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4 09:14:04瀏覽794|回應1|推薦9 | |
現今是速食文化時代,一切講求速效、速成,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要從頭到尾讀完一本動輒好幾十萬字的世界名著,幾乎不大可能。許多人因此視這些文學鉅作為畏途,最後只好將這些作家的心血結晶、偉大作品束之高閣,打入冷宮,殊為可惜。於是所謂世界文學名著要覽、精華、解說、導讀之類的工具書便應運而生,幫助人只用較短的時間,即可掌握世界名著的梗概。 編修或寫作世界文學名著工具書的人,實在了不起。因為他們要先遍讀古希臘文學、英美文學、歐陸文學、拉丁美洲文學、亞洲文學、非洲文學等世界各國文學名著,而且針對每一部作品,撰寫作者介紹、內容梗概以及摘錄精彩篇章、名句……等,甚至於做重點式賞析,期使讀者對作品有初步了解之外,還能藉此吸取這些名著的精髓,體會文學之美。如此所花費之時間,以及投入之心血、精力,實在難以估計,是以對於這些長期付出的工作者,能不由衷表示欽佩嗎? 不過,當我真正從事文學研究之後,找出部分經典原著譯本,逐字逐行研讀,摘錄重點,製作筆記,再與市面上或圖書館參考書室的世界文學工具書相互對照、查證,除了人名與譯文必然有所不同外,驚訝地發現,這些世界文學名著要覽、精華、解說、導讀之類的工具書,其資料存有許多舛誤,甚至於錯得一模一樣,顯然編者及作者偷懶,根本未細讀原典,極可能互相抄襲,或者採用同一篇錯誤的文章或資料,導致以訛傳訛,使得更沒時間拜讀原著的人錯而不自知。誠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也,豈可不慎哉!由此不免懷疑,各種文學史的論述者在評價某部重要著作時,果真自己閱讀完畢嗎?抑或只讀「摘要」?還是人云亦云,直接參考引用他人不夠公允、甚至錯誤的意見?那麼,這樣的文學史值得我們信任嗎? 智者曰,任何好書的摘要,都是愚不可及的東西。而速效的品質堪慮,速成也必然不夠深刻,此與追求永恆的文學精神完全背道而馳。所以說,真正要欣賞、體會文學之真善美,千萬不要依賴什麼世界文學名著要覽、精華、解說、導讀之類的書籍,唯有靜心坐下來,慢慢閱讀、欣賞原典,親炙作家的偉大心靈,一步一步走入浩瀚的文學世界,除此無他。※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