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與路的纏繞糾結
2011/07/20 14:36:05瀏覽1646|回應11|推薦119

人與路的纏繞糾結

載外來遊客,開往吉諦瑜佛塔的驚魂卡車,只到這裡的中途轉運站。接著是 12 公里的徒步挑戰。

從山麓的欽榜小鎮,搭乘驚魂卡車吉諦瑜佛塔半途轉運站,隨身行李請挑夫揹扛。

往山中吉諦瑜佛塔,靠苦力討生活可憐的挑夫們!

挑夫的吃飯工具竹簍。有許多挑夫等在 中途轉運站,尋找客源。到此一遊的遊客絕對別吝嗇,切記!一定要請挑夫扛行李。

長達 12 公里的徒步山路旁,有住家有商家。坐在戶外乘涼的當地居民。

12 公里 的山路,不但坑坑巴巴坎坷難走,還要克服一個個超過 45 度的陡坡。

徒步上山的一路上,是一個接一個,不斷懇求搭轎的轎夫。

轎夫們抬著竹轎,亦步亦趨沿途追隨著上山的遊客,可是,願意花錢上轎旅客是少之又少。

沿途有爿爿紀念品商家,讓人暫時忘記疲憊。

轎夫們抬著竹轎跟,著遊客彎來繞去,上上下下。

轎夫們亦步亦趨跟著遊客上上下下,攀越好幾個山頭沒希望才停於路旁。

走這挑山路往吉諦瑜佛塔,還有將近 40 分鐘的徒步路程。

沿途爿爿商家賣的物品是大同小異,不過最讓人好奇的是藥物攤販。

12 公里 陡峭的一路上,他們放下那籃籃沉重的行李,停於路邊稍作喘息,不知有多少回?!

這條長達 12 公里的山路,卡車上載的都是當地的居民和香客,外國遊客只能徒步。

一輛接著一輛上山下山,滿載信徒、貨物和居民的卡車,從身旁神氣活現呼嘯而過。

艱辛徒步已讓人抓狂,突然覺得,那令人膽破魂飛的貨卡,是多麼可愛,已經讓人懷念了!

寬僅 3 公尺的山路,是彎來折去的,走起來十分累人辛苦。

挑著我們隨身行李的挑夫。 我發現,他們並沒有比任何人有更好的體力,為了生活不得不的苦力。

看著他們咬緊牙根,用力地扛起,賣力地放下,在扛起放下間青筋暴露的沉重,看了真敎人心痛。

在緬甸會發現,無論男女老少,老愛在自己的臉上抹上一層明顯的黃粉, 是緬甸人古老的美容防曬方法,『黃香楝粉』緬甸人稱之為『特纳卡』。

前往吉諦瑜佛塔窄窄石階泥路,是遊客的必經之路。周邊商家啃著西瓜的女娃,真是可愛。

好難得在緬甸山中,能看見這麼一個胖嘟嘟的女童,也讓我不由自主,多按了幾次快門。

石砌泥造的階梯,是起伏不定,寬窄不一的節節高升,走起來十分吃力累人。兩旁商家的商品,不再有任何誘惑力了。

前往吉諦瑜佛塔必經之路,攤販雲集石階泥路兩旁。這攤賣的是什麼,若問我,我也不知道。

簡單過日子的緬甸山中居民,雖然日子過得樸實,但是,您說他們快了嗎?!

沿途爿爿商家賣的紀念品,都是大同小異,也誘惑不了人。

居住在吉諦瑜佛塔附近的孩童,他們的臉上也塗了黃香楝粉。

吉諦瑜佛塔頑皮的孩童,他們的臉上塗了黃香楝粉,代表是個愛乾淨,有洗臉又勤勞的孩童。

放學後幫忙照顧攤子,吉諦瑜佛塔附近店家的女孩。

終於結束 40 分鐘的長途跋涉,登上了 吉諦瑜佛塔邊的檢查站。

也終於抵達 吉諦瑜佛塔邊 投宿的旅館了,現在可以歇歇腿、伸伸腰、喝被水啦!

