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察遜VS.李文和
2009/01/07 04:03:23瀏覽1108|回應15|推薦58

昨天在新聞裡看到,美國總統當選人歐巴馬提名的商務部長人選、現任新墨西哥州州長比爾李察遜(Bill Richardson),因可能涉及不當收受政治獻金與利益輸送,而宣布主動退出歐巴馬團隊。

乍看到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但如果提到華裔科學家李文和,或許這件迄今不超過十年的案子,還有些人記得。

1999年初,美國爆發了震驚科學界與華裔社會的間諜案,台灣出生的美籍科學家李文和,被指控向中國洩漏核子機密,不但在1998年下半年即遭到密集調查與測謊,更在1999年3月,遭到當時任職的洛斯阿洛摩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解雇,時年已經六十的李文和,正計畫著隔年退休,這一解雇不但對他個人生涯規劃是一大打擊,等於也間接判了李文和有罪。當時對實驗室施壓的,正是時任美國能源部長的李察遜。

這個案子爆發之初,我才剛來美國半年左右。當時公司立刻派我飛往新墨西哥州採訪,採訪對象當然是李文和和洛斯阿洛摩斯實驗室。在美國跑新聞可不像在台灣,就是在平常,要採訪像洛斯阿洛摩斯實驗室這樣的地方,也得經過寫信申請等多道手續才得以進入,更何況當時時機敏感,我直到上飛機之前仍不斷打電話聯絡,可想而知的是當然沒有任何回應。至於採訪李文和本人更是不可能的任務,在當時的情況下,李文和拒絕媒體採訪是人之常情,我懷著忐忑的心情上路,除了手上所查到的李文和住處與實驗室所在地址,我對這趟任務一點把握也沒有。

那年天氣出奇的冷,三月了,新墨西哥州居然還在下雪。下飛機,我租了車,向租車公司要了張地圖問清楚李文和住處和洛斯阿洛摩斯實驗室該怎麼走,便一刻也不敢耽擱的上路了。我來美的第一張駕照(也是我生平第一張駕照)才在二月拿到手,從Albuquerque機場開到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約100英哩,這是我第一次在沒有老公陪同下,又是在全然陌生的地方開這麼遠的路,就更別提下雪了。

我一路沿著25號公路往北開,接上84號,過了Santa Fe,路上開始飄雪,兩旁山邊、路邊,都看得出有積雪痕跡。細細的白雪飄落在擋風玻璃上,恍然中我有種3D的錯覺,如果不是心繫工作,在這樣飄雪的山中駕車,也是一種美好的經驗。接上502州公路往西,大約又開了20英哩左右,就到了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李文和家就住在離實驗室不遠的小城鎮上,我到的時候,門口還有一家美國當地電視媒體守候著。

我和該媒體記者閒聊了幾句,得知他們已經守了好幾天,毫無所穫。過了一會兒,這家媒體也離開了,只剩下我和我的攝影兩人。我試探性的敲敲李文和家大門,沒有人回應。據說他家已經很多天沒有人出入,我隱約聽到裡頭有細碎的腳步聲,不死心,我又敲了敲門,並以中文大聲喊著:「我們是台灣來的媒體,請問有人在嗎?」過了一會兒,門居然開了,雖然只是一條縫,但總算是開了。應門者沒有說她是誰,但我猜應該就是李文和的妻子。她很客氣的對我說,他們此刻不方便接受採訪,很抱歉讓我們遠道而來。我知道自己真的很機車,但我有我該做的工作,我追問了一句:「李博士在嗎?我們很希望聽聽他對整個案子的說法... 」對方只是再度說抱歉,然後把門關上。

就這樣,飛了將近三個小時,開了快兩個小時的車,得到的就是這樣一句話。Well, it's still better than nothing。正當我們準備離開前往Los Alamos國家實驗室拍點畫面時,一位李文和的鄰居走了過來,她的先生也在實驗室工作,她告訴我們,李文和實驗室裡的同事都不相信李文和會是中國間諜,但是礙於「上頭」強大的壓力,沒有人敢出面為李文和說話。這個上頭,指的恐怕就是實驗室高層背後的能源部主管。

離開李文和住處,我們驅車前往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車都還沒靠近大門,我們就被警衛給擋了下來,警告我們不得再前進。我只得請攝影記者遠遠的偷拍幾個實驗室門口與附近的畫面,然後迅速離開。

因為和台灣有時差,我算了一下,與其在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剪接室、傳送衛星,不如趕搭最近一班機回LA發稿來得保險。我於是飛車趕回Albuquerque機場,開進機場時,還因為車速太快被機場警察攔下,還好對方只是數落了我一頓,沒有開罰單。

