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之「曾」音義小探
2011/11/08 09:19:51瀏覽17059|回應1|推薦15

高中國文教科書必選之經典古文蘇軾〈前赤壁賦〉,為蘇軾謫居黃州,與友人泛舟夜遊赤壁,有感於萬物盛衰消長之理而作,文中作者有謂:「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其中「曾」字音義為何?各種版本注釋每每從缺或語焉不詳,令學生無所適從。

「曾」是破音字,有「ㄗㄥ」、「ㄘㄥˊ」二讀音,音義臚列如下:

一、ㄗㄥ

1、意指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爾雅‧釋親》:「父為考,母為妣。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王父之考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為曾祖王母。曾祖王父之考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為高祖王母。……子之子為孫,孫之子為曾孫,曾孫之子為玄孫……。」注:「曾,猶重也。」是以祖父之父曰「曾祖」,孫子之子曰「曾孫」。

2、意為「高」。如《淮南子‧覽冥訓》:「還至其曾,逝萬仞之上。」注:「曾,猶高也。」

3、通「增」。如《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語氣詞、副詞,乃、豈、則、竟也。《說文》:「曾,詞之舒也。」段注:「曾之言,乃也。」如《論語‧八佾》:「嗚呼!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表示出乎意料,譯為「竟然」。

5、姓。如曾參、曾鞏、曾國藩。

二、ㄘㄥˊ

1、嘗、曾經。如元稹〈離思詩〉:「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表示過去有過某種行為或情況,主要做副詞用。

2、重疊,通「層」。《說文通訓定聲》:「曾,假借為層。」

3、幽深。如陸機〈招隱詩〉:「哀音附靈波,頹響赴曾曲。」

綜合上述,〈前赤壁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之「曾」字,「曾不」連用,應讀「ㄗㄥ」,意為「」,是副詞,有加強否定語氣之作用,不必非得逐字翻譯出來,此五句可譯為:「因為如果從變的角度來看,那麼天地萬物無時無刻不正在變化;從不變的觀點來看,那麼萬物和我都是無窮無盡、永恆不變的啊!如此說來,又有什麼好羨慕的呢?」如此,語法通暢,語義無誤,未知諸君以為然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pou&aid=5821799

 回應文章

靜ㄚ宜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ㄗㄥ,副詞,竟然。
2011/11/09 13:17

靜ㄚ宜如是解。

天地竟然不過是萬古亙世的藐小一瞬而已。


想當年,靜ㄚ宜也是一朵花。

不過現在就——是一朵比較大朵的花!
歐宗智(ccpou) 於 2011-11-09 14:30 回覆:
非常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