天都快黑了,急步走進吉諦瑜佛塔。這兒是吉諦瑜佛塔入口,記住,一定要脫鞋哦 !不然會像我被追著跑。

人與路的纏繞糾結

吉諦瑜佛塔位於緬甸東南,距離仰光約 160 公里,因為佛塔中有一塊貼滿金箔的『大金石』而聞名,也吸引眾多好奇遊客的探奇及虔敬信徒的朝聖。雖然只是短短 160 公里路程,又有公路,但是,公路坎坎坷坷沒有規劃,所以遊客拜望吉諦瑜的大金石,是無法當天往返,都得在山中投宿,這也是緬甸的落後與不可思議的地方。

恐怖飆車與艱辛徒步

巴士抵達山麓的欽榜( Kinpun )小鎮,我們從欽榜開啟了卡車的驚魂記。若您是時間充裕的自助旅客,要探望大金石,可以放棄搭乘恐怖又瘋狂的卡車,自欽榜徒步入山到吉諦瑜,雖然得花 4 個多小時的腳程,但是,可以免除搭車的風險與恐懼,還可以欣賞沿途的風光,徒步上山還是值得啦!我們從山下的欽榜,搭乘了 30 分鐘運人的卡車到轉運站後,已被甩得暈頭轉向,個個是鐵青著一張臉,在驚魂未定中,知道不必再搭那毫無保障飆速的卡車後,大家的心總算安了許多,雖然也知道目的地還在遙遠山的那一邊,但是,可以不必跟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大家已經不計較了。往吉諦瑜佛塔還有將近 40 分鐘的徒步路程。心想,沿著山路走上山,還不到 1 小時的腳程,是多麼容易簡單的事呀!想不到,才出發就被毫不懈惰努力灑瀉,毫不保留熱情奔放炙人的太陽給打敗了。 12 月涼季的緬甸,不亞於台灣的盛夏。

炙熱中,長達 12 公里的山路,不但坑坑巴巴坎坷難走,還要克服一個個超過 45 度的陡坡,更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時注意,幾乎是直角彎道中,那接續不斷,不長眼睛飛奔的卡車。沿途幸好有那一爿爿賣椰子、涼水、西瓜、紀念品、………等小販商家的繽紛綴點,讓人暫時忘記些許的勞頓與疲憊。才盤過一座山丘,另一座山丘又在眼前等著相迎。已經接近黃昏了,太陽還是不偏不斜,依舊高高掛著,身上的衣服是一件一件的剝,腰酸背痛,兩腿發麻,痛苦指數已達飽和,艱辛程度已快教人抓狂。突然覺得,剛剛那令人膽破魂飛的瘋狂貨卡,是多麼可愛,多麼讓人懷念呀!大金石到底在哪兒?!怎麼會像無底洞似的,遙遠得看不到盡頭?!寬僅 3 公尺,彎來折去的山路,一輛接著一輛上山下山,滿載信徒、貨物和居民 的卡車,從身旁神氣活現呼嘯而過,而路上徒步朝聖客和遊人,卻像隻隻鬥敗的公雞,個個是氣喘吁吁,垂頭喪氣,一臉的疲態。

轎夫與挑夫

徒步的一路上,是一個接一個不斷懇求搭轎的轎夫,他們抬著竹轎,亦步亦趨沿途追隨著上山的遊客,可是,願意花錢上轎的旅客是少之又少。轎夫們依然不願放棄任何機會,還是抬著竹轎跟著遊客彎來繞去,上上下下,跟隨攀越好幾個山頭後,眼看僅存的那一絲希望完全破滅,他們才停於路旁不言不語,默默凝視漸走漸遠的遊客,再抬起竹轎往回走,重新尋找客人,不過他們心中還存著些許希望頻頻地回頭,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乞求、佈滿了無助、寫滿了絕望,淒楚的模樣,讓人心酸憐憫,不忍多看一眼。一身輕,沒有任何包袱,沒有任何負擔徒步的我,在一上一下,左拐右彎間已是舉步維艱,難以消受,只見沿途那擦身而過,揹著沉重遊客行李的個個挑伕,更是氣喘如牛,汗流浹背。他們邁著沉重的步伐,賣力的一步一步慢慢往上蹬。心想,他們那單薄瘦弱的身體,真能承受那籃籃沉重行李的負荷嗎?!他們也是人呀!疑惑跟隨於後,緊盯著挑伕們的一舉一動,我發現,他們並沒有比任何人有更好的體力、沒有比任何人有更持久的耐力、沒有比任何人有更壯碩的身體、………。 12 公里陡峭的一路上,他們放下那籃籃沉重的行李,停於路邊稍作喘息,不知有多少回!看著他們咬緊牙根,用力地扛起,賣力地放下,在扛起放下間,青筋暴露的沉重,看了真敎人心痛。苦力,是他們不得不的選擇,挑夫,是他們不得不為的無奈!山中靠苦力討生活可憐的挑夫們!

原本聚結一起出發的友伴們,走著走著,因為體力不同、速度相異、興趣有別、………,相互間的距離越拉越遠,最後發現,友伴們呢?!是什麼時候全散去不見了?!在岔路口東張西望,看不到任何熟悉身影和其他遊客,到底甚麼時候我又被遺忘啦!只見道路上的卡車,依然滿載居民香客橫衝直撞,我該選擇卡車跑的光明大道,還是走另一條山邊的幽暗小路?!左顧右盼間,看見一名婦人提著飯盒,正從山邊幽暗石階匆忙往下走,我急急趨前,還未開口,她馬上知道我的問題,比劃著要我從她步下的階道往上走,然後一語不發,匆匆往山下走去。半信半疑的我,怯怯地循著她指引的小路直上,爬過幾段階梯,終於發現其他遊客的蹤跡了,這時我心安啦!

