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05 07:09:58瀏覽513|回應1|推薦6 | |
無蟬鳴,不夏日。 蟬,因其鳴叫聲,又稱知了。 《莊子·秋水》中有云: 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意思是,不要對生活在井裡的青蛙,談論大江大海的波瀾壯闊,因為他們目光如豆,只看得到頂上那一小方天空。不要對只活於夏天的蟲子,描繪寒冬的冷冽冰凍,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永遠只有夏天。比喻人囿於所知所見,孤陋寡聞、思想狹隘、知識淺薄。碰到了,與其話不投機、徒費唇舌,不如揮揮手、速速離去。 夏蟲,蟬也。 蟪蛄不知春秋。 同樣出於莊子,與夏蟲不可語冰有異曲同工之妙。蟪蛄(ㄏㄨㄟˋ ㄍㄨ,huì gū),蟬類,或春生夏死不知秋,或夏生秋亡不識春。 蟬乃盛夏之魂,壽命只有短短幾個禮拜,一般人因而誤以為它們會在這段時間內,從幼蟲羽化成成蟲、交配、產卵、死亡,完成一個生命週期。事實上,蟬的一生大部份時間以幼蟲形態穴居於地下。穴居時間不等,中國蟬 3 至 7 年,法國蟬 4 年,台灣蟬 5 年,北美蟬可以長達 17 年。 漫長的穴居蟄伏,一旦破土而出,迎來了夏日、陽光、千樹萬樹無窮碧。唯有努力愛春華,滿懷熱情,縱聲高唱。燃起一季的絢爛,輕撩行人的悲與歡,轟轟烈烈,至死方休。 朝飲甘露 古人以為蟬攀於枝頭,朝飲甘露、暮咽高枝,只以露水為食,猶如隱士般的高風逸韻,孤傲脫俗。漢末,建安才子曹植曾作《蟬賦》讚道: 唯夫蟬之清素兮,潛厥類乎太陰。在盛陽之仲夏兮,始遊豫乎芳林。 實澹泊而寡慾兮,獨怡樂而長吟。聲噭噭(ㄐㄧㄠˋ ,jiào )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 內含和而弗食兮,與眾物而無求。棲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蟬啊,蟬啊,潛於陰暗地底,一朝破繭而出,何等潔白清亮。仲夏五月,驕陽似火,始遊於林間樹梢。性恬靜而與世無爭,獨怡然自得而長鳴。鳴聲噭噭,一聲響似一聲,如同忠貞之士、懷抱正直耿介之心。清心寡慾而不食人間煙火,與萬物結交而一無所求。昂首高高棲枝頭,渴了,飲晨露之清流。 正可謂出污泥而不染,身處紅塵,卻不與世俗同。 曹植,字子建,除了七步成詩的傳說,尚有才高八斗之譽。源於南朝詩人謝靈運嘗曰: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此乃謝靈運說話的藝術。看似推祟曹植文采之高、無人能及,實則暗諷世人所有才學加起來,尚不如自己一人。 庚寅(公元2010)年五月,星雲大師書法展在北京舉行,齊白石再傳弟子景浩以一幅水墨「五德之君 – 蟬」相贈。蟬之五德,出自晉人陸雲《寒蟬賦》: 夫頭上有緌(ㄖㄨㄟˊ ,ruí),則其文也;含氣飲露,則其清也;黍稷不食,則其廉也;處不巢居,則其儉也;應候守常,則其信也。 緌,像纓飾的下垂物。 五德:文雅、高潔、廉正、儉樸、誠信。 騷人墨客慣想像,賦予蟬的意象濃墨又重彩。蟬不知亦無從理,一逕枝頭聲聲叫。會叫的只有雄蟬,日日引吭高歌,無非為了吸引雌蟬注意。交配後,雄蟬隨之奄奄一息,雌蟬則在產卵過後告別人世。生命匆匆,不負陽光不負卿,人間一趟,就為了繁衍後代。是卑微得壯烈?還是壯烈得低到塵埃裡去? 四季嬗遞,朝代更迭,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管它紅塵紛紛擾擾,時節一到,又是蟬聲鳴樹梢。唐詩人愛蟬之不食人間煙火,遂以之明心志、寄理想、表高潔,留下了「詠蟬三絕」詩作。 虞世南《蟬》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垂緌:低垂的觸鬚。緌,古人結在頜下的帽帶下垂部份。蟬的頭部有觸鬚,猶如下垂的冠纓。 清露:古人認為蟬生性高潔、棲高飲露,其實是刺吸樹木汁液。 流響:形容蟬叫聲有如清泉長流,連綿不斷,悅耳動聽。 