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26 03:17:22瀏覽1816|回應29|推薦112 | |
引用文章哈佛臉書Facebook <網路臥虎藏狼> BY 提墨 2011年1月剛以[臉書]FACEBOOK創設為故事原型的電影 《社交網絡》﹐剛橫掃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四項金球獎﹐ 肯定也在奧斯卡獎成為炙手可熱的影片。 肇始於哈佛校園的臉書,早源于哈佛宿舍,都有人名 照片簿,哈佛後來的輟學生祖克柏Mark Zuckerberg2004年放之 上網,同學加個人資料。出於好奇,一下子就如野火般延燒開 來,往後幾年,擴至其他長春藤校,然後臉書成了今日的漫蓋 天下﹐祖克柏也晉昇青年億万~69億富豪, 登上時代雜誌封面。 祖克柏有位華裔女友普西拉‧陳Priscilla Chan﹐是2007年哈佛 大學醫學院畢業生,曾想當一名兒科醫師,但卻跟進男友的 Facebook網站工作..., 祖克柏捐出上億教育基金回匱社會,,,﹐也曾 被哈佛同學指控剽竊﹐對簿公堂... 此時此刻﹐特別想再引用提墨報上文章﹐與朋友們分享﹕ [至 2010,7月21日止,成立才六年的Facebook用戶已達5億人,亦 即全球每14個人當中,就有一人加入這個社交網站。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 (Mark Zuckerberg)說,Facebook讓用戶 互動生動有趣,譜出許多讓人難以置信的美好故事,如一名美 國女子如何利用Facebook發起對抗乳癌的活動等。但他沒有提及 的是,線上社交也隱藏了一些潛在的危險,常會讓人在不知不覺 中陷入險境。 凱蒂派柏(Katie Piper)曾經是英國演藝圈一顆閃閃發亮的新星, 2008年,她正在璀璨星途平步青雲時,卻因為在社交網站上交 友不慎,而陷入一場萬劫不復的噩夢裡。 凱蒂22歲時背井離鄉赴倫敦發展,期待能以自己亮麗的外型在 演藝界闖出一片天,也很幸運在短短的幾個月裡,就得到許多 平面或廣告模特兒的工作機會,其後更因為活潑開朗的個性, 讓她成為電視台和購物頻道的VJ及主持人。她作夢也沒想過自 己的演藝事業能走得如此順暢,也期待能一步一步繼續往更高 處爬,但這一場美夢卻在一夜間變成噩夢。 (參考影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GalJavsrPk) 天真女孩 落入陷阱 凱蒂工作閒暇時喜歡泡網咖掛在社交網站上,也因此在Facebook 上結交了一些網友,以及對她美貌一見傾心的粉絲,丹尼爾‧ 林區(Daniel Lynch)就是其中一位。當凱蒂才剛接受將他加入Facebook的「好友名單」後,丹尼爾就開始在她的「塗鴉牆 (Wall)」上展開熱烈追求,還用該網的「私人訊息」功能發了許 多甜言蜜語,這讓隻身在大城市裡奮鬥的她備感溫馨。幾天後也 接受了丹尼斯的邀請到咖啡廳見面,她才知道對方是一名以電視 競技節目「鐵籠格鬥士(Cage Warriors Fighting Championship)」 比賽維生的職業格鬥手。 其實丹尼爾並不是第一次見到她,凱蒂曾經在某些格鬥場客串 當過回合之間的「舉牌模特兒(Ring Girl)」,從那時候開始 丹尼爾心中就對她虎視眈眈,只是能正式認識凱蒂還是靠 Facebook上的「人名搜尋」功能才如願與她搭上線。他們倆第 一次正式見面時,丹尼爾表現得非常緊張與害羞,但也不忘對她 噓寒問暖,因此凱蒂對他的第一印象也非常好,還曾經發過幾則 簡訊告訴故鄉的密友與妹妹,她目前正開始與一位叫丹尼爾的 男子交往,語氣中充滿了小女孩的雀躍與迷戀。 可是兩人相識不到兩個星期,凱蒂就發現丹尼爾忌妒心重與 個性火爆的一面,他甚至曾半哄半騙執意要凱蒂陪他上床,她 斷然拒絕。結果事後卻因為粗心大意上了丹尼爾的車,而被強 行架到他的寓所遭到監禁與連續強暴,兩天後才將她放回家。 當時丹尼爾曾要脅她絕不能對親朋好友提及,否則就讓她身敗 名裂無法在演藝圈繼續混下去。 恐怖情人 痛下毒手 在遭到那幾天的監禁與強暴後,凱蒂鐵了心決定不再和這名 恐怖情人見面,可是嚐到甜頭的丹尼爾哪會輕易放手?