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身哲學和台灣布袋戲
2007/12/14 16:05:58瀏覽673|回應1|推薦8

印度是個文明古國, 西漢時已和中國有交通, 當時叫身毒國,  佛教就是那時傳入的。 到了唐代叫做天竺, 玄奘就是去那取經的。 先別談布袋戲了, 我們熟知的齊天大聖孫行者就很可能是印度教的猴神 Hanuman 衍生出來的。印度是個氾神教的國家, 萬物皆有神祇。 這個Hanuman擅長變化, 和孫行者的72變頗為類似。 他又曾把太陽當成水果, 把叢林諸神搞得灰頭土臉 ,又和孫悟空偷仙桃大鬧天宮類似。 他和老孫一樣也長生不老、 水火不侵, 又可以縮到極小, 像是孫悟空縮到鐵扇公主肚內一樣。

泰國人就老實沒改他, 還叫哈奴曼。老日的鹹蛋超人造型卻好像有瓢竊泰版Hanuman之嫌 。多年前有部 "猴王大戰七超人" 把兩幫人馬會合, 打了個群架。 七手八腳來不及看誰踹誰,也忘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或是誰輸誰贏哩 !

不論如何, 老印的輪迴和分身(Avatar)哲學對亞洲的文化影響巨大。 輪迴真是個方便的理論, 反正大家修行不夠, 就一世世的攪和下去,和我大學時樂此不疲的補修重修學分蠻類似的。 而分身這個觀念, 應該有些政治意味。 印度是個多語系、 多族裔的國家, 所以早期吠陀眾神林立。 到了西元前1400年後印度教成立,加上大小邦國互相吞併。 大家發現神太多不好記就不容易膜拜,大國又想矮化小國的精神象徵,於焉就衍生出分身的觀念。 前面講的Hanuman就是革命神Shiva的分身, Budda變成保護神Vishnu的分身等等。 從此和氣一家、其樂融融。

記得看黃俊雄布袋戲時, 常因為賣座, 就越演越長。 但觀眾總希望看到幾個新角色, 於是老黃從善如流,就有了幾種處理方式:

一、 人物受重傷而墜崖, 從此不知去向,同時新的人物加上新的出場歌乃孕育而生。 舉例來說,史豔文變成醜君拾字郎、變成冷霜子、呂望生、逃名客等等。這型分身有點像被原來組織的組員海扁, 一氣之下另組聯盟自創新局的臺灣政壇人物。此類分身是謂"逼上梁山"型。

二、另類分身有點像天蠶變,  被打敗了就閃人躲起來,再出武林時功力卻越來越強!同個名字但造型越來越IN 而且聲音的回聲也越來越大 ! 像是歷代網中人 、秘中秘等 一個比一個炫。這有點像影歌星怕被 "掃毒"打到,遁到警力不及的外邦一樣 --- 趨吉避凶, 走為上策。此類分身是謂"留得青山在, I WILL BE BACK !!" 型。

三、另一種選擇就是發功變造型。 像是六合三俠裡的老和尚, 有大中小三種造型,都頗為討喜。這就像外省人第二代參加選舉時一個造型, 回大陸拜會時又個造型, 聖之時者也 。美國也有這號人物, 前國務卿包威爾是也。 老包到黑人區講話時一口Ebony English, 就差沒用RAP發表演說。和老白講話時又字正腔圓的不得了。此類分身是謂 "君子豹變" 型。

後來的霹靂系列應該有更多的例子, 可惜我人已出國, 業已不熟其來龍去脈‧‧‧憾甚!

發現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文化之間的傳承實乃一樂也。布袋戲是閩南文化,閩南佛教鼎盛,而佛教和印度教的系出同源,由邏輯演繹來看分身是個頗為可能的自然影響,起碼黃大師收銀機的鏗鏘聲就顯然激起了他潛意識中的布偶分身法嚕。

後來有個叫宋七力的先生對分身文化的擁戴也是不遺餘力(也就是說他的七力全都用上了),宋君和其他文化的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限於篇幅,得專文撰之。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chang95014&aid=1453918

 回應文章

北橋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分身有術
2007/12/16 12:16
對照勾勒佳妙, 吾讀之而有所悟所獲, 甚樂也.

"聖之時者也"諷刺得妙, 也難為了這些人, 萬法皆空, 如露如電, 本無一物, 心無罣礙 (佛教加禪宗確實是個方便的法門, 隨手拈來幾句就彷彿有點哲理了)

北橋客
普希金 酷不停囉(cchang95014) 於 2007-12-16 19:13 回覆:

從小就愛看布袋戲 大學時也時常跑宿舍看

印度神話也蠻妙的 還在研究中

至於那些聖之時者 唉 !無行之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