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產的葡萄酒原本量就不多,瑞士人又重品質(內銷都不太夠),加上由於人工及地偭(地形、地少)昂貴,很少外銷.但近幾年與歐盟雙邊關係的壓力,逐漸取消保護,各式各樣的酒大量進口...整個釀酒產業受到很多衝擊,酒農哀哀叫...因先天上製程成本高,只好努力加強釀酒的品質,另也加重外銷的擴展.不再能以自產自銷為滿足.
我們一群朋友都是品酒族,個個能喝,每次餐聚一晚下來,最少都得預算一人一瓶....我個人比較喜歡有點年份的Bordeaux,還好我們都先預購(先付酒商錢,兩年後送貨),再在自家酒窖放存幾年才開瓶....如果是要喝時才買,那種偭錢就喝不得盡興了!瑞士中、上等餐廳一般酒類訂偭是現時wine shop 2-3倍,如要喝好年份的名酒,一餐下來酒比餐貴不稀奇.目前家里現有存量中,有一箱Château Margaux primière grand cru 1990 還捨不得嚐,總得再等個幾年...不等它再圓熟些,有點可惜.
喝葡萄酒還是西歐人能喝、懂得喝、講究.不會像多數的亞洲人、美國人或一些新興暴發戶,瘋名酒比高偭,卻拿醇釀當水灌,更可惜(可笑)的是拿葡萄酒加冰塊或可樂吞!?有一位在五星旅館當GM的朋友,曾告訴我說:在他的餐廳,他故意把年份不太好但年久的酒偭標特別高,吸引一些愛現卻不懂酒的人order.既滿足了客人的虛榮又可清除陳貨,調現進新酒,益處多多.
依我們旅行的經驗,普遍澳、美、亞洲人沒有儲葡萄酒的習慣,隨買隨喝(澳、美洲釀酒法不同,有些酒不适、也不能久藏),而且有一現象:很多wine shop及餐廳,沒有适當溫度的酒窖(庫).紅酒喝常溫,但是25-30oC的酒能喝對味嗎?Bordeaux酒在90年代股票、經濟飛騰時炒高了偭,那時候我們開始轉嚐義大利、澳洲及智利的葡萄酒,有些酒名氣雖尚未響亮,但品質真不差,是個替代的好方法.現在Bordeaux酒慢慢跌回,或許會是個購存的時機?!
喜歡上葡萄酒是需要一點時間...
在一群愛酒友人中混,常常品嚐不同國度、產區的酒,幾年下來也慢慢受到影響,當然也就漸漸愛喝上幾杯來了....懂酒的人,每開一瓶好酒,總有一大段講詞可吹噓:哪個酒庄(順便說一段歷史)?什葡蔔種?多少%混合?顏色?氣味?味道?光聽形容詞都會醉.剛開始的第一兩年我嚐了酒,只會說喜歡不喜歡.說不喜歡的恰巧都是那些較陳年名貴的酒.那時候喜歡偏向有果香甜味的Beaujolais nouveau (Bourgogne南方Saône河流域,當年剛新釀出的酒).至於Muscato(義大利有氣泡的甜酒),Malvoisie(也是甜酒的一種)及配鵝肝喝的Sauternes.從一開始到現在都很喜歡.
另外不喜歡瑞士日內瓦湖區產的白酒,一喝頭就不舒服,每年秋收時節這附近幾十公里內的大大小小村子,總有慶酒、品酒會.如去湊熱鬧也只能以一小杯(吸一下)撐場面.很奇怪的是:喝這儿產的紅酒,頭就不痛?日內瓦近郊,每年五月有聯合品酒weekend節慶,各酒庄混身解數,免費供應:剛裝瓶的酒、麮包、cheese、小吃...,有時候甚至有樂隊助興.不僅讓遊客有機會一次品嚐全區的新酒,更是全家大小出遊的好時光....一整個週末總是滿滿的人潮,而且酒庄的酒也賣得空空,真是賓主盡歡!
扯遠了....近幾年慢慢欣賞起有點年份的Bordeaux:像Château Latour, Château Lafite-Rothschild, Château Margaux, Château Mouton-Rothschild....這些著名酒庄出品的酒,不僅偭昂而且都得長期儲存.偶而有機會品嚐到...那真似巧遇:既善解風情又姿韻、智慧皆備的女人!(或說:鋼勇、沈穩、又富有智慧的男人)
***
每個人的味蕊發展不同,喜歡的味道也不一樣,品酒名家的酒評只是一項參考,還是自已喜歡最重要....各人偏好或許有某種傾向,但隨著酒齡的不同,欣賞角度是會改變的.
Selected from "旅人世界" https://city.udn.com/v1/city/forum/article.jsp?aid=128919&tpno=0&no=1620&cate_n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