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11 00:44:07瀏覽2651|回應6|推薦29 | |
新語: 沒想到這次來英國,住在孟加拉社區,或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原來我早就跟孟加拉這麼有淵源。 現在好像「卡奴」慢慢消失了,但孟加拉經驗得到國際肯定,聽說台灣也有些人想辦窮人銀行,好像還要組黨參選總統?!實在是「差很大」,格調實在有夠低。我不反對任何人投入政治,而是拿「窮人」來當幌子,還沒救一個人,就賺名聲與新聞性,這種買空賣空的遊戲,會不會太殘忍了? 去年金融風暴後,又開始流行「伊斯蘭金融方式」,看了一下簡說,就是比英美資本主義少了「膨風」、「投機」、「賭博」的態度,而是以宗教道德為勸說基礎。 HSBC又取得先機,果然是「全球在地化」的第一範例。但是在倫敦,除非你走進市中心的分行,要是在郊區或非熱門區域,銀行態度很差,排隊排到腳軟。 英國的服務業,真的沒有很好,或許台灣可以組個輔導團隊來英國輔導他們的企業吧,這也是一種增進交流的方式。 正文: 最近新聞有一則是關於限制「現金卡」貸款利率的立法提案,結果仍然無解,看到新聞上消基會執行長痛哭失聲,而那些苦難的債務人,多少已經在黑夜不眠不休地用另類方式去找回自由。 我想到去年曾經做過一個訪問。台灣國際醫學聯盟曾育慧女士去年來到蔽單位分享孟加拉的「微型貸款」經驗。曾女士的先生是孟加拉人,所以對於孟加拉情況瞭解的相當深入。尤其曾女士也在非營利機構服務,因此對於當地非營利組織及非政府組織有相當的接觸。現將訪談內容與大家