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小學教育能正常運作嗎?縣府單位在教育部動輒訪視評鑑的要求下,對學校的視導可說是相當積極,沒有補助經費的視導要學校做,有補助經費的評鑑和視察更不會放過,對學校實在是雙重負擔,尤其是只有少數幾班的小校,支援不足,更是苦不堪言。
教師的本務是教育學生,如今訪視評鑑增多,教師教書之餘不但要兼行政工作,還得撥空準備考評資料,試想他們還有多少精力用在學生身上?上級動輒訪視評鑑談績效,對基層教育真的有幫助嗎?雖然上級有意整併訪視及研習項目,卻不是刪減項目,而是把零散的項目集中在一起,雖然表面上減輕了負擔,但是訪視日反而加重負擔。
教育部計畫從明年起,把各國中小學用水狀況納入地方教育訪視項目,作為扣減補助款參考,這是否會造成教育的反效果?根據環保小組表示,去年把省電納入訪視,成效不錯,有二十縣市的國中小學用電負成長,所以希望學校也能節約用水。筆者想反問環保小組,用電負成長固然可喜,但是如果對基層學校太苛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會不會反而害苦學生,甚至影響學子的健康?
幸好節能教育成效卓越的臺北縣建安國小校長陳玄謀,提出推動省水的重點是在於讓學生學習「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觀念,以及學會省水的認知和技能,而非只注重用水度數的增減。學校的節能教育應當如此,希望教育主管當局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