仍然以 手機「奪命連環Call」,還不斷在 Facebook上發送私人訊息, 表明自己是因為比賽前的壓力才會行為失控。凱蒂向他表明從 此一刀兩斷的決心,對方卻顧左右而言他,要她至少先到平日 常去的那間網咖,查查他最新傳過去的Facebook訊息,就可以 從字裡行間了解他是真心真意的道歉,還語帶玄機地告訴凱蒂 :「我一定會送給妳一份改變生命的禮物。」 當她一邊走在去網咖的路上,一邊握著手機和丹尼爾攤牌時, 他曾幾度詢問凱蒂今天是什麼樣的穿著?有沒有戴帽子?毫無 戒心的她還如實回答。結果就在她快接近網咖時,人行道上突 然出現一名身著連身帽、手中拿著咖啡紙杯的男子,從對街跨 過馬路走向她,並作出乞討的動作。善良的凱蒂並無任何防備 之心就走向前,想要掏出硬幣投入紙杯內,可是男子卻迅速將 杯內的液體往她的臉上潑,然後馬上逃逸無蹤。凱蒂驚惶失措 往反方向瘋狂地奔跑著,本來還以為是被惡作劇潑了熱咖啡, 後來才發現那些不明液體瞬間在她臉上與胸前刺痛地灼燒。當 時丹尼爾仍在電話上,聆聽整起慘案發生的經過。 凱蒂被附近目擊的商家報警後馬上送進醫院,也證實是被硫酸(Sulfuric Acid)毀了容,她的臉部、頸部、胸部、上臂、手腕及 手掌都呈現三度灼傷,左眼失明,咽喉燒傷,鼻子完全被溶解 ,整張臉也皮開肉綻、面目全非。幾個星期後,當她第一次見 到鏡子裡那個沒有鼻子且面目扭曲的自己,她用沙啞的聲音虛 弱地向父母喊著:「讓我死吧!求求你們成全我吧!」這讓在 一旁心急如焚的母親也跟著快崩潰。在倫敦警方的追查後確認 ,潑硫酸者是一名叫史蒂芬‧希爾維斯特(Stefan Sylvestre)的 男子,而幕後教唆者竟然就是心狠手辣的丹尼爾‧林區。 (參考影音http://www.youtube.com /watch?v=fMat76pv8jQ) 容顏盡毀 靈魂不屈 院方在18個月裡除了為凱蒂作燒燙傷治療,也陸續為她進行了 34次大大小小的整容手術,其中還包括一項全球首創的植皮療 程。起初她完全無法接受自己毀容後的恐怖模樣,所幸顏面再 造成效良好,讓凱蒂的五官與外觀至少恢復得較接近正常人。 如今她也勇於公開自己毀容後的面目,將那一段Facebook的網 路約會夢魘拍成紀錄片─「我的美麗容顏(My Beautiful Face)」 ,並且一舉拿下2010年「英國金像獎(BAFTA Awards)」最感人 的紀錄片獎。她與該片的女導演在得獎後表示:「雖然丹尼爾‧ 林區曾奪走我肉體上的尊嚴,又毀掉了我的美貌,他自以為那 些醜陋的疤痕能讓我永遠記得他。可以我卻要向全世界公布他 的所作所為,讓他知道他並未得逞,因為就算他毀掉了我的容 顏,卻永遠無法打倒我的靈魂!」 (參考影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OZi7jOERTU) 2009年5月,倫敦法庭經過二審判決,丹尼爾‧林區被判終身 監禁,最少要在獄中服刑16年,而史蒂芬‧希爾維斯特則被 判最少入獄6年。 這一起駭人聽聞的網路約會慘案,剛開始在媒體上報導時, 為了保護女主角的隱私,新聞中都刻意隱去凱蒂的真實姓名 。直到半年多前她開始勇敢面對鏡頭,並且接受全球許多 主流新聞節目的專訪,將顏面重建的心路歷程公開後,觀眾 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凱蒂派柏就是2008年3月那名被硫酸毀容 的英國模特兒。這再度引起眾人對網路約會是否隱藏著危機 、社交網站是否過度暴露自己的行蹤、Facebook的隱私權限 是否安全等諸多質疑。 所謂的社交網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NS)與「微博 (Miniblog)」其實是屬於同一類型的網站,它們是繼「部落格 /博客(Blog)」之後,所發展出一種更輕薄短小的介面, 用於與親朋好友日常互動的網站。每位使用者可以在自己的 塗鴉牆上張貼文章、照片、影片或連結,不過所有的張貼就 只有你好友名單上的人才能閱讀。不同於過往的部落格 是以「開放式瀏覽」為架構,在社交網站上則是以避免讓外 人看到自己的私人貼文或照片為理念,對於貼文內容也力求 精簡,有些網站還會要求每則貼文不得超過140個字。除了 可使用一般電腦來貼文或上傳照片,網友亦可隨時隨地透過 3G手機來讀取和回應朋友們的動態。 