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4/25 03:34:09瀏覽1708|回應1|推薦34 | |
左:王德威 夏志清 張鳳
王德威 張鳳 (右:王德威 韓南 李渝 張鳳 陳東榮等位教授 ) 恭喜賀喜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 王德威 孟曉犁
哈佛大學幾位新院士
2020年4月23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
新增院士名單,共有276 位藝術家,學者,科學家
和領導人當選,其中華裔學者7名。
據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院官網介紹,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英文
簡寫為AAAS),1780年5月4日由馬薩諸塞州立法
機構批準成立,是美國歷史最悠久古老的獨立學術
團體和政策研究中心之一,首任院長為美國第一任
副總統及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
1780年的建院章程規定了其宗旨:“弘揚學術,以
增進自由、獨立、良善之公民德行”。美國人文與
科學院長期從事廣泛的、跨學科政策研究,主要
關註領域有科學、技術、全球能源與安全、社會
政策與美國制度、人文與文化、教育、藝術等。
現共有院士4000多名,外籍榮譽院士600多名。
他們中有250名諾貝爾獎得主和60多位普利策獎
獲得者。
本年度新增276位院士共有多位華裔當選2020年
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詳細名單如下:
王德威,
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後任國立臺灣
大學外文系副教授;1986年任哈佛大學東亞語言
文化系助理教授;1990年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
文化系教授兼任首位華裔系主任,為丁龍講座教授;
2004年回聘為哈佛東亞系及比較文學系
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至今,
並榮膺中研院士。早以評論曾獲國家文藝獎。
潜心於晚清到現當代的華文小說及比較文學理論。
被壓抑的現代性及抒情傳統 等等論題,成為學術界
知識界核心研究建構。並推動華語文學英譯登上
世界舞台。
主要著作有:《小說中國》《現代抒情傳統四論》
《臺灣:從文學看歷史》《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
小說新論》《哈佛新編現代中文文學史》等。
孟曉犁,
美籍華人,復旦大學校友,統計學家,哈佛
大學Whipple V.N. Jones冠名統計學教授。他在十多
個不同的理論和方法論領域發表了百余篇著作,並於被Science Watch雜誌(2002年5、6月刊)評為“1991年-
2000年間發表著作被引用最多的全球前25大數學家”。
由於其突出的學術貢獻,他在統計學學術界獲得
榮譽無數。2011年,更被復旦大學授予“傑出校友”稱號。
2004年起孟曉犁開始擔任哈佛大學統計系系主任,其間他
致力於開創革新型統計學課程,以期使學生對統計學這門
學科留下更為積極的印象。他還擔任過期刊《Bayesian Analysis》(2003年-2005年)和《Statistica Sinica》
2005-2008的編輯。[3]2012年8月14日,孟曉犁被任命
為哈佛大學文理研究生院院長,成為首位出任世界頂尖
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的亞洲人。
葉小鋼,
漢族,原籍廣東,出生於上海, 是著名作曲家,代表
人物,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第十二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音樂家
協會主席、全國文聯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
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作曲系教授
、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獲得者、中宣部首屆“四個一批”
人才入選者、北京大學特聘駐校藝術家、中國人民
大學特聘藝術教授、美國作詞作曲家協會會員。
為中國當代音樂的發展與世界的交流做出重要貢獻。
李錄,
喜馬拉雅資本管理公司。河北唐山人
投資家兼對沖基金經理,
對沖基金喜馬拉雅資本的創辦人兼董事長,
前1989年的學生領袖之一,他在1990年
出版的《移山》一書中敘述了這段經歷,這也是
1994年Michael Apted同名紀錄片的基礎。
王帆 Wang Fan ,
杜克大學,研究了從感知器官(如老鼠的晶須)
到大腦目的地的神經回路的路徑。
黃永剛,
美國國籍,固體力學家。生於中國北京,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
院外籍院士,美國西北大學冠名講席教授。
1984年黃永剛畢業於北京大學力學系;1990年獲美國
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95年擔任美國密歇根科技大學
副教授;2003年進入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任教;2007年進入美國西北大學任教;2017年2月
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同年
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美國西北大學冠名講席教授。
黃永剛主要研究領域是材料和電子器件的力學行為,
他和合作者共同開創了可延展無機電子器件領域,
並創立了基於微觀機制的應變梯度理論。
喬傑,
女,漢族,中共黨員,生於黑龍江省安達市,1990年
參加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
世紀百千萬人才、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科技部
“生殖與發育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等。現任北京大學
醫學部常務副主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
1987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獲醫學學士學位;1996
年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獲臨床醫學
博士學位;1996年在香港大學瑪麗醫院婦產科做訪問
學者並獲香港臨時註冊醫師資格;2002年在斯坦福
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1990年8月至1992年11月為北京
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住院醫師,1992年12月至
1997年9月為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教授。2000年10月至2018年7月擔任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婦產科及生殖醫學中心主任。2012年5月起擔任北京大學
第三醫院院長。兼任國家婦產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產科安全與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國女醫師
協會會長,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等。
長期從事婦產及生殖健康相關臨床與基礎研究工作,
領導團隊不斷揭示常見生殖障礙疾病病因及診療策略、
創新生育力保存綜合體系並從遺傳學、表觀遺傳學
角度對人類早期胚胎發育機制進行深入了研究。在此
基礎上,開發新的胚胎基因診斷技術,為改善女性生育力、防治遺傳性出生缺陷做出重要貢獻,大力推動了
我國女性生殖健康科研事業發展。研究成果連續入選
2014、2015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作為第一或責任
作者在Lancet、Science、Cell、Nature、JAMA、Nature Genetics等國際頂尖雜誌發表SCI文章200余篇。獲項。
馬中佩 Chung-pei Ma,
伯克利加大天文和物理學系自然科學學教授。
女,宇宙論與粒子天文物理學家。憑借對研究宇宙
起源和人類未來命運的興趣,在科學上獲多項成就。
柏克萊加大共九位教職員入選,馬中珮為唯一亞裔。 她是宇宙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研究暗物質與暗能量 、銀河形成和進行。父母是資深新聞學者馬驥伸 和曾任監委的前中華日報社長黃肇珩。 馬中珮在台接受基礎教育,高二時獲得MIT的入學 許可,決定前往深造,取得物理學博士後,轉往CIT 加州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2001年獲得海外華人 物理學會傑出青年研究人員獎、美國物理學會頒 邁爾夫人物理獎。 臺灣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兼任副研究員。馬中佩從小
對追尋宇宙起源和人類未來命運有一股狂熱,
2012年1月,馬中佩帶領的研究團隊
發現迄今所知最大的兩個黑洞。
張元豪 Howard Y. Chang
斯坦福大學出生於中國臺灣, 畢業於哈佛大學,現任
斯坦福大學首席研究員, 其主要研究領域是衰老研究。
來源: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院官網。
我傳記思想研究人物中:王德威-曾為拙作序,之前
有張光直,杜維明-曾為拙作序 孫康宜-曾為拙作序
,名家好友哈金等位;還有胡適、錢學森、李政道、
吳健雄、謝宇、田剛、林芳華、施一公等
均為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