緬甸的夾腳人字拖

原來這是前往吉諦瑜佛塔遊客的必經之路,窄窄石階泥路兩旁是攤販雲集,該處攤販與沿途爿爿商家賣的物品是大同小異,不過最讓人好奇的是藥物攤販,攤上的藥材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有礦物、植物、動物及不知名的東西。我發現外來遊客僅是看看問問,買個紀念品或竹拐杖就離開。我懷疑,這些藥材到底誰選購?!也許只有當地的居民吧!石砌泥造的階梯,是起伏不定,是寬窄不一的節節高升,走起來十分吃力累人。走到這兒人已瀕臨癱瘓,兩旁商家的商品,不再有任何誘惑力了,心裡只想快快找到同伴,快快到達佛塔,快快坐下來休息。遠遠前方終於看見了光明平坦處,是東一堆西一票齊聚的人群,總算走過落差極大又難行的羊腸幽徑了。加快腳步,在轉彎明亮處,終於看見齊聚等候的隊友。哦!哦!我什麼時候又變成殿後被等的虛弱者?!這兒是進入吉諦瑜佛塔前的檢查站,外國遊客得繳 6 美元門票費,將檢查站發的證明掛在身上,憑證才能進入吉諦瑜佛塔。

吉諦瑜佛塔就在我們投宿旅館附近,天逐漸暗了,攝影愛好者為了搶拍夕陽下的大金石,分好房間,放好行李,雖然全身無力,大家還是將疲累放一邊,拍照擺第一,奔向近在咫尺的吉諦瑜佛塔,要跟大金石說:『哈囉!』啦!吉諦瑜佛塔內除了擁有一塊懸在崖邊的大金石(又稱風動石)外,聽說佛塔內還藏有三根佛陀頭髮,才會吸引一批又一批,不遠千里而來的朝聖信徒。興奮的我一到佛塔就飛奔而入,守在門口的士兵又是追又是叫,天呀!他追喊的竟是興奮過度的我,哦!原來是我沒遵守她們的教規,忘了脫鞋啦!在大庭廣眾下,被猛追斥責實在有夠糗,有夠丟臉。到緬甸我一直不能適應進寺廟得脫鞋的習慣,老是忘了脫鞋而被守廟員追著跑。在緬甸無論是達官貴人或是平民百姓,進入寺廟一定要脫鞋,這是緬甸人對信仰的堅持。緬甸人因為進出寺廟次數頻繁,所以腳上都踩著一雙簡便的夾腳人字拖鞋。而於大小寺廟前,也都有一處讓信徒放置拖鞋的地方。

跟大金石說哈囉

剛到緬甸,大家深恐置於廟口的鞋子,會遺失不見,鞋子一脫下來,就拎在手中不肯輕易放下。雖然導遊一再保證,信佛的緬甸人不會隨意拿他人的物品,大家依然以小人之心,看待緬甸的治安,說什麼就是不願意相信,依然故我拎著鞋子辛苦遊大廟。印象中好像未見過緬甸人穿皮鞋或球鞋,人人都踩著一雙夾腳人字拖,大家怕鞋丟的顧慮,好像是多餘的。不穿包鞋,只穿涼拖鞋的緬甸人,根本沒有拿取包鞋的必要與理由呀!吉諦瑜佛寺占地十分遼闊,被斥責攔截脫了鞋後,心想,如此廣闊的寺院,一隻手拎著鞋,一隻手忙拍照,實在很礙事。張大膽學緬甸信徒,脫下鞋往旁邊一踢,再也不管鞋子丟不丟啦!天都快黑了,急步走進吉諦瑜佛塔。

經過舟車勞頓後,我終於要奔向崖邊那紋風不動『風動石』的身邊了,經過千辛萬苦後,我終於要親眼目睹裹上層層金箔的『大金石』了,我也終於要跟風動石說聲:『哈囉!』了 。

( 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0928877070&aid=5443274
 引用者清單(1)  
2014/10/03 20:31 【udn】 這有相關商品!高升 二入 步步 迎光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與路的纏繞糾結
2011/07/20 22:36

在落後地區人民討生活不易 唯有出賣勞力

這些可憐的挑夫

然而這也是他們流出了無數汗水和勞力後

所換來的微薄代價  以求得一家人的溫飽!

妳的「風動石」吊足了胃口

期待下回分解?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