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紀念夏志清教授百歲誕辰-發掘張愛玲、錢鍾書的人 張鳳《哈佛問學30年》《哈佛問學錄》
2021/02/20 22:17:56瀏覽1628|回應0|推薦37

夏志清教授親傳張愛玲資料 1996 夏

常常親炙的夏教授與夏師母王洞 多蒙兩位長輩指點-2000秋

張鳳與兒子拜訪夏府,夏師母攝下難得的相片

1995 11 12 之前張鳳發現 張愛玲哈佛故居

南加大東亞系系主任張錯-創立張愛玲研究中心及出版家朱寶龍伉儷1997夏訪

帶領陳子善-左 廖炳惠-右 兩教授拜望病了的鹿橋《未央歌》名家 2001夏

張愛玲少數主動相見之人

1997感恩節前 天外飛來鹿橋教授向哈佛燕京吳文津館長

指定要與我相見

張鳳與鹿橋教授在他親筆寫滿易經的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故居1999初夏

德國漢學家馬漢茂Helmut Martin-生前研究現代文學不遺餘力與張鳳1996秋訪

日本張愛玲專家 鈴木基子 Suzuki 教授與張鳳訪


紀念夏志清教授百歲誕辰-發掘張愛玲、錢鍾書的人  見張鳳《哈佛問學錄》


搜狐文化摘自《哈佛問學30年》秀威出版 2018及《哈佛问学录》
重庆出版社出版 2015 

  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向英语世界介绍中国文学,

并发掘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重要作家。

  生于上海,长于苏州

  夏教授祖籍苏州,江苏吴县人,祖父和大伯早逝,祖母孙氏独自抚养三个

子女。其二伯在

上海开当铺,姑母嫁尤姓人家,父亲夏大栋(柱庭)先生排行老三,曾入

萨镇冰办的商船学堂,

读了三年,在浦东的银行做事。 他生在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对岸就是十里洋场

的上海。夏教授

生于192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一日),四岁时才与母兄返回苏州。 对于

这从三国以降就

英彦如林,又有水乡塔桥园林之胜的苏州,他“并无好感”:街窄,早晨收水肥,

臭气冲天,

一般居民懒洋洋的,旧屋无电灯设备,靠几盏洋油灯暗黝黝的……冬天又冷,以手炉脚炉取暖,

令他心中,老大不愿意。 母子三人,当时住桃花坞母亲何韵芝女士娘家的老宅,父亲在上海

交通银行工作,周末返家。他读只收男孩的桃坞中学附小,六年级下学期迁庙堂巷夏家,转学

到兼收少数女孩的苏州中学附小,他见坏男孩欺侮女孩,就开始侠骨柔肠起来。 上课两周,

“一·二八”战事发生,父亲接他们母子住到了银行宿舍。此后停学半年,他在上海看戏看电影,

当然也看些书报,九岁起便已读了《三国演义》四遍,李涵秋的《广陵潮》《施公案》和林琴南

的翻译小说等,就是在上海为消遣而看的。随后他与母亲回苏州上纯一初中。 夏教授高一时在

沪江大学附中读了一学期。因父亲去南京从事保险业(后为中央饭店经理),他也转学至南京

青年会中学,念了一年半。 刚建都的京城舒服宽大,一派新气象。“七七事变”时,父亲将全家

送回上海法租界,而自己到了大后方。他回忆父亲从商时,因老实被派到贵州、仰光等地,也

不会走单帮的门道,始终很穷。 银行经理并非小职员,生活拮据倒是令人意外。但夏老说:

