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12 20:34:36瀏覽2005|回應6|推薦33 | |
引用: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級任老師Reines小姐首先歡迎小朋友進入四年級,接著說,這個紙袋裡的東西可能是多餘的,但象徵一些訊息,當你看到這些東西,希望提醒你想起這些訊息。她寫著: 第一樣牙籤,提醒你挑出別人的長處。 一個老師大費周章準備二十三個紙袋,確認每個紙袋都裝齊了東西,開學第一天,送給每個孩子,還寫了信,充滿濃厚的人文氣息與溫暖情懷。沒有一件提醒作業考試測驗卷評量練習簿,也沒提醒安靜守秩序準時處罰,卻提醒「你是有價值而且特殊的」,提醒「挑出別人的長處」,提醒「記得幫別人擦乾臉上的眼淚」。 我想起幾個朋友的孩子在台灣時學習成果不佳,到國外卻拾回自信心,原因可能是老師第一天就告訴他,你是有價值的,你是特殊的,而不是你怎麼這麼笨,你很蠢,除了吃飯還會做什麼,你簡直是多餘的……。 做為媽媽,誰不希望孩子開學第一天得到這樣一個牛皮紙袋呢? ---------------------------------------------------- 簡媜的這本新書敘述一家三口到美國遊學,兒子開學第一天收到老師給的十二樣見面禮,讓身為家長的簡媜非常感動。 美式教育以人為本,視每個孩子為完整的生命個體,教育的目的在於如何教導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學業只是其中的一環,並非求學階段的全部。反觀我們的教育體系,孩子卻是群體中的一員,鼓勵彼此競爭,鼓勵所有純真的赤子去追求只有一個人能擁有的「第一名」,在這種專注的追求裡,孩子的世界一元化了,但每次的競賽結果,只有一個人享有殊榮,其餘則若有憾焉,有的甚至若有憾焉一輩子,活在不受肯定的卑微裡。 父母更是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理所當然的權力加深了根深蒂固的支配慾,不論自己孩子的資質如何,總是安排一條自以為是的道路,逼著孩子去走,而不問孩子的內心需要和生命情調,到頭來,世界上多的是心不甘情不願,少的是不問成果的全力奉獻。 第一名快樂嗎?也未必,除非永遠第一名,然而這是天方夜譚,當光環消失的時刻,他的耐挫力是很弱的,他的抗壓性是極低的,所以常為一點小事自尋煩惱,甚至自殘、自戕。 這麼一來,造就了什麼?造就了全民的不快樂,也看不慣別人快樂,所以社會就生病了。 人們常說生長在這個世代的孩童,比過去任何世代享有更多的物質條件,更多樣的遊樂方式,更雄厚的購買力‥‥這話沒錯,然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觀念像個緊箍咒,幾千年來依然沒有鬆綁,甚至有變本加厲的態勢,如此的教育環境,好像一個大而無當的複製機,集體塑造同一個模式的樣板,斷喪了孩子的自由發展空間,這種龐大的損失,豈是區區物質條件能彌補的?誰又敢說這一代的孩子較之過去歷代的孩子幸運? 多麼希望我們的孩子開學第一天,也能收到老師送的十二樣見面禮。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