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2更生日報副刊
日前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說他騎自行車,從新莊沿環河路到大溪。一路有許多美景,他逐一介紹,並附照片,特別是那一片片韭菜花。我想起去年我家靜靜也曾騎自行車走過,便向她稍為探問了一下,沒想到今天一早她就從三樓下來,說要載蜜子和我前往一遊。正好我們迎來才剛四歲的外孫勁毅來家照顧,就順便帶他一起上路。 是週末,正當秋末冬初,天陰,微寒,很適合郊遊的。 車子沿著環河路慢慢開過去。 她一面開車,一面介紹著景點。 環河路緊靠著大漢溪堤防。路右面是一些住家建築,左面堤防上,靠路這邊,是綠草坡,間隔一定距離便種一棵樹,看起來應該是黃目子(無患子);再上去是一條自行車道,有好些穿戴著自行車騎士服裝和安全帽的人,騎著自行車在奔馳。我家靜靜和那位騎士走的就是這條自行車道,是從三重沿河堤直通大溪的,給自行車族一個極大方便。堤防高,大漢溪內的景致只有幾處堤防較低的地方可以看到。 不久,來到了一片開闊的地方。看起來,那好像是一個公園之類的廣場。靜靜把車停好,我們開始徒步。 原來那是三鶯陶花源,也有稱為桃花源的,包括藝術村、風箏廣場、水岸景觀公園、陶瓷公園、河濱公園、自行車道和三鶯龍窯橋等,一處接一處,連綿而去,佔地三十二公頃。據說這是大漢溪和鶯歌溪兩相會合沖積而成的新生地。可以看得到的是藝術村裡有許多藝術表演的場所,包括一個別處難於見到的水上舞台,風箏廣場讓人聯想並看到風箏在穹蒼飛翔的景象,水岸景觀公園和河濱公園是近大漢溪和鶯歌溪親水的地方,溪中水流潺潺,溪兩岸芒花正開,一片片白芒隨風飄舞,陶瓷公園除矗立一座超大製陶瓷窯爐模型外,就是各種陶瓷製品的模型,包括有碗、碟子、調羹、甕等,都是放大的超大模型,大到我外孫勁毅坐進調羹裡竟不到其五分之一,至於自行車,也可租借,不一定要自備。我們一處處走,一處處玩,外孫勁毅則高興得蹦蹦跳跳,高聲呼叫,笑聲連連,一無倦意。這個小精靈,如果是他喜愛的,再苦他都笑嘻嘻的,蹦蹦跳跳的;但過後他就喊腳酸了。這時我都以沒聞到酸味來回應。……最後來到了三鶯龍窯橋。這橋跨過鶯歌溪,接通兩岸,去年一月十二日才啟用。橋因在鶯歌,近三峽,橋形似龍,乃取此名。這橋很特別,長度有八十五公尺,寬和高各為三.五公尺,採用鋼構桁架,呈圓筒形,沿途牆壁記錄鶯歌長達二百年的重要歷史,尤其是製造陶瓷的歷史進程,橋內兩邊有一格格放大的色彩和光影,進入其中就像走入時光隧道,據說晚上燈光亮起,相當燦爛耀眼,從高速公路遠眺,好像一隻小金龍在鶯歌溪上飛舞。從橋尾走過去,前門口有一個未來廣場,近龍口處置有一大金色圓珠,象徵龍吐珠,是建築團隊「風乘雲,龍吐珠,光成影,陸相連」的構想……。 對鶯歌,早年我只在就讀大學時南來北往乘坐火車,從玻璃窗遠望過鶯歌石,印象不深,後來因陶瓷聞名,去參觀過三次,印象也不深;這次偶然來到這裡,看到這三鶯陶花源,是利用新生地闢建的,很覺驚豔。是個意外收穫,只是才開發沒多久,樹木花草還有待成長,尚未普遍為人所知,將來可能如小家碧玉,為人發現,成為一個很可觀賞的新景點;何況陶瓷博物館就在約一公里的地方,以後去那裡參觀的人,「一兼兩顧,摸蜊子兼洗褲」,順道前來是理所當然的。至於在大溪的韭菜花,因不是開花季節,也就不去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