目前比較知名的社交網站有:Facebook(臉書)、Twitter(推特)、Plurk(噗浪)、Sina Miniblog(新浪微博)等,其中Facebook坐穩 全球龍頭寶座。Facebook這個名詞是引用許多美國大學,在 每學年初所發給學生的一本認識師長同學、校方工作人員與 校內名人的手冊名稱。該網站由查克柏格與他的四位同學及 室友共同創立,於2004年2月開始在哈佛大學內部上線。草創 期間僅開放給哈佛的學生使用,其後也延伸給其他大學的 學生加入,直到2006年9月,才正式開放給全世界網友註冊 使用。 社交網站 隱私難保 許多使用者都認為,從來沒有一個網站能夠如此透明與公開地 交友,並且還可全方位搜尋龐大的資料庫,以人名來尋找想要 加入的網友。最重要的是它非常好玩!可以在上面跟朋友或陌 生人聊天、「戳(Poke) 」一下好友、評論一下照片,除了可跟 好友增進友誼,還可結識到朋友的朋友。可是就是因為它對個 人隱私資料的透明與公開,也為Facebook引來排山倒海的爭議 與抵制行動,歐美和中東國家還曾發生過幾次大規模遊行, 抗議Facebook洩漏個人隱私。 今年2010年的5月31日,全球也有超過3萬6000名Facebook用戶 ,因為擔心自身的隱私問題,而加入一場名為「退出Facebook 日(Quit Facebook Day)」的網上抵制活動 (參考連結 http://www.quitfacebookday.com),在指定時間開始 停用自己的帳戶。該活動的發起人約瑟夫‧迪(Joseph Dee)與 馬修‧米蘭(Matthew Milan)指出:「在Facebook上最嚴重 的問題,就是那些你需要如實填寫的基本資料,日後到底會 被利用在什麼途徑?資料庫裡的隱私資料是否可能被任何 國家的情報單位竊取或挪用呢?」 美國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TC)」也在5月收到來自「電子 隱私資訊中心 (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的 控訴,指出Facebook的隱私設置變動過於頻繁,而且經常 在介面上動手腳誤導使用者。儘管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 執行官祖柏格及時宣布,將簡化該網站上個人隱私設置的 操作方法,讓用戶們不需像過去一樣,必須從170多個隱私 設置中一項一項去勾選,才能達到保護自己個人資料的效果 。可是這種亡羊補牢的改變,卻無法讓「退出Facebook日」 的擁護者們心服口服,他們認為這項隱私設置的簡化,充其 量只是將操作介面作了一些重新排列,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 上的加強與改變。 停用臉書 表達抗議 加拿大卑斯省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UBC) 新聞系教授阿爾弗瑞德‧赫爾米達(Alfred Hermida),也曾 提出與約瑟夫‧迪類似的觀點。他說:「Facebook的隱私 政策從創站以來,壓根子就沒有任何改變與進步,他們獨 斷的政策仍認為,既然在社交網站上是透明化的交友模式 ,理所當然『所有使用者的個人資訊也應當務求真實且公 開』!」以目前Facebook在全球5億以上的用戶群而言,這 起「停用Facebook日」所招募的3萬6000人,也許只能算是小 蝦米對大鯨魚,可是卻讓許多社交網站的用戶們認清,就算 是要在網上交朋友,也沒有必要將自己的隱私赤裸裸公開在 網路上。 有些國外的IT企業為了招聘性格與特質符合的人才,又礙於 在製式履歷表中無從找出應徵者的真實個性,因此早已開發 出一種內部使用的應用程式,可以讓該企業的相關主管搜尋 到應徵者在網上的一舉一動,舉如:每天花多少時間在 Facebook上、都是在哪些時段上去、每天會在塗鴉牆上貼多 少文章、貼文的內容通常為何、好友名單上有哪些人、玩過 哪些遊戲、每次會玩多久等。然後將這些看起來不痛不癢的 資訊,經過程式重組與分析後,就可大致歸納出當事人的 人格特徵。這種輕易就可讓企業窺伺某人Facebook資料與 紀錄的漏洞,當然更惹惱了許多待業求職的網友。