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4/08 16:13:38瀏覽1693|回應0|推薦21 | |
﹝臺北:聯合文學﹞ (一)安頓青年身心 一般人的生命進程,大多是順著社會潮流過活,加上工商資訊社會,生活步調快速、忙碌,往往忘記真正的自我以及生命價值的追求。在茫、忙、盲之中,未來理應充滿希望的青年人變得無所適從,是故為年輕人指引人生正確方向,給予思想上的啟發,避免走冤枉路浪費生命,應是具有使命感的過來人責無旁貸的。 事實上,寫給青年的勵志書並不罕見,如一代美學大師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或者心理學家吳靜吉《青年的四個大夢》,乃至國際上研究干擾素與感染免疫的知名學者,也是知名的人文講座教育家及作家黃崑巖《給青年學生的十封信》,都流傳頗廣,莫不希望為不知為誰而讀、為誰而工作、為誰而活的青年人,懸掛一盞人生的明燈,可謂深具影響力。而兼具科技專業與人文素養的傑出學者夏祖焯《建中生這樣想─—給高中生的十七堂人生要課》,內容涵蓋了宗教、愛情、文學、政治、金錢、人格、選擇校系、交友、創造力、領袖觀、國際觀……等,乃至生命意義的探究,有如面對面的談話,是讓前途茫然的青年人身心安頓的勵志禮物。 (二)從現實主義角度切入 夏祖焯筆名「夏烈」,是留美工 勵志書通常都是正面書寫,然無可諱言,如此必定流於八股或老生常談,會受到讀者排斥與抗拒,作者有鑑於此,其論點乃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切入,往往令習於儒家思想的讀者訝異,如「你要走向勝利之路」這一章,夏祖焯直言,此篇文章所討論的限於「出人頭地」的範疇,如果讀者人生觀或個性是淡泊、隨緣或出世,「這篇文章對你沒好處,甚至引起你的反感」。作者於自序補充說明,年輕學生理想主義色彩重,走入社會就知道不是這麼回事了;書中某些文章,寫出了「不能說」的真相,會令一些有理想主義色彩的學生失望及不悅,但這是他們或她們遲早要面對的事。不過,這些「人生要課」,最終還是以理想主義為依歸,這應是《建中生這樣想─—給高中生的十七堂人生要課》論點方面最大的特色。 (三)論點獨特 作者年輕時曾是強烈的理想主義及自由主義者,但由於學的是工程,變得比較實際、客觀、講效率、重物質,母親也對他說:「你的優越感太重,而且太現實。」比如作者談「生命的真相」,謂:「你不可能只為自己而活,唱高調及理想化的口號對現實生活無濟於事。生命中不合理的事比比皆是,有些你要反抗,有些迴避,或以後等到機會再作戰、再算帳。」談到離開學校,出社會之後,提醒道:「社會大學的學習比正規學校教育要複雜許多,還包括如何與人鬥爭,怎樣去卡人家,學校教育簡單,沒有這一條。另外人際關係:如何送禮,送多少?如何讚美得體,不會拿肉麻當有趣?如何抱大腿,又不會抱錯了一條大腿?有些話能說,又有那些話不能說……」 此外,還以羅馬人滅希臘,原因就是羅馬人重實際、重物質為例。再如「節儉未必是美德,先花了再說」,謂:「會賺錢的人常不會花錢,因為人的時間精力有限,學會賺錢就沒精力再去學花錢了」、「錢夠多,才能計畫如何投在下一個計畫上;錢少,沒得計畫,花掉算了。」因為先花了錢,才學習到賺更多錢的能力,才因投資而積聚了更多的資本,以後有償還的能力就可以了。這對於毫不懷疑「儲蓄是美德」的人來說,應是觀念上的震撼教育。作者亦對「重理工、輕文法」的建中生說,菁英高中學生頗有一些應走文法而為應潮流去就理工醫,是以我國文法人才不及理工人才,理工人才多,競爭激烈,出頭不易,如找一個人才不足的行業,就很容易鶴立雞群,功名利祿全都跟著來。 以上雖然充滿功利色彩,卻很實用、實際。