疏桐:梧桐是高樹,着一「疏」字,更見其枝葉繁茂,高挺俊拔。 藉:憑藉,依靠。 這是首自明心志的小詩,透過對蟬的習性之描寫,讚頌了它的高潔傲世、不同凡俗,詩人也以此自況。古有鳳凰非梧桐不棲之說,住在梧桐樹上的蟬,自然與那些在腐草爛泥中打滾的昆蟲不同。居高樹,飲清露,叫聲自然流麗響亮,無需秋風加持,一樣傳得遠又遠。 大約作於由隋入唐,詩人有感於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虞世南(公元558 – 638年),初唐大書法家。一生坎坷,歷經南朝陳、隋朝,隋煬帝死後落於竇建德之手。李世民滅竇建德後引為參軍,此後一直輔佐太宗,常與之討論歷代政治得失。唐太宗說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甚至讚美道,「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讚譽如此之高,詩人不矜不驕,不以鯤鵬自居,而以小小之蟬類比,足見其人格之高潔與胸襟之開闊。 駱賓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寒蟬淒切,囚徒如我,不由得陣陣悲意上心頭。正是華年好時光,怎堪如棄婦般,對著《白頭吟》自怨自傷?秋濃露重,蟬兒縱有雙飛翼,也飛不高飛不遠。寒風瑟瑟,蟬兒縱有心高鳴,輕易被風淹沒去。誰人相信秋蟬的皎皎高潔?又有誰人相信我的清白無辜? 西陸:秋天。《隋書·天文誌》: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 南冠:身陷囹圄之人。《左傳》記載,楚人鍾儀囚於晉,仍然戴南冠、奏南國音樂,被譽為君子之行。楚國在晉國南邊,晉人遂稱楚人為南人,楚人戴的帽子,就叫南冠。南冠在此有兩層含義,詩人既是囚徒,也以君子自況。 玄鬢:指蟬的黑色翅膀,比喻自己正當盛年。 白頭吟:相傳西漢時,窮才子司馬相如以一曲《鳳求凰》,擄獲了孀居富家女卓文君的心,卓文君又是私奔又是當壚賣酒的。司馬相如顯達之後,卻欲棄髮妻納美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傷,中有「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之句。古代詩歌,常將君臣關係比作男女之情。詩人借此典故表明自己一片忠心赤忱,換來的卻是裁贜誣陷。 此詩作於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居卑位十多年的駱賓王剛升為御史,因上疏論事觸怒了武則天,被以貪贓罪名下獄。唐睿宗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作為幕僚的駱賓王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氏檄》,大加撻伐武后之種種不是。武則天一邊讀一邊笑,至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時,凜然一驚,問左右大臣「此語誰為之?」知道是駱賓王之後不悅地說: 宰相之過,安失此人? 徐敬業討伐失敗,駱賓王(公元640 ? – 684年?)不知所終。駱賓王出身寒門,七歲能詩,號稱神童。據說,《詠鵝詩》就是作於此時。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李商隱《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蟬兒蟬兒棲高枝,餐風飲露難一飽。悲鳴悲鳴無人理,徒勞無用費其聲。悽悽苦苦叫到五更天,聲已嘶力亦竭,疏疏落落欲斷絕。最是無情棲身樹,依然碧綠翠如故,不為徹夜哀鳴減顏色。 恰似我官職卑下、漂泊不定,無人憐惜、沒人訴衷腸。欲效陶淵明歸去來兮,故園已荒蕪,蔓草生野煙。憑誰問何處可安身?進也難,退也難!嘆我平生際遇亦如蟬,感念蟬鳴聲聲來警醒。君寧抱飢棲高枝,我自清高又清貧。 薄宦:官職低微。 