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全球排名前20科研城市一半在中國的意義
2024/11/27 09:29:44瀏覽56|回應0|推薦11

全球排名前20科研城市一半在中國的意義

 

一、中國科研城市超越歐美 

    依據根據《自然》雜誌的補充出版物《2024 年自然指數》科學城,排名前20名的科學城市中有一半位於中國。。《自然指數-科研城市》自2017年由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研究發布,以各城市科研人員被納入自然指數高品質期刊上發表論文的貢獻份額為衡量標準評估科研城市。在北京舉行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科學城市論壇上,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雜誌發布了增刊,承認北京在科學城市中處於第一先地位,北京今年連續8年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科研城市。上海排名第二,美國紐約排名第三。自然指數顯示,自 2016 年以來,北京一直是世界第一的科學城市。同時,中國的城市,尤其是南京、武漢、杭州、合肥和習安等省會城市,也增強了其作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學中心的地位。Nature Index 指出,許多快速發展的城市在電動車和太陽能等關鍵技術領域發揮專業作用。在物理科學方面,東部城市南京首次超越波士頓和紐約,排名第三。根據自然指數,隨著中國對永續性和生態保護的持續關注,中國正在鞏固自己在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的領導地位。北京、南京和廣州是該學科的三個領先城市。 

    隨著中國的富裕、民眾受教育程度和技術成熟度與日俱增,中國地方城市現已成為世界科學的重要參與者,如今中國一些省會城市也變得具有全球影響力,成功上榜「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前20名的有南京(第5)、武漢(第9)、杭州(第13)、合肥(第15)、天津(第18)、香港(第19)及西安(第20)。根據《自然指數-科學研究城市2024》的計算,在上升最快的全球50個「科學研究城市」中,有44個是中國城市。這些趨勢表明,隨著中國政府將科研和創新列為其經濟戰略的核心,這些城市和省份在研發先進技術、追求可持續的技術驅動型成長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中國城市得以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學研究中心,其原因包括自身科研實力提升及經濟和政策推動有關。例如合肥已成為“電動汽車之都”,上海是生物製藥的熱點,烏魯木齊則是世界最大單體光伏項目的所在地。 

二、 中國如何在技術領域建立優勢

俄羅斯會展基金會在《中國技術起飛。在科學和專利方面取代西方》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在科研論文被引用次數方面全球領先。報告說:“2003年,美國發表的高被引用研究論文的數量是中國的20倍。而2022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高被引用論文已經超過美國和歐盟”。根據自然指數和被引用指標,中國在物理、化學、地球和環境科學領域的論文數量全球第一。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在《全球關鍵及新興技術追蹤報告》中指出,在追蹤的44個技術領域當中,中國在37個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這其中包括國防和航天技術、機器人技術、能源、環境、生物技術、人工智能(AI)、先進材料和量子技術關鍵領域。報告中說:”截至2023年底,中國國內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約402萬件,成為世界上首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突破400萬件的國家”。而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雖然電動汽車技術是幾十年前在得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大學實驗室誕生的,但在這些早期發現的基礎上,中國公司研究出如何讓電池保持強有力的電量,並能承受10多年的每日充電。這些公司正在以低廉的成本和可靠的方式製造大量這種電池,生產世界上大部分電動汽車和許多其他清潔能源系統。電池只是中國在技術和製造成熟度方面趕上或超過先進工業民主國家的一個例子。從製藥到無人機,再到高效太陽能電池板,中國在眾多領域取得了許多突破。 

   中國在研發方面的支出激增,在過去十年中增長了兩倍,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根據中國教育部的數據,中國大多數本科生主修數學、科學、工程或農業,中國四分之三的博士生也是如此。相比之下,只有五分之一的美國本科生和一半的博士生主修這類專業。全球最大的兩家電動汽車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均為中國企業。中國有近50個研究生項目專注於電池化學或與電池冶金密切相關的學科。相比之下,美國只有少數教授從事電池研究。美國富比士雜誌發表文章,深入研究中國高科技發展推動經濟發展邁向高峰的方法。中國發展新興高科技的第一支柱是自主創新,唯有自主創新能使中國產業具有競爭力,甚至佔據主導地位。第二支柱是將技術應用於“舊”行業,使其煥然一新”,這已經在造船等傳統行業中得到體現。人工智慧和先進運算能力可以用來設計船舶零件,並模擬船舶在各種緊急情況和不同海況下的反應。借助電腦模型,可以向客戶展示船舶的各個方面,並加快船舶設計。同理,中國企業也正在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先進製造業。第三支柱是使中國標準成為公認區域標準和全球標準,這取決於中國利用規模優勢的能力。華盛頓智庫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估計,中國造船廠「現在每年生產的商船總噸位佔全球一半以上」。中國擁有14億多的龐大人口、國內市場力量強大。此外,中國在向中東、非洲、東南亞及其他地區出口技術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兩者結合,中國的目標是成為工業和工程領域的標準制定者。透過整合這三大支柱,「新質生產力」這個看似抽象的短語可以為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帶來實質的新優勢。第四支柱是歡迎外國企業。 

三、中國領導人重視科技創新是中國科技大躍進的動力 

   1950年代,蘇聯的太空科技就曾領先美國,它率先發射了人類歷史上首顆人造衛星,第一次將人類送上太空,探測器也最先登月,讓美國震動與倍感壓力。這表示利用自上而下的國家意志去推動少數幾個領域能在較短時期內取得顯著成效。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產業質變,也形成不了新質生產力。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其原因在於,「中國製造」在電池技術、馬達技術、智慧駕駛等關鍵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建構起系統完整、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條。因此科技創新是提高產品競爭力、確保產業鏈安全可靠的根本。中國領導人席習近平說,「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4年重點任務,就是「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回顧世界經濟發展歷程,有新的科學理論作基礎,有相應的新生產工具出現,是歷次產業革命的共同特徵。 

   經濟發展潛力是否厚實,工業生產基礎牢不牢靠,很大程度取決於科技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傳統產業要增效能、綻新顏,靠的是科技創新。中國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科技已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國產大型郵輪等高階裝備製造快速成長。 新興產業建鏈,優勢產業延鏈,靠的還是科技創新。 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全面提升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必須堅定不移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中國一直存在著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的毛病,對此,既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通體制機制關卡,也要優化政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要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學研究組織與成果轉化的主體。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通用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等領域尖端技術正深刻改變工業生產函數,蘊含著龐大商機,創造巨大需求。 在這個科技創新的比賽場上,統籌好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才能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 以堅持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不僅將為經濟發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還能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其他領域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76ca97a&aid=18140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