作者不忘回頭提醒,如何在物質金錢及服務(志工)上回饋社會,即使目前做不到,但要把這件事擺放在心上,謂「我住在美國許多年,融入那個社會,看到美國人是如此,我們台灣人被認為是有情有義的人,更應如此」。作者也一再強調「騎士精神」以及「做一個有格調的人」。提到年輕人最關注的「談戀愛」,夏祖焯指導年輕人,保持中古歐洲的「騎士精神」絕對很吸引女孩子。哪一個女孩子不憧憬自己是個清純纖美的公主,而對方是個騎在馬上,能呵護她、尊重她,有禮貌、忍讓女性,為她服務,向她獻殷勤的騎士?耍性格絕對比不上獻殷勤更能吸引女孩子。另一更重要的騎士精神就是負責任,責任感是男兒本色,這裡面包括了勇敢與犧牲,那對女孩子來說也就是一種安全感。這樣的意見,對青年學子來說,應該很受用。至於「做一個有格調的人」,要能犧牲,為別人設想,亦即「在求取成功的道路上,千千萬萬不要忘記做人厚道及公正,也不要忘記助弱及同情。為什麼?因為這樣才會被人真正的尊重,才成為一個更有價值的、真正的人,那不是更大的成功嗎?」這樣也自然而然會成為受到人們尊敬的領袖,享受做為領袖的快樂。 (四)過度自信及待議之處 當然,作者的過度自信,是《建中生這樣想─—給高中生的十七堂人生要課》讓人不習慣之處。作者說,臉皮要厚,也要培養自大心,這是成功者性格的特徵。只要理直氣壯,沒理也變有理,甚至一句謊話說了一百次,自己也信以為真。再者,外表上,人該謙虛思讓,表現出紳士模樣,內心裡,有條件的該自大、自負、有雄心,才會不斷地驅使自己奔向一個遙遠的目標,是「進一步,海闊天空」,不是退一步。因此,在書中看到作者稱,大學時外號是「夏大牌」,成大四年只是混過關,在密西根州立大學念博士卻出類拔萃,如今名利雙收;曰:「寫新詩要具複雜性及典故性兩大原則,同時要寫得盡其晦澀──我的建議永遠是最具智慧的,這是因為在文學的領域裡,我高人一等。」讀之也就不足為奇了。 書中,或因作者的自信,有些待議之處,如「談生命的真相」,作者謂:「年輕人對生命的意義或生存的價值有困惑,年紀大了,想開了,活夠了,豁出去了,就沒有困惑了。」實則生命的意義,這是自古以來多少哲學家都想不透,尋找不到答案的問題,豈是年紀大就想得開、就沒困惑?以上似乎把問題過於簡化了。 又,就如朱光潛《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一封信「談讀書」,推薦了書單,夏祖焯也於「頂尖高中生要懂文學」這一章列了文學小書單,包括《紅樓夢》、《台北人》、《異鄉人》、《改變歷史的書》……等,不避嫌地列入作者個人的長篇小說《夏獵》,但此作足以和上述經典名著並列嗎?近代詩方面,推薦了艾略特(T.S.Eliot)的《荒原》(The Waste Land),此詩反映了理想的幻滅和絕望,固然被喻為英美現代詩歌的里程碑,唯表現形式以晦澀著稱,連外文系學生都難以看懂,遑論高中生。令人不禁疑問,這樣的文學書單合宜嗎? (五)知識份子的良心 無論如何,由於其科技背景,使得夏祖焯《建中生這樣想─—給高中生的十七堂人生要課》有別於一般的勵志書籍;作者從現實主義的角度切入,終而以理想主義為依歸的論述,形成本書另一特點,提高了此書的內涵與價值。作者於自序〈豹〉的結語如此寫道:「我們的高中生如何?我們國家的前途在那裡?我們與大陸的關係又將如何發展?窗外時風時雨,時晴時晦,我的車在陽光與陰雨中穿梭。」讓人聯想到明代思想家顧憲成所作的一副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建中生這樣想──給高中生的十七堂人生要課》一書正是有良心之知識份子的一番寫照。※ ──本篇刊於《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3年3月號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