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好電影,要跟大家說
2019/02/17 20:46:05瀏覽1038|回應0|推薦0

與失控輿論、恐龍法官交手!嚴選5部法律人激推的「經典法庭片」,每部都超有台灣既視感

近來社會上對於台灣的司法制度越來越不信任,恐龍法官、惡劣的檢查官是魔鬼代言人的批評聲浪也越來越激烈。你是否也對現況感到不滿,卻只能看著包青天感嘆並祈禱?

莫驚慌、莫害怕,看完這5部精采刺激的電影,讓你學會如何在台灣荒謬的司法體系下過活!

1. 《間諜橋》:罪證確鑿,還幫他辯護!你就是魔鬼代言人!

「如果美國身為一個民主國家和世界熔爐,不能為一個間諜辯護,那麼以後就不用談人權,而去懷疑每個人都是犯罪者、然後採用私刑?」-詹姆士·布里特·唐納文

《間諜橋》是一部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冷戰諜報電影。劇情背景發生在冷戰時期的高峰,聯邦調查局逮捕並起訴了蘇聯王牌間諜魯道夫.阿貝爾。雖然美國政府認定阿貝爾就是蘇聯間諜,但為顧及美國身為身為民主、法治燈塔的形象,仍指派了律師詹姆士.唐納文為他辯護。

當唐納文所有的同事、家人、朋友都認為他的辯護只是形式上、做做樣子,沒想到唐納文卻認真地為阿貝爾爭取無罪釋放。此舉震驚也觸怒了美國的群眾,認為一個罪證確鑿、且對美國有害的蘇聯間諜,不值得有被同情與辯護的機會。唐納文開始收到恐嚇電話與死亡威脅,甚至有人對他家裡開槍。

所幸他並未放棄,秉持著身為律師的使命感及對美國價值的捍衛,說服法官將原本的死刑判決變為30年的徒刑。而在後來發生的一連串美蘇之間的人質危機,也證明了他的深謀遠慮。究竟唐納文是否能在蘇聯與東德各懷鬼胎的情形下,成功用阿貝爾換回受俘的美國公民呢?

唐納文律師在美國的遭遇是否有點耳熟呢?還記得近在各個重大社會案件,為社會上普遍認為十惡不赦的殺人犯辯護的黃致豪律師嗎?各種責難與批評排山倒海而來,甚至還有收到匿名謾罵的信件,他被貼上了「魔鬼代言人」的標籤。雖說如此,為何黃致豪律師仍執意為這些人民口中的「人渣」辯護?

我聽過一句話:在舒適圈長大的人是不會成長的!

事實上因為這是真人真事改編,我看到的重點是在最後一段敘述,主角代表美國政府做全天下律師都不可能做的事,甚至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沒有機會做的事情,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他的一念之間「接了」這個案件,並且秉持自己的理念做到最好。

2. 《十二怒漢》:Guilty or Not Guilty ?

一位來自貧民區的少年,長年受到家暴。某天他的父親遭人殺害,檢察官控訴他為殺人兇手。證人是一位婦人偶然看見少年被告行兇以及一位老人看到被告奪門而出且聽到倒地聲,兇刀也與被告所買的彈簧刀一模一樣。所有的證詞都對少年極為不利。

而12位來自各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性格、關心不同利益且素不相識的人們,為了同一個案件,組成了陪審團。目的是利用自身經驗及法律沒考量的其他因素來判定少年是否有罪,他的生死被掌握在12位評審團的手中,只要所有的陪審員皆看法一致,判決便會出爐。而剛開始有11位陪審員快速表示被告有罪,只有8號陪審員認為被告無罪,於是便展開了精采的辯論。

《十二怒漢》拍攝於1957年,主要探討美國司法中的陪審團制度以及司法正義。本片在IMDb電影資料庫網站中獲得高達8.9分,甚至被美國的國家電影保護局典藏。本片最大的特色在於每個陪審員的個性不一、特色鮮明,在面對眼前的案件時,往往與過去的自身做連結,並表現出不一樣的態度與看法。