2010年 5月,英國Sophos網路安全公司,針對Facebook的隱私顧慮 進行了一項線上問卷調查,參與受訪的 1588位網友中,有 16%表示「已經停用」;30%認為「非常可能停用」 ;30%則選擇「可能會停用」。 有不少 Facebook的使用者,將「好友名單」視為是一種象徵 人際關係的「勳章」,彷彿只要名單上的朋友越多,就越能 彰顯自己交友廣闊的形象。網友時常可以在 Facebook上發現 ,有些人的名單上有成百上千位好友,可是這些所謂的「好 友」到底是否真和他(她)聊過天、見過面或彼此認識,就只 有當事人才心知肚明了。有些較注重隱私的網友,在加入 Facebook沒多久後就忿然關閉帳號,不再接受任何人的好友 邀請,因為他們發現Facebook的交友型態,嚴重暴露了他們的 隱私,甚至還禍及他們的親朋好友。 在Facebook上,只要你和某個人結為好友後,很「理所當然」 的對方就可以看到你的貼文、相簿、塗鴉牆與基本資料,並且 一覽你交友名單上每位朋友的姓名與頭像,如果你的朋友們不 懂得以隱私權限來鎖住某些頁面,對方便可點擊進入他們的塗 鴉牆、相簿與基本資料,或對你的任何朋友也發出「交友邀請」 ,甚至發私人訊息向他們問東問西。 好事網友 別有用心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一部分在「婚友網站」上的網友們,已經 不再將自己的Facebook連結透露給剛認識的陌生人了。因為 不少女性朋友們發現,當她們將某些男子加入Facebook的好 友名單後,常會有好事的男性會發些「私人訊息」給她們 好友名單上的親友,想從這些人口中明查暗訪當事人的底細 ,或者詢問名單上其他男子是否為她的前任或現任男友。更 為嚴重的是有些Facebook的網友,會將朋友們的好友名單當 成是拓展自己人脈的途徑,把對方當成跳板去結交他人名單 上姿色外表不俗的朋友,或者不管三七二十一狂加朋友的 朋友到自己的好友名單上,作為其後散播網路派對邀請或 商業性貼文的管道。 儘管Facebook多次對外發布絕對不會外洩使用者的隱私權, 可是最讓網友受不了的就是他們與微軟Windows Live、AOL 及ICQ合作,只要在Facebook上輸入自己的MSN、Hotmail、 Live、AOL或ICQ帳號及密碼,就可自動掃描你的網上地址簿 ,以電子郵件地址查出你有哪些聯絡人已經在Facebook上了, 或者有哪些聯絡人還未加入該網,然後以你的名義群發一封 邀請函給他們。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時常會收到不同人寄出 的邀請信函,或是被不速之客發現自己在Facebook上的 「秘密基地」。 暴露行蹤 竊賊上門 前一陣子,在美加地區還發生過一些以Facebook動態作為犯案 根據的闖空門事件,犯案者就是看準了許多Facebook上的使用 者,每天都會貼文發布自己的行蹤、以手機即時上傳所見所聞 ,就連出國旅遊也時時刻刻都在分享異地美景的照片或影片, 結果這些蛛絲馬跡就成了好友名單上某些有心的「陌生人」, 掌握當事人行蹤的指標。 只要對方得知你正在海外旅遊,也從你的基本資料上獲得你的姓名或電話,那麼想要在網路白頁 (White Pages)或其他途徑查到你的地址,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在浩瀚的網路世界裡,其實並沒有百分之百安全的網站,因為 再怎麼強大的隱私設置程式也是人寫出來的,只要有更高段的 程式設計師或電腦駭客,就有可能會竊取到那些資料。我們也 需要警覺,在表面上一片溫馨與和樂的社交網站上,絕對有一 些對你心懷不軌的陌生人,是藉著加入你的好友名單來觀察你 的動態伺機行動。因此無論是社交網站所延伸出來的網路活動 、聚會、舞會或約會,使用者都必須隨時提高警覺,善用你的 網路基本常識(Internet Common Sense)三思而後行,就可避免 陷進許多騙局與悲劇裡。] 圖文摘引自網路, 若有不妥﹐敬請告知, 即刪. 母病嚴重﹐日夜照料...敬祝閤府春節 快樂健康如意﹗感謝來訪 不周萬請見諒﹗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