梗猶泛:語出《戰國策·齊策》,桃偶譏笑泥偶說,你這土做的人偶,遇到洪水就完了。泥偶反唇相譏道,我是西岸的土做的,洪水來了儘管沒了人形,還可以被衝回西岸的家鄉。你呢?東國桃木做的人偶,洪水一來,還不知道漂到哪裡去呢?後人遂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無依。梗,樹木枝條。泛,漂流。 李商隱(公元813 – 858年),晚唐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以有別於李白、杜甫之「大李杜」。詩人一生仕途蹇困,不是做做小宦,就是輾轉於各地幕僚。又受牛李黨爭波及,曾經的好友令狐綯也對他冷眼相看,更令他一腹牢騷與無奈。是以借蟬寄寓身世之慨,懷才不遇,抱負難伸,徒勞無功。但依然孤高自守,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被譽為「追魂之筆」,語出激憤卻運思高妙。初讀是唸大四時,多年多年以前,青春惘惘,歲華惶惶,只覺美得驚心動魄。原來蕭瑟蒼涼的不是只有枯籘、老樹、昏鴉,也不獨是碧雲天、黃花地,還有正是鬱鬱蒼蒼的澄澄翠翠。世間之美,恁是多情也無情。 相較於宦途碌碌,李商隱的感情生活似乎相當多采。詩人多首名為《無題》的詩歌,筆觸隱晦,情感婉轉,不禁讓人起了愛情的浮想聯翩。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萊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 《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不少人亦傾向將《錦瑟》與無題詩相提並論,因其寫法和意境頗有相似處。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非關情愛,最喜此二句之溫潤有餘韻: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越過漫漫時空,剪燭夜談,是晴是風是雨,執子之手,別來無恙!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寒蟬,又叫寒螿(ㄐㄧㄤ,jiāng)、寒蜩(ㄊㄧㄠˊ,tiáo)、秋蟬、暮蟬。較一般蟬為小,天涼時才發聲,因其叫聲似「伏了」,很多地方就稱之為伏了。秋水寒,綠葉黃,衰柳寒蟬一片愁,鮮明了騷人的故國之思,渲染了墨客的離情別緒。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都門:指汴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帳飲:設帳置酒宴送行。 長亭:古時於城外每十里設長亭,每五里設短亭,供行旅休息、親友餞別之用。 詞人宦途失意,離京城、別戀人,內心已是悽悽惋惋。更那堪秋蟬聲聲叫,一聲急促一聲淒涼,愈催得柔腸百轉,一股刺骨悲酸。長亭裡、向晚黃昏至,長亭外、驟雨方歇住。美酒在手、佳人在側,心緒卻只是蕭索。正依依不捨繾綣處,船夫一疊聲船要開了!把一雙柔荑握得更緊,一剪秋水看更真切,淚涔涔對淚潸潸。天不老,情難絕,千言萬語在嘴邊,哽噎喉間道不出。想此番南下,山高水遠,一程又一程。千里煙波浩渺,暮色濃濃,江闊雲低,好個無邊又無際。 悲莫悲兮生別離,自古多情人總為離別而傷感,更何況是在這冷清蕭瑟的季節。水滔滔,舟楫飄飄,今夜酒醒身何處?伴我的,怕只有兩岸枯楊衰柳,晨風寒意,一彎殘月。這一別,不知多少流光歲月?少了伊人相依偎,良辰美景也寂寥。縱有千般風情萬種意,又能說與誰聽? 「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柳詞之所以能廣泛流傳,與柳永屢試不第有關。詞人出身仕宦之家,自小即展露不凡才華,卻年近半百才考取進士。半因性情疏狂,半是為了謀生,流連秦樓楚館,為歌伎酒女作詞,「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成了詞人大半生的生命寫照。