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7/18 03:49:48瀏覽1670|回應0|推薦11 | |
在旅行的過程中,旅伴應是決定此行是否有趣的關鍵點。和有趣的人一起去旅行,無趣的地方也顯得有趣;和無趣的人一起去旅行,有趣的景點也顯索然。 有趣的旅伴,在陰雨天也會燦張笑臉。 「下雨了,那我們就參觀博物館,作室內遊吧!」 無趣的人呢?你帶他到名勝古蹟去聆賞風光,憑弔歷史,他卻寧可呆坐在中國餐館裡吹冷氣。 一個人旅行時的寂寞,不只是心理上的,情緒上的,有時也是環境上的。沒走過的陌生道路、沒見過的陌生面孔、沒看慣的人與事、沒吃慣的異國食物。 獨自旅行時,站在陌生的異國的街道,望著遠方沈落的夕陽,身後拖著一條被夕陽拉長的身影,看起來孤單極了。這時心裡湧起的便是一種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寂寥感。 如果是對吃十分執著的旅者,旅行中的吃更是一門磨人的功課了。曾經遇到一個來歐洲自助旅行的女孩,帶著一只一個人拖不動的大皮箱,要來歐洲玩一個半月。皮箱裡除了裝滿她慣用的洗髮精、香皂、衣物,還帶了六十包泡麵。 她說:「我怕吃不慣外國食物。」 還見過許多來歐洲旅行的中國團,遊歐行程三週,每隔一天換一個城市,每過三天換一個國家,正是遊萬里路,品嘗萬國食物佳餚的好機會。他們卻每餐固定吃中國館子。到了阿姆斯特丹吃青椒牛肉、揚州炒飯,到了慕尼黑喝青島脾酒,去威尼斯吃杭州酒樓,到巴黎點宮寶雞丁,這些熱愛中國食物的中國遊客們,走到歐洲任何一個城市都要去中國餐管吃飯。偶爾在旅館中不得不吃西式早餐,也還要批評一番。 「這西式早餐真難吃,飯店怎不供應稀飯、饅頭和豆漿?」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中論及旅行時,調侃這些到了異國它鄉旅行還惦著本國飲食文化的旅行者說:「如此的旅行家,決沒有和當地的人士在精神上融合的機會。」 一位善於旅行的人也必然具備著流浪精神「流浪精神使人能在旅行中和大自然更加接近。」 有一位善玩的朋友,到了尼斯後迢迢千里打了一通電話給我,說: 「妳如果有機會來尼斯,一定得撥出早上的時段,到海邊晨泳,那種感覺棒極了。地中海的海水清澈得像藍色的珊瑚,海水暖而不寒,沁得妳的脾胃都開了。」 這位旅遊玩家還建議我:「如果到了威尼斯,別忘了在傍晚時分搭乘水上巴士,沿著水道兜風。晚上則去聖馬可廣場點一杯紅酒,在酒香、咖啡香四溢的露天咖啡座中,聆聽一場高水準的古典音樂演奏會。」 有趣的旅行家總能在旅程中隨時發現新的事物,「旅行者所必須的行具,就如金聖歎在著名的劇曲『西廂記』的評語中所說: 『胸中的一付別才,眉下的一付別眼』,其要點在於此人是否有易覺的心,和能見之眼。」 同樣一個旅點,無趣的旅遊者,你若邀他去尼斯的海邊走走,他會說:「不用去了,每個海邊還不都一樣嗎?」 曾經和三個無趣的旅伴同遊西歐,他們在羅馬包了一輛計程車做羅馬市內遊,兩個小時之內逛了羅馬一圈。每個景點下車兩分鐘,每個人就著同一個背景照一張像,便趕往下一個景點。兩小時逛完羅馬,計程車直接將他們送進市中心的旅館。我問他們: 「傍晚時候要不要再出來逛一逛,我帶你們走走羅馬的西班牙廣場,去看奧黛莉赫本在『羅馬假期』中直奔下來的石階梯。那兒每到傍晚,人群集聚,是羅馬年輕人最愛閒磕牙的地方。」 他們說:「不用去了,羅馬我們已經逛完了。天這麼熱,還不如在旅館中吹冷氣。」 後來到了文藝復興重鎮翡冷翠,從車站走了五分鐘路程,到了市中心。他們在市中心廣場以教堂為背景各自照了一張相,便嚷著肚子餓,要找中餐館。在中國館子慢條斯理一頓飯吃了一個半小時,飯後再泡壺茶。 我提議道:「還有點時間,我們到翡冷翠街上走一走。這附近有一些古色古香的小街巷,可以領略一下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建築之美。」 他們說:「不用看了,歐洲每個城市還不都一樣。」 於是,他們寧可在中國餐館中喝茶、吹冷氣,也不肯再花力氣走幾步路去看看和歐洲其它城市其實不一樣的翡冷翠。 無趣的旅行者,走到那兒,看什麼東西,都是一個樣。那他們到底花錢、花時間,出來旅行幹什麼? 「照相呀!只要每個地方照幾張相,有到此一遊的見證,就夠了。」 便是這台相機留住了他們和景點合一的身影,卻窄化了他們的視野。 還有一種無趣的旅行者將自己的行程事先全盤設定。幾月幾日幾時幾分得搭哪一班車去哪個城市、住進哪一家旅館、去哪一家餐廳用餐。整張旅遊行程表全填滿了,時間也排滿了,不給自己留下一點餘暇,坐下來看看雲、聽聽濤聲、或者是隨性所至,到處走走看看。 最有趣的旅行便該帶有一點冒險性、有點流浪感。那種買了一張車票帶著一只行囊的自助旅者,隨著感覺走的自在與快樂,怕是無趣的旅行者所無法享受到的。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