“小经理是帮人做事的,又不是董事长。” 哥哥夏济安是长子,同父亲冲突多些。夏济安日记

提及父亲吃喝嫖赌,使母亲不快,所以他在出版序言里,非辩白不可。他认为哥哥不免苛评了。

父亲吃饭穿着并不讲究,商界陪人到堂子吃花酒是正常的,麻将常打亦是社交,不能怪他。

母亲守在上海、苏州,培育儿女,实在艰苦,但接近抗战胜利父亲返乡,除1946年曾前往

台湾一阵,未再离开家乡,父母在晚年感情很深厚。

  考上留美奖学金

  夏教授1942年毕业于沪江英文系。父亲觉得凭他的英文可在保险公司做英文秘书,不过

他从未学过商务英语,在公司待了两天就不干了。 后在街上巧遇同学,受邀到光耀中学代课

教高中英文,教了不到两学期,深感物价飞涨,零用钱都不够,妈妈就鼓励他去考海关,故而

胜利前他曾在外滩江海关工作了一年。 他哥哥1943年11月离沪到内地,1945年任教于西南

联大,他则一直在上海陪伴母亲妹妹。 1945年,夏教授父亲的商船学堂老同学、后娶夏家别房

小姐的姻亲徐祖藩,被任为台北航务管理局局长,即把赋闲在家的夏教授带到台北,做了十个

月航务专员。 其实他对职司的事务一窍不通,在办公室无聊得很,只好常读书,最糟的是他

学会了抽烟,读书时还会接连抽,抽了四十多年,想着可怕,担心贻害终生,直到80年代初

才戒掉。 宿舍无书桌,他只好上街乱跑或在蚊帐里看书,倒也读了《汤姆琼斯》《白鲸记》

《文艺生涯》等二十多种书。 1946年9月底,他随长兄夏济安由沪乘船至北大任教,住在

红楼宿舍,致力于当代英美批评、德文,写了有关布雷克(W. Blake)的论文等。 胡适校长

上任,纽约企业巨子李国钦设立了北大文理法三个留美奖学金,讲师助教均可参选。他哥哥

非联大嫡裔,他又靠其兄面子进北大,人事上一无关系,能有此出国机会,两人当然不肯放弃。

参选需交英文论文及当场作英文作文“出国留洋两回事”一篇,他因研究布雷克论文脱颖而出。

英国的大批评家燕卜孙(William Empson)那年重返北大,在外文系任客座诗人,会同文科

各系审阅,对此文大为赏识,并认为远比其他参与竞选的论文高明。没有显赫人事背景而以

八十八高分问鼎的夏教授,中选全凭真才实学。 而后,出国手续延宕,1947年11月末,他

终于抵达欧伯林学院(Oberlin College),并在那里住了一周,往附近学院听了名诗人、新

批评派的鼻祖蓝森(C. Ranson)[泰德(A. Tate)、布鲁克斯(C. Brooks)、华伦

(R. P. Warren)等人都是他门生)两周的课。 蓝森看了他有关布雷克和多恩(J. Donne)

的两篇论文,对他也很赏识,把他推荐给刚任教耶鲁的学生布鲁克斯。经蓝森和燕卜孙二位

名诗评家力荐,春天他就前往耶鲁攻读英文硕士和博士,1951年12月获得耶鲁英文系博士。

1955年的夏济安(右)、夏志清

  在此之前半年,他就开始协助政治系饶大卫(David N. Rowe)编写英文《中国:

地区导览》手册,负责文学、思想、大众传播等篇章,发现中国现代文学史竟无一部像样

的书,因此即向洛克菲勒基金会申请,得到三年奖助费,在耶鲁以英文系研究员名义,

有魄力地撰写《中国现代小说史》。 1961年,《中国现代小说史》在耶鲁大学出版,此书

奠定了他汉学界评论家的声望。同年他应邀去匹茨堡接柳无忌教授的缺。 王际真教授因

《中国现代小说史》而赏识他,1962年他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长俸教授。1991年,夏教授

自任教29年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荣退,在他和王德威的用心经营之下,哥大已

成为西方汉学研究重镇。

  与钱钟书之谊

  钱钟书当年就从北大图书馆借阅过《中国现代小说史》,他评论此书:“文笔之雅,

识力之定,迥异点鬼簿、户口册之伦,足以开拓心胸,澡雪精神,不特名世,亦必传世。

”推崇其鬼斧神工。 钱、夏之交谊,毕生只不过会面三次:早年见过;第二次是1979年

钱钟书访哥大;再就是1983年,夏教授乘韩国开会之机应钱先生之邀去过复旦大学。

夏教授能得狂放霸气的钱先生相重,纯是“意气相投,文气相通,同气相逑”。

夏志清(左)和钱钟书(右)

  《中国现代小说史》之后,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日新又新,方法上也是五花八门,从

鸳鸯蝴蝶到新感觉主义,从晚清“被压抑的现代性”到世纪末的“后现代性”,不一而足。

21世纪已经开始,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也绿树成荫,较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更成为一门显学。

当夏教授被询以“您的批评,归类为哪种批评”,他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批评只有好的批评和

坏的批评!”联想到他与颜元叔、唐德刚、普实克(J. Prusek)等均有过大笔战,仔细询问,

他却淡然地笑笑说:“都不是我开的头,他们要挑衅嘛!”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angphong&aid=156616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