還曾因寫下「青春都一晌,忍把功名,換了淺斟低唱」等語,而惹惱了宋仁宗,硬是將他從進士榜單上剔除,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取得功名之後,柳永也不過輾轉各地,做個小小官員。雖然政績不錯,民聲也好,依然潦倒。相傳死後淒涼,「葬資竟無所出」,是歌妓們集資安葬了他。此後每逢清明,都有歌伎舞伎載酒於詞人墓前祭奠。時人謂之「吊柳會」,也叫「上風流塚」。 柳永約生於公元 984 – 1053 年,與北宋名臣范仲淹(公元 989 – 1052 年)時代同。 陸游《秋蟬》 斷角斜陽觸處愁,長亭撓首晚悠悠。 世間最有蟬堪恨,送盡行人送盡秋。 長亭送別已惆悵,斜陽暮色裡,又傳來斷斷續續畫角聲,憑添方寸亂又亂。詩人正滿懷愁緒無可解,秋蟬卻聲聲叫了起來。蟬鳴本無意,多情人有心,一腔惱怒恨起了蟬兒來。恨蟬兒不知離別苦,恨蟬兒不懂依依情,恨蟬兒送走了行人又送走了秋天。秋風秋雨秋向晚,那堪秋蟬助淒涼。 陸游(公元1125 – 1210年),南宋愛國詞人,一生力主抗金。最為後人知曉事蹟,為與元配唐氏之愛情故事。曾作《釵頭鳳》寄深情,念念不忘,直至75歲還寫了有名的《沈園》懷念之,語致悽惋悲涼。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劉商《秋蟬聲》 蕭條旅舍客心驚,斷續僧房靜又清。 借問蟬聲何所為,人家古寺兩般聲。 《六祖壇經》有云: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樹梢枝頭秋蟬鳴,羈旅之人聽著,只覺驚心刺耳,不忍卒聽。問禪靜坐之時,蟬鳴聽著清亮悅耳,僧房靜寂人也靜。為何一樣蟬鳴兩樣情?心之所動,如是而已! 劉商(約727 – 805年),中唐詩人,好道術,工畫山水樹石。 王籍《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迴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遊。 艅艎(ㄩˊ ㄏㄨㄤˊ,yú huáng):華麗的小船。 陰霞:山北面之雲霞。若耶溪自南向北流,詩人逆流而上,故曰陰霞。 遠岫(ㄒㄧㄡˋ,xiù):遠處峯巒。 陽景:太陽的水中影;「景」乃「影」之本字。 若耶溪上,一葉扁舟,溯洄而上,悠哉悠哉。天清氣朗,碧水映晴空,山悠悠,水悠悠,白雲也悠悠。遠處峯巒昇霞霧,柔美又夢幻,陽光照著清溪水,明亮多嫵媚。樹林裡,蟬隻亂亂叫,只覺林深樹愈靜。小鳥吱喳喳,飛來又去,更覺觸目青山清幽幽。此時此地此景,驀然動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想念。一思及長年仕途坎坷卻掙扎未歸去,這一切、到底所為何來?不由得陣陣悲意上心頭。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二句以動寫靜,被譽為「文外獨絕」。王籍(約公元480 – 540年),南朝梁時期人,因此名句而享譽詩史。然詩人畢竟未解蟬中意,繼續宦海浮沉而鬱鬱乖張,「不理縣事,日飲酒,人有訟者,鞭而遣之」。 蟬與禪 蟬生性高潔,司馬遷《屈原列傳》遂以蟬借喻屈原,「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在佛家看來,可見古人天性中自具禪意,以蟬說禪。「浮游塵埃,隱身止語;出世發聲,一鳴驚人;恰如君子,震耳發聵。」而知了、知了之通稱,知是智慧,了是覺悟。或說,知是實相,了是無我和放下。蟬多年暗無天日的蟄伏,只為了破土而出,能在陽光下高唱、戀愛、結合。短短數週,歡愉過後,就是無我、放下、死亡。蟬即禪,已經悟道了。 蟬與禪,有人寫了這樣一首妙詩: 要悟禪機先悟蟬,知了二字莫輕言。 禪本無形依萬物,蟬雖草蟲歷千險。 意亂清音增煩惱,心靜蟬聲伴安眠。 若有若無隨心性,蟬聲便是無字禪。 人活一世,蟬活一季,知了?知了!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