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著細雨,微冷,屋子裡悄無聲息。是適合一個人獨處的時刻,獨處而不覺寂寞。
我一人獨大。門窗緊閉,把音響開得很大聲,播放李斯特的第二號「匈牙利狂想曲」,氣勢磅礡的樂聲環繞著斗室漩舞。閤上眼,宛如置身音樂廳,聆聽一場可媲美一小型管絃樂團的饗宴。
在狂想曲樂聲中,我想起電影刺激1995,安迪嫉妒「芝華塔尼歐」那種非出於無奈的孤獨,正是被關在監獄裡的安迪畢生所追求。
孤獨與寂寞不同,前者是「生理性」的,後者是「心理性」的。
「寂寞學」權威吳靜吉說:「所謂寂寞,在學理上的定義是,個人實際上所擁有的社會互動,比期望擁有的少。」用白話解釋就是:當你內心欲與人分享、共鳴的能量增加時,卻不能適時的得到紓解、回應,那種巨大的空洞感就是寂寞。你可能身在熱鬧人群仍感到寂寞。
而孤獨,就是與自己獨處,面對自我,傾聽內心的聲音,這是你唯一不需面對「人」的時候,一種絕對的存在感,是讓人覺得輕鬆呼吸的片刻,在這個時間與空間裡,只有你一個人,一個人也可以不孤獨。
當然,要享受獨處的快樂,前提是要有個可相對終日,兩不相厭的好伴,而書與音樂堪稱最佳良伴,如果再來一場好電影就更棒了!
樂聲緩緩沉寂,被我肚子發出的一陣咕嚕咕嚕聲蓋過,這才想到尚未祭五臟廟也,待要起身張羅,又想起紀曉嵐曾云:「蓋嗜飯日增,則神明日減耳」。想我靈慧盡失,記憶衰退,離「神明」早已十萬八千里,每多添一次飯,便多加一重距離。飯否?飯否?好不左右為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