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7/01 15:38:18瀏覽2001|回應12|推薦61 | |
為什麼去紐約?想到只停留四夜就覺得累,光從日內瓦坐直飛的SwissAir來回就要17個小時! 只有超級過動的老伴,有這樣的“餿”主意和精力!非被迫無可奈何的出差,用五天跨洲過長週末,可笑不?沒法度抵制两年了(註1),這次伴以“紐約行”為生日禮物當藉口,只是去慶生玩樂。B如果不順從就充當不起賢妻的角色,平時雖刁鑽到這種境況也只能捨命陪君夫?去!唉。。是誰發明的俗諺?即使是很蠻的牛,嫁了雞也得隨雞飛?! 1987年夏天離開紐約後,這是我們第二次回訪;一轉眼離上次去已經又過了15年。原來一天一天的過,轉眼B也已快熬成了老太婆?這麼速來速去兩地掛六小時的時差錯亂,怎可能不垮累(美國是個不怎珍惜能源的國度,太多年不再經歷進出熱冷突變的煎熬,第二天就開始咳嗽發燒)?以前住在Manhattan麥哈頓下城,Tribeca的Murry Street和Broadway的交叉口;天天得往外衝鑽,人來人往擁擠得很,非但不覺得累還天天不缺席的上課兼打工。人多車多摩天樓特多特高又不容易曬到陽光,還得每天搭空氣渾濁的地鐵,雖沒有患過大病卻依稀記得感冒時時難間斷。一個小小的麥哈頓,每天進出的人口就幾乎跟瑞士一樣多;生活品質要能好,對一個外來的半窮學生而言,簡直是天方夜譚! 年輕就是上天給予的最好禮物,無懼無恐還衝勁十足理想不模糊。以20多年後的眼光再回顧,往日足跡如過往雲煙,不禁特別珍惜起如今居住瑞士日內瓦湖區,大環境所能給予的“幸福”。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願望和需求;一步步的體驗,就是最真實的擁有,也是另類的自我完成。這回再見紐約,對當初的離開。。。B了然毫無遺憾! 現在的Murry Street,兩邊都建了新大樓;多了行道樹路也寬了,熱鬧依舊。。。 當時住的loft五層樓高的房子仍在(B在2樓分租了一間小臥房),底下的Irish Bar還在,只是門面已改。 住戶進出的側門,還多了對講機 B當初每天進出的地鐵站,door to door 15分鐘就可以到FIT上課 現在的Time Sguare真的像“廣場”了,有行人步道也多了咖啡座。。。 比20年前還擁擠的時代廣場,一共去紐約旅行了3次,3次都選住廣場周圍的旅館:Edison(1985年遷居紐約前)’ Marriott(1995年)和W(2010年)。這次的紐約行發現自己對吵雜很敏感,對擁擠非常厭煩,對繁華的都會生活不再嚮往。。。 *註1)2008年九月經濟崩盤後,美金大跌又常見廉價機票促銷。伴就常提想去紐約血拼過週末;B硬是不理=條件要跨洲到美國旅行,就最少非得要有两週的假期才肯去。 *這篇圖文在返回瑞士時差還未調正前就差不多完成了,原想再添加些什麼。。。可两星期都過去了卻毫無新意。先貼了再說吧?這次的紐約行最少有两三件事值得下文,B會慢慢紀錄。。。 引用文章: 想看影像紀錄?請點入: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