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2 01:02:39瀏覽1438|回應0|推薦15 | |||||||||||||||||||||||||
文章同步發表 人民力量組織 國家衛生研究院為輸入狂牛病護航 文章歡迎完整轉寄、轉貼、轉載。感恩喔! 【國家衛生研究院為輸入狂牛病護航】 國家衛生研究院用關心與愛心看美國牛肉是否安全這篇文章之所以重要,內容詳述了衛生署在2005年開放美國狂牛肉進口的理論依據。既是“國家級”研究機關寫的文章,我們就試著不帶情緒,以專業角度來分析其中錯誤,希望大家能更瞭解進口狂牛肉問題所在。 標題下得很重,但是「國家衛生研究院為輸入狂牛病護航」卻是謹慎研讀文章後得到的結論。 從專業倫理面看國衛院的不倫 國家衛生研究院(以下簡稱國衛院)成立宗旨第一條「增進國人健康福祉」,當它的研究員以“風險”這一個概念來支持開放狂牛肉進口政策時,已經嚴重違背其專業倫理及國衛院的成立宗旨。 風險,是供我們做決擇時的參考。我們開車會有車禍的風險,但我們忍受風險可以換得行動的自由和便利;吃檳榔會癱瘓口腔癌,但貨運司機們換得提神的效果;核電廠有風險,但我們換得廉價、穩定及低碳的電源。 假設美國牛肉引發人類狂牛症傳染病(以下均用人類狂牛症替代人類新型庫賈氏症)的風險真的很低,請問國衛院的這幾位研究員們,台灣引進美國牛肉,我們忍受感染人類狂牛症的風險,為台灣換得什麼利益? 即便人類狂牛症風險真的很低,試問,站在國衛院的立場可以支持狂牛肉進口政策嗎?如果國衛院發表聲明「我們支持沙門氏桿菌污染的生菜進口」、「我們支持愛滋病毒污染的血液製品進口」,我們聽到後會有什麼感覺? 從專業層面看國衛院的不專業 這篇文章說進口美國狂牛肉風險很低,最主要論據就是參考「哈佛大學風險分析中心的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哈佛報告),想就教本篇執筆專家們是否質疑過「哈佛報告」。 統計,母體樣本必需經過仔細研究;檢測,方法也需也要經過認可。文中說美國發現兩隻狂牛,這兩隻被發現的,都是已發病的「倒牛」,並不表示未發病的牛沒有染病,也不表示未發病牛隻沒有傳染人類狂牛症的能力,所以我們質疑附表 a項數據的2/34,000,000。 a項數據也提到美國農業部自1990年以來已調查469,423頭,並未檢測出患有狂牛症之牛隻。但是根據2004年8月份普魯希納博士(發現狂牛症傳染途徑的諾貝爾獎得主)發表於科學人月刊上的文章(科學人月刊中譯在2005年6月刊出),更驚訝地發現截至2004年初為止,美國每年有20萬頭倒牛被宰進入食用市場,僅有極少部份倒牛被納入檢測。 據哈佛報告附表中的 b項數據估計,美國的牧場有意無意會有20%違法餵食小牛吃肉骨粉,這樣的估計不正好告訴我們美國牧人不守法的嚴重性。國衛院執筆專家們顯然無法瞭解這項數據的背後意義。 以肉骨粉的飼育可以有效加速肉牛成長和增加乳牛泌乳量,成本只不過是回收死掉的動物屍體和屠體廢料。如果有1/5的牧人違法,表示這個市場基本上都是違法的,因為守法意味著缺乏市場境爭力和高成本。 附表 d項數據說狂牛症引發人類狂牛症,因為跨物種所以只有1/10的機率。這種推估更是聞所未聞。科學界目前能證實的,讓牛生病的壞普恩蛋白和讓人生病的壞普恩蛋白是一樣的,狂牛症是不折不扣的跨物種傳染病,1/10的數據基本上是胡謅。 附表共4項數據,我已經可以質疑其中3項。可是這還不算太誇張的錯誤,頂多只能證明國衛院執筆專家們不用功蒐集資料和研讀文獻。但有一項致命的錯誤,使我們質疑國衛院專家們的專業。 附表 a項數據和 b項數據都是推估美國牛染狂牛病的機率,只是方法不同。a項數據是抽樣結果,b項數據是從餵食方法推估可能染病的機率,兩個機率的目的相同,卻在風險評估中被相乘,有學過基本分數運算的小學生都知道分數會越乘越小,明顯地是在刻意調低風險值。 附表中所謂的綜合風險是a × b × c × d = 1/469,423,000 << 1/1,000,000,國衛院的研究員們都該是碩學之士,應該一眼看穿這種不及格的研究報告,卻還毫不避嫌地撰文宣傳,我們只能得出「國家衛生研究院為輸入狂牛病護航」的結論。 這樣的荒謬決策背景,美國牛肉進口台灣了,OIE立即將台灣降等為「疫區」,連帶更嚴重的加拿大牛肉也“必須”開放進口。瞭解真相後,大家還願意吃美國牛肉嗎? 人民力量組織 方正平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第 107 期 2005-07-15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