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9/05 18:56:00瀏覽3577|回應0|推薦29 | ||||
﹝迎新會表演﹞ 傳統上,好學生的定義是「品學兼優」,平時循規蹈矩,上課認真,勤於筆記,按時繳交作業,自己懂得預習和複習,考試成績名列前茅,不用老師或父母操心。可是,這樣的學生,往往就是一般所說,聽話的「乖乖牌」,可能沒有什麼主見,甚至於只看教科書和參考書,不太看無助於「考試」的課外書。如此真正算得上是好學生嗎? 鼓勵學生「勇敢做唯一的自己」的臺灣大學教學傑出獎得主郭瑞祥教授,自小學至大學都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學生」,直到他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才發現早已習慣於臺灣考試制度下的「填鴨式教學」的自己,對老師所教授的無不照單全收,根本不知道什麼才是學習的樂趣。這樣能算得上是好學生嗎?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所一位知名教授發表完精采的講課之後,出了一些作業給學生,而且都超出剛才課堂上所教授的範圍,十分看重課業成績,一心爭取獎學金的郭瑞祥以為教授出錯題目了,擔心答不出來,下課後鼓起勇氣提出疑問,沒想到,教授的回答整個顛覆了郭瑞祥多年以來的學習經驗。因為教授這是故意的,他讓學生親身體會,真正的學習是從下課開始。所謂上課,就像是告訴你什麼是雞蛋、什麼是麵粉;下課後的作業,則是要學生進一步把雞蛋、麵粉混合,看是會變成蛋糕、義大利麵或其他?這也正是學習的樂趣所在。 換言之,除了上課認真,下了課願意主動學習,找資料,多去研究、思考,尋找答案,並且樂於學習,將來還能夠終身學習的人,才算得上是好學生。請問,你是好學生嗎?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