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18 10:20:26瀏覽3410|回應2|推薦22 | |
﹝即「嘉義」﹞ ﹝喻「名醫」﹞ 真理大學麻豆校區臺灣文學資料館曾舉行「張李德和論文發表會暨文物展」,文物展陳列了臺灣書壇大 張李德和(1893-1972),字連玉,號羅山女史、琳瑯山閣主人、題襟亭主人、逸園主人,以詩、書、畫三絕著稱。日治時期,夫婿 張錦燦醫師於嘉義市榮町建諸峰醫院,設琳瑯山閣,未幾,成立琳瑯山閣聯吟會,與嘉義文士每周一小集,每月一大集,聯吟擊缽,遠近馳名,有聲於時,為知名之「文化沙龍」。 當年 關於「海東仲景」,一為地名一為人名,皆有典故。 嘉義,本是平原,開發頗早,起建一座都城,即今之嘉義,昔之諸羅山城。據考,諸羅山非指此地有山曰「諸羅」,亦不意謂嘉南平原東邊「諸山羅列」,所謂諸羅山,係譯自Tiloacen社,最早為平埔族之洪雅族居所,漢移民入墾之後,便在對面建立村落,稱「諸羅山莊」,又稱「羅山」。「羅山」濱台灣海峽,又是臺灣南北陸路交通必經要衝,因此羅山古來即為兵家必爭之地,故有謂「爭雄壁壘幾滄桑」(宋永清〈九日羅山遇雨〉)。幾度烽火,一再締築,諸羅其後增建城樓,置砲座,四座城門分別是:東襟山、南崇陽、西帶海、北拱辰。此東襟山,西帶海,扼要地繪出諸羅城的地理形勢,故嘉義以「海東」代稱。 張仲景,名機,曾任長沙太守,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有「醫聖」美譽。他蒐集大量資料,包括個人臨床實踐的經驗,完成《傷寒論》十六卷,大行於世,是人類醫藥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的醫學典籍,系統完整地闡述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症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為後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堅實之理論基礎。《傷寒論》的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等方劑,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的檢驗,證實確具療效,並為中醫方劑學提供依據,後來不少藥方都由它發展演化而來。名醫華佗讀《傷寒論》,讚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此「仲景」二字,當 由「海東仲景」橫幅,得見昔日文人雅士之往來,其詩、書相互印證,可謂饒富趣味,值得細品。※ ﹝行書落款﹞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