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7/04/29 16:01:55瀏覽1712|回應5|推薦46 | |
最近先生為了母親節的孝親紅包,很感心煩,不過我已經跟他說過,我自身難保幫不上忙,請他自己想辦法解決。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先生之前有一次和婆婆對話,因他提到有關遺產稅如何節稅的問題,讓婆婆覺得觸霉頭相當不悅,發了好大一頓脾氣;婆婆並生氣地說,每次過年過節,先生包的紅包都是最小的。
剛嫁進先生家時,對許多事情都不能直說,要用猜的這個溝通方式,非常不習慣。原本只是奇怪為何在餐桌上都沒有人說話,後來才發現,如果發言不慎,可能會惹得婆婆不高興,任職小學校長的婆婆訓起話來,沒有人招架得住,於是後來大家就都盡量少說話。
這次的事件也是,先生及手足因為公公過世後,開始想到遺產稅的節稅問題(其實可以更早規劃,但這是長輩的忌諱,全家沒有人敢提及);先生認為這個時機點婆婆會比較能夠接受討論,不過他顯然錯了。
婆婆並說了大伯包了多少錢,先生說,那就是示意他比照。我跟先生說,大伯和大嫂都在公司任經理職,他們夫妻任一個人的薪水比擔任教師的我和先生總和還要多(他們夫妻收入應該是我們的好幾倍,沒有問詳細數字),他們沒有房貸,兩個孩子(就是我姪子)也都在上班,沒有主要的支出。
我們家比較不同,兩個孩子都還在唸書,雖說都借了助學貸款,NZ 的生活費可也不便宜;因為先生的薪水帳戶在繳房貸,我只要銀行帳戶有閒錢,看紐幣價格合理(近年台幣走強嘛)就會買些紐幣,匯給孩子們做為生活費的準備。
而且我父母親住在 retirement village, 雖說他們現在可以自給自足,因為他們都沒有買健康險,我總是要多少有所準備,以備萬一他們有不時之需吧。反觀大嫂因為父母親都已經離世,如果大伯經濟上需要她支持,她可以比較不需考慮自己家庭的負擔。
說起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可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比方說,公婆向來鼓勵孩子們在學術上多努力,對 Ed 的好成績總是多所鼓勵,並暗示我們應該提供 Ed 到他唸完博士。(公婆還說如果 Pete 有興趣念到博士,我們也應該比照辦理) 可是我和先生的收入很明顯就是那樣,孩子唸書的時間愈長,獨立的時間愈晚,要先生同時拿出和大伯一樣的紅包數字、、、如果是就數字計算來說,答案就很明顯,我們會相當困難。但我感覺這不是數字問題,先生需要用更高的智慧才能理解婆婆的實際需求,也希望此事能夠圓滿解決。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