而在8號陪審員開始以自己的論點說服別人,並利用所有可能的因素與細節辨別事實與謊言時,其他人也逐漸進入陪審員的角色,積極對全案疑點重新思考。

台灣人民對於美國司法制度的了解,大概就是陪審團制度了。陪審團主要的功能便是藉由法官給予的專業法律見解認定事實,判定被告有罪無罪。若認定有罪,法官就得做有罪判決並決定該關多久;認定無罪,法官就只能做無罪判決。

近年台灣在許多重大社會矚目案件中,因為判決結果不符合國民對於法律的生活情感與期待,所以司法院近來極力推動「觀審制」。觀審、陪審只差一個字,究竟有甚麼區別呢?觀審其實就是:將人民與法官並列,可以訊問被告與證人,最後提供法官判決上的意見,但審判結果是由法官決定且不受人民意見拘束。

雖然觀審制並未如陪審制擁有決定權,但確實提供了一個管道讓人民了解法律、接近法律,使法律專業與人民能相互溝通,折衷的化解「恐龍法官」議題產生的爭執。然而如同《十二怒漢》中傳達的道理:我們是否能撇除自身的偏見,以理性客觀的角度做出公平公正的決定,才是身為審判者最需要努力達成的目標。

3. 《軍官與魔鬼》:軍中官官相護、超黑暗...

「不,我們錯了」

「我們本該為那些沒有自衛能力的人而戰鬥」

軍官與魔鬼是一部驚悚犯罪電影,由百老匯的舞台劇改編而成。描述美軍駐古巴基地發生了一起陸戰隊相殘的案件-一名問題士兵威廉遭到殺害。海軍中尉丹尼爾凱菲(湯姆˙克魯斯飾演)與海軍少校喬安蓋洛威(黛咪˙摩爾飾演)授命為准下士哈洛道森和一等兵勞登道尼進行辯護。

凱菲和蓋洛威,雖不滿對方辦案的態度,但在經過一翻調查後,兩人覺得事有蹊俏。他們發現受害士兵威廉,似乎是受到軍中「紅色條規」的懲處而喪命。所謂「紅色條規」是一種軍中體制外的懲罰機制,簡單來說就是私刑。然而,隨著調查越來越深入,證據卻指向了基地的指揮官...

《軍官與魔鬼》探討了軍中霸凌的現象,更顯示出軍中封閉、官官相護的組織醜態,這些議題至今仍時常在台灣被提出討論。軍中的黑暗面,應該歸咎於在封閉的環境中,為了生存而服從順應組織,尤其軍隊這種特別看中上下服從關係的組織體,使人容易喪失獨立思考、辨別是非的能力。其實在所有軍隊的訓練裡,也是為了抹去個人,讓服從深植腦內而設,以便完成任務。

2013年,台灣發生了「洪仲丘事件」,造成了社會大眾對於軍方態度的強烈不滿,進而引發大型的公民運動與軍檢制度的改革。雖然軍人具有服從的義務,但並非絕對服從,而是在秉持著良知與人性的前提下合法行事。如同片中道森中士最後所領悟到的:「軍隊的成立原本為保護國家與弱勢者不被侵害,而如今我們卻反過來壓迫他們,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 」

4. 《殺人回憶》:為了破案,讓嫌犯「被認罪」...

「連這裡的孩子都知道,你們拷打無辜的人...」

1986年,韓國京畿道附近的小鎮發現了一具女屍,她遭雙手反綁、外衣被脫下、內褲被套在頭上、死狀悽慘且死前遭人性侵。幾個月過後,相同手法的案件陸續發生,也震驚了整個韓國社會,警方為此派遣了一個調查小組前往調查,兩名警探徐泰潤和朴度文被指派負責此案。

徐泰潤心思細膩,認為警察辦案應該依靠理性與科學證據;朴度文為典型的大老粗,喜歡對嫌疑人拳腳相向,凡事依直覺辦案。個性天差地遠的兩人,在辦案過程中摩擦不斷,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受害人數也不斷增加,整個案情卻陷入膠著。