這趟任務,算是勉強交差。不過這案子並沒有結束,同年12月,美國聯邦大陪審團以非法獲取重要機密等多項罪名起訴李文和,並將他下獄。其實當時就我對案情的瞭解,李文和在這件所謂的間諜案裡,唯一的瑕疵便是把他工作的磁碟片帶回家,至於磁碟片帶回家之後究竟有無進行複製甚至將之交給中國,美國聯邦調查局一直查不到實質證據。九個月後,轟動一時的李文和間諜案終於因為證據不足,李文和無罪釋放,法官甚至當庭向李文和道歉,承認自己因為「被政府誤導」,才讓李文和坐了九個月的冤獄。這個誤導者是誰?李察遜主導的能源部恐怕是難脫干係。

李文和後來跟美國政府、媒體打官司,纏訟多年,終於在2006年達成和解,美國政府同意支付李文和的訴訟相關費用,而連同美聯社在內的五家美國主流媒體,則是賠償李文和75萬美元。

十年了,如今李文和頭髮全白,對一個將畢生青春心力都貢獻給美國核子研究的七旬老科學家而言,這樣的賠償,我覺得根本連遲來的正義都算不上。試想,這樣的案件若是發生在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的身上,恐怕無法如此善了。不過李文和身為少數族裔,卻勇於向美國政府與媒體這兩大巨人討回公道,他的勇氣與維護自己名譽的決心實在令人佩服。

至於那個真正該向李文和道歉的李察遜,如果不是因為涉及醜聞,只怕還會成為美國新總統內閣的一員。正義何在?我認為,李察遜一日不向李文和道歉,不為自己的不當處理此案道歉,正義就沒有一日存在,至少就此案而言。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rolhwl&aid=2542643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DrCompost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Richardson
2009/01/07 10:06

最近文章很多產喔 Los Alamos 真的是很無聊吧,一 天來回真的是很辛苦。Richardson Latino 又是New Mexico 的大英雄,希望我們華人能團結起來讓他道歉。

California Sunshine(carolhwl) 於 2009-01-07 12:57 回覆:

只是一些感想罷了。

當天來回LA與New Mexico,多累說真的我已經不記得了。反而那在雪中開車的經驗,還有為李文和感到難過的心情,倒是比較難忘。

華人團體的確有發起連署,但能引起多少迴響,足以大到給Richardson施壓,我看恐怕不容易...


cherry
名譽
2009/01/07 09:42

我很佩福李文和為自己辯白的勇氣

雖然過了十年 但對他來說應該還是感到安慰的

名譽是人的第二生命

他在有生之年為自己平反冤屈

雖然一路人情冷暖自知 但他終於獲得清白了

California Sunshine(carolhwl) 於 2009-01-07 12:51 回覆:

他曾說,只要能活著出獄,一定要洗刷冤屈。

平白背上莫須有的罪名,還坐了九個月黑牢,換成任何人,這口氣無論如何也嚥不下去~


HooDoo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遲來的正義已不是正義
2009/01/07 08:12

當自己面對官司甚至像李文和被拘禁九個月

即使最後無罪或當庭獲釋都已不是正義了

因為這過程的力量已足以毀滅一個人的一生努力及信譽

我想最終他他得到的是懂得如何更珍惜親情與看淡人間的一

妳的身歷其境雖然沒有得到妳想要的報導

但最少妳走過那一段可以回憶的過程

California Sunshine(carolhwl) 於 2009-01-07 08:25 回覆:

您說的一點都沒錯,在離開NM時,我的心情其實頗為沈重,「間諜」、「叛國」,對於一個從事機密科學研究的人來說,是多嚴厲的指控!一個六十歲的老人,即便被判無罪,那段時間的身心煎熬,也夠摧毀他了!更何況,他後來還坐了九個月牢...

唉!遲來的正義,真的不能算是正義...


Daj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原來這還有個內幕
2009/01/07 08:10
長知識了
多謝分享
California Sunshine(carolhwl) 於 2009-01-07 08:19 回覆:
只是憑所剩無多的記憶寫下我自己對此案的經歷與想法,Daju比較年輕,十年前應該不會特別注意這個案子吧~

quiqui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唉啊
2009/01/07 05:59
好恐怖喔!  如果這樣的案子在台灣發生的話, 李文和會不會就這樣被關上一輩子?  在美國至少還有法官向他道歉呢, 想要李察遜向他道歉, 恐怕只有在夢裡了....
California Sunshine(carolhwl) 於 2009-01-07 06:32 回覆:

令人難過的是,在台灣,好歹覺得自己不是「二等(抑或三等?四等?)公民」,不至於遭人被有色眼光看待。

我來美國多年,雖從未親身經歷過種族歧視,但我相信這樣的discrimination還是存在。李文和儘管沒有明說,但殊不知他內心有無這樣的感慨?

表面上來看,美國司法似乎還給他一個正義,但李文和失去的遠超過我們所能想像,我不認為,這樣的所謂「正義」,能彌補他什麼...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