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2/26 07:31:15瀏覽3026|回應36|推薦159 | |
前言 : 最近 , 美國職業籃球聯盟(NBA)林書豪(Jeremy Lin)傳奇 , 像是一齣叫好又叫座的連續劇 , 在世人面前緊湊的播映著 , 在部落裏也有許多網友精彩敘述豪小子 , 我不是一個喜歡錦上添花的人 , 但一本書之所以令讀者喜歡 , 是因著讀者與作家的觀點起了共鳴 , 電影也是一樣。其實 , 每個人都可以從林書豪反敗為勝的傳奇來寫上一篇 , 而我 , 也有話要說 , 但要說的不是籃球場上的球賽報導與策略分析 , 而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林書豪 , 林書豪傳奇跟我們有什麼關係? 我們和林書豪又有什麼相似之處? 在這裏 , 我濃縮成七點和大家聊聊 , 也作為給林書豪往後的激勵和對自己將來的期許。 (一) 人生的高低起伏 : 林書豪( 部分以林代稱)在帕拉阿圖高中就加入了學校籃球隊,在高三那年帶領學校球隊取得32勝1敗的驚人戰績,獲得全加州冠軍。高四的他,已經頂著北加州乙組的最佳球員及全加州最佳五人陣容的頭銜申請大學。但林卻沒有獲得任何一份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甲組大學獎學金,想到離家近的史丹福讀大學 , 但因著該校沒有提供獎學金 , 只好接受哈佛大學全力培訓的誠意。 在學期間 , 林有一場在對康乃迪克大學的比賽中,一人勇奪30分,並且帶領哈佛打出25年來最漂亮的開季成績。畢業後的一年多來 , 縱然經歷了落選 , 轉隊流浪等種種人生低谷 , 但他始終不氣餒。當林書豪面對幾次選秀失敗 , 最終又美夢成真的加入NBA時 , 那些在場邊的NBA部分愛好者 , 是以多麼不堪入耳的話(外賣 , 糖醋排骨)來質疑林的實力 。 林書豪現在23歲 , 算是初離校園進入職場的年齡 , 想起我23歲在做什麼? 心態又是如何? 格友們也試想你們23歲時在做什麼? 心態又是如何? 假如 , 我們也經歷了林在成長路上的受挫 , 也許是學業 , 交友 , 工作 , 婚姻 , 財務 , 事業 , 人際關係 , 疾病 , 我們仍然能像林一樣不放棄嗎? 若是不能 , 又如何能呢?
NBA稱為世界籃壇的殿堂 , 全世界最會打籃球的200人-300人都擠進這裡打球 , NBA的球員個個身手矯健 , 無論是得分 , 籃板 , 抄截 , 防守 , 助攻 , 火鍋 , 沒有一樣含糊的 , 林在與湖人隊五強虎視眈眈的那場表現 , 讓我們看到的是 , 身高 , 體重 , 彈性 , 敏捷固然重要外 , 打籃球也要用腦子 , 所以很多球探教練才會看走了眼。 我們都知道林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 他的謙卑是有目共睹 , 謙卑並不是基督徒的專利 , 許多非基督徒也可以很謙卑 , 但一個有實力的人屢次被埋沒 , 更是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 這樣的年輕人若還能謙卑 , 不要說是非基督徒 , 就是對基督徒而言 , 也是不容易的一項品格 , 謙虛為林書豪贏得健康的人際關係 , 當他的隊友 , 可以很愉快的分享 , 當他的對手 , 也會很愉快 , 因為可以使球技成長 , 這謙卑的品格 , 除了讓自己的隊員珍惜 , 更成為他隊爭相挖角的對象。 (三) 四十根辣雞翅 : 林書豪曾在生氣時 , 狂吃四十根辣雞翅為宣洩 , 而我們又是用甚麼方式來宣洩怒氣呢? 我的身旁有些來自美國名校的朋友們 , 他們在職場並不都順利 , 對一些不公義的事件 , 他們又是用甚麼方式來代替四十根辣雞翅呢? 有人以吃 , 有人以購物 , 有人以唱歌 , 有人以跳舞 , 有人以煙 , 有人以酒 , 有人以言語暴力 , 有人以行為暴力 , 有人以尋歡 , 有人以作樂 ..........., 新天新地是以運動 , 而你呢? 林書豪還說 , 吃完辣雞翅的代價是鬧肚子痛(我想還有拉肚子?) , 新天新地運動完後的代價是全身肌肉痠痛 , 而你的代價又是甚麼呢? (四) 有能力成長 : 當我們聽到某個人成長 , 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難的障礙 , 尤其是克服了性格上的弱點時 , 就會受到激勵 , 『有能力成長』是關乎品格的問題 , 智慧的父母能幫助孩子培養面對障礙 , 邁向成長的品格。 這樣的品格包括 , 有發展的能力 , 懂得求取知識 , 能夠面對自己需要改變的負面事情 , 這個會成長的品格也包括了 : (1) 能夠從低落的情緒狀態中恢復過來。(2) 可以承受一段時間負面的張力 , 遲來的獎賞 , 或不愉快的感覺 , 直到責任完成。(3) 輸得起比賽 , 化解得了悲傷 , 放得開那些要不到 , 或贏不了的東西。(4) 犯了錯願意承認。(5) 面對現實的景況時 , 懂得改變行為或方向。(6) 肯原諒別人。(7) 發生的問題能做主去處理。一個人若能做到上述這些事情 , 就有能力在面對困難的挑戰時成長。 (五) 人生規劃當牧師 : 從NBA的高薪到牧師的微薄薪資 , 是截然不同的轉換 , 先不談薪水的差距 , 光是角色的定義就不同 , 牧師是一個僕人的角色 , 是要主動走進社區去關懷扶助弱勢族群或是去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一群人 , 想到自己25歲時 , 有一位中華隊身高193公分的朋友 , 當時我多喜歡看他在我面前 , 為我個人表演灌籃動作 , 若有一天 , 我的這位朋友告訴我 , 他要規劃打完職籃後改當牧師 , 我想當時年輕的我 , 就不再會對這位朋友感興趣。 