《殺人回憶》是一部由南韓真實事件:華城連環殺人案所改編的真實事件,由南韓影帝宋康昊主演。片中除了描述緊張懸疑的緝凶過程外,在時代背景方面也多有著墨,當時正值光州事件發生後6年,社會動盪,民主化呼聲高漲,電影中的兩位主角,似乎也分別象徵著新舊時代交替時的衝突與拉扯。其實在真實事件中,南韓出動大量警察調查,卻仍未破案,而在2006年全案已過法律追訴期而終止偵查;而在本片片末,意想不到的結局,也留給觀眾無限的反思與大量想像的空間。

在《殺人回憶》中,代表正義的警察為了破案而刑求逼共、甚至偽造證據,這些事情在現代可能難以想像。但別忘了在台灣有一群人僅因「被認為」是兇手,在牢裡度過了大好青春...

2002年台中發生的十三姨KTV殺人事件,當時在場的鄭性澤被控槍殺警員,而在證據不足且被刑求的情況下,被判處死刑定讞。歷經了十多年的訴訟程序,最後終於在2017年11月21日全案無罪定讞。然而事發至今他已耗費了15年的人生。

而在法官審理此案時,發現警方疑似「刑求取供」、以刑求的方式取得鄭性澤的自白。這樣的舉動除了自身違法外,取得的自白也不得作為證據使用。這種只求破案,而以包青天式的正義不擇手段,不但造成人民對警察的不信任,更大大傷害了司法威信。

5. 《大法官》:判人生死,恐龍還是上帝?

「每次判決時,有一半的人會因為你的判決而開心,但同樣也有一半的人會對你感到憤怒。」

一名成功的執業辯護律師漢克 · 帕爾默(小勞勃道尼飾),他反應機靈、口直嘴壞與在鋼鐵人中的東尼史塔克有幾分相似。某日在開庭時,接到了母親逝世的消息,便回到了老家與久無來往的家人們團聚。

漢克的父親約瑟夫 · 帕爾默(勞勃杜瓦飾)是一名受人敬重的小鎮法官,但卻是漢克最不想見到的人。在參加完葬禮後老法官熱情的擁抱感謝每一位客人,卻只跟自己的兒子漢克握手致意,似乎刻意冷落。隔天早上漢克要離開時,發現父親的車子有撞擊的痕跡,他懷疑父親酒後駕車還把車給撞壞了,在一陣口角後兩人不歡而散,漢克發誓不會再回到小鎮。然而,在返家路程中,卻接到哥哥的電話,表示父親涉及一起謀殺案。

死者是一名剛被釋放的殺人犯布萊克威爾,老法官之前曾從寬處理他的案件,但他卻毫無悔改而犯下更大的罪刑。漢克不得不留下為父親辯護。隨著案情越來越深入,父子間的矛盾與心結似乎也越來越明朗,究竟最後漢克是否能為父親保住名譽、並解開親情的枷鎖呢?

當高高在上的法官,淪落到了被告席上,說來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雖然大法官這部片主要刻劃親情的成分居多,但事實上也向觀眾傳達了一個訊息:法官也是凡人而已。秉持超然、獨立、公正的精神,就證據作出合理判決是法官的職責。然而法官並不在案發現場,也沒有讀心術辨識當事人的內心善惡,事實上要做出一個判決絕對並非易事。

近年來每當許多政治或社會案件宣布判決時,社會上往往自發性地出現「恐龍法官」的罵聲,「死刑」、「關到死」的判決建議也在網路上不絕於耳。事實上,在證據與法律適用的限制下,法官往往就只能下特定的判決,並非法官恐龍,然而大眾往往不會也不願認真的去看判決內容,有時甚至在連案情都不了解的情形下就恣意批評。

樹多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在這社會上人本就有好與壞之分,不可否認的法官也一樣。然而在許多不理性的輿論牽引下,大家往往忽略判決背後法官的努力與掙扎。或許如同片中老法官心中所糾結的,當扣下板機的壓力落在自己身上,所掌握的是一段青春、一個未來甚至一條生命,你又會怎麼做抉擇呢?

最大的關鍵是:我看了這些短文,就決定買了看了!

而且是一次買五片…

你說,這些行銷文厲害不厲害了!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ar1125upup&aid=12485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