沒良心。

一次去理髮要等好幾個嘍。報紙雜誌都看完了,看架上怎有一本書?作者自稱高中熱血老師?誰呀?略翻一下好像是在太陽花時期,好像講了什麼。哪知誰呀?那段時間我很少看新聞,只知道一堆沒教養的屁孩瞎起鬨。這本書後還有簽名呢,大概他曾教過的學生主動放上,或循免費報紙模式?

這本書每個章節都是在講社會上許多熱門的議題,每篇最後再註上一條某某名人、什麼學家的一句話。掉書袋呀!

掉書袋容易。每個名家的經典語句通常非隨便對某事所下的定論(當然還是非常多隨口說說而已。),而是每人的領域不同,在一定的系統性研究或經驗而得出的。只擷取一句話往往忽略其前提條件與其他背景。當作名言律令,卻不思考其所以然,而成了崇拜與迷信。

年少的時候,我也喜愛這類速食的蒐集了經典佳話的書(書櫃上還留一本呢)。不過漸漸地,若是有較多的理性思考能力、邏輯清楚、閱讀涉獵較廣泛些,就開始懷疑起來。隨著年齡增長閱反而不敢隨便使用這些,謹慎所言,當然還有愈來愈癡呆的記性啦。愛用名人話語的人,其實是沽名釣譽,怕別人以為他沒讀書,就像用一堆名牌裝飾自己、開名車卻沒車品。

另外,這讓我聯想到近兩年有舉辦高中生閱讀人文經典的競賽。(關於此,我寫沒幾句就放在硬碟深處了沒貼出來。相關新聞: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0315/663101.htm )

這些經典就所謂真理嗎?每本名著都使有其環境背景(就如PEST分析)及作者的學識與特性,這不是常人能理解的。就算人文學科的教授也不見得能理解,往往還是缺乏其他方面的見識(很多教授硬愛其他學科來輔助,但又不去仔細讀)。有系統性觀念,讀懂基礎學科還是很重要。

直接讀這些,就像讀那些經典佳話一樣,只會當成信仰陷入其中,進一步導致迷信,只片段讀這些更危險。我年少就孤僻,常泡圖書館亂讀「不」通(其實是虛榮心作祟),過了好多年纔漸漸知這些讀書陷阱。以前提過胡適說:「不為人所惑」(哈~我也掉個書袋)。

近年來社會運動其中的理念也是如此(就不論其政治目的),缺乏多角度與實際狀況的思考(很多問題是價值、文化系統互相矛盾所產生)。連基本邏輯、語理分析都不會!

常見推廣小朋友讀經也都有謬誤。那些貪污的、無能的、弄權的…每個文化基本教材必定背得很好,大學纔能考上名校阿。

不過這個社會上掉書袋還是很容易呼嚨人,除了常見胡姓名嘴外,這位熱血老師也成名人了。有個頭銜還是很好用。

雖不看政論節目,但遙控器轉來轉去還是會停頓一下。有天(離那次理髮一年多後),怎又有新面孔?誰呀?好像在哪看過的名字?上網查了一下,就是這位,好像說要從政? (電視上眾多名嘴,實在沒幾個條理、知識廣泛、邏輯清楚,或足夠幽默能吸引我多看幾秒,大概只有兩位)。

嗯…我臉皮太薄了,犀牛皮不敢貼在臉上。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sshadow&aid=10997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