現在我要說的是 , 林書豪是一位接受神呼召的僕人 , 打球只是神給予他做見證的平台 , 他這一宣佈打完籃球以後要當牧師 , 也就斬斷那些瘋狂迷戀『林英雄』的年輕美眉們 , 這對林書豪的一生幸福而言 , 也是一種分別與保護 , 因為無論是打球或當牧師 , 林書豪的老闆都是同一位 , 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唯一至高神。 (六) 為林書豪的一生來守望禱告 : 林書豪和母親吳信信 , 在接受台灣的GOODTV訪問時 , 林書豪提到聖經中的羅馬書5:3-5 『在患難中也要歡歡喜喜的 , 因為知道患難產生忍耐 , 忍耐產生老練(毅力) , 老練(毅力) 產生盼望 , 盼望不至於羞恥 , 因為神藉著所賜給我們的聖靈 , 把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 這一年多來 , 林書豪走過種種人生低谷 , 但他始終不放棄不氣餒。在每一次的比賽後訪問,他總是能謙卑地說:『感謝球隊 , 感謝球迷 , 感謝上帝。』因為 , 走過死陰幽谷的林書豪深深知道 , 他的幫助與力量從何而來 , 是從造天地萬物的耶和華而來。 有許多部落格友在文章中分享 , 幾次看球賽雙方廝殺的同時 , 林書豪的尼克隊就要落後或已經落後時 , 這群基督徒的格友們都會離開現場 , 到一旁安靜的為林來迫切禱告 , 相信還有許多的主內肢體們 , 這一路走來都會為我們這位書豪小弟兄 , 一生來守望禱告。 說到禱告 , 對於認識神的基督徒都很熟悉 , 就是把神的話『聖經』當作利器 , 在我們孩子還小的時候 , 我們要從我們的雙膝(跪在神的面前)開始為孩子爭戰 , 如果我們不禱告 , 就好像是坐在場邊 , 看著自己的孩子置身戰場 , 備受各種角度的攻擊 , 若我們禱告了 , 便是與孩子共赴戰場 , 代表他們去動用神的大能 , 如果在禱告的同時宣告神的話語 , 我們便更加掌握了威力強大 , 且是任何仇敵都無法勝過的武器。 (七) 一本書 : 我最近半年來 , 都在看一本為孩子立界線的書 , 我想 , 假如我要個案分析 , 我會以林書豪為案例 , 配合這本書教導我的孩子 , 書上說做父母的我們 , 正看到一個成年人的過去 , 是如何在我們手裏養成他的一生 ,也就是說『未來就在今天』的意思 , 並且強力推薦幾種身分來閱讀(1)祖父母 (2)老師(3)教練(4)鄰居(5)托兒所的工作人員及保母(6)教會青少年輔導員(7)本身有自我界線問題的青少年。 身為一個母親的我 ,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 , 的確走過焦慮期 , 那些坊間的暢銷親子書籍 , 只會讓我眼花撩亂 , 並無法解決我的困擾 , 除了教育的價值觀是不斷在創新外 , 自己在如何愛與教的界定裏 , 一直呈現拔河的狀態 , 我也會想起當年的自己 , 在孩子這個年齡時的樣子。 大部份的父母都會說 , 希望孩子是個有愛心的人 , 而有愛心的人知道 , 這個世界不是圍繞著他們轉的 , 他們在行事之前會考慮到他的行為對周遭的人會造成什麼結果 , 以心理學的用詞來說就是 , 他們不是『自我中心』(egocentric)的人- 認為自己是最重要的 , 周遭人的存在 , 只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要求和需要。 然而 , 有時候最有愛心的父母到頭來卻教養出最自私的孩子 , 怎麼會這樣呢? 我們都聽過人家這麼說 : 『你知道珍妮是怎麼樣的人嗎? 她只想到自己 ! 』事實上 , 珍妮是來自很好的家庭 , 只因為她的父母沒有設下界線來要求她尊重別人的感覺 , 缺乏界線導致『利己主義』 , 影響到珍妮不能去愛別人。這本書上還說 , 在孩童時代沒有受到界線 , 也會導致令人討厭的衝動 , 吸毒成癮 , 不負責任等問題。 雖然 , 我並沒有想要自己的孩子 , 成為某個領域的林書豪 , 但是盼望我在為人父母的時候 , 就是在協助創造孩子的未來 。他們在早期所建立的模式 , (即他們的品格) , 將來都會活現出來 。品格完全是在人際關係中形成的 , 不要低估你在培養孩子的品格上所扮演的角色。正如聖經箴言22:6所說 : 『教養孩童 , 使他走當行的道 , 就是到老他都不偏離。』, 這道 , 指的就是林書豪一路走來所依靠的信仰 , 也是林媽媽的教養之道 , 就是整本聖經 , 這本聖經 , 就是神愛世人及對世人所說全部的話。 結語 : 一個人的品格 , 就是他的命運 , 品格可大致決定人的一生會怎麼過 , 在『愛情』和『事業』上是否能得心應手 , 取決於內在擁有的能力 。 在這個人人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各種藉口的世界 , 大家反而奇怪為甚麼人生那麼不順利 , 我們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出自性格上的弱點 , 通常 , 無論是否處於困境 , 只要擁有內在的力量 , 就會成功 , 沒有內在力量 , 要不就是停滯不前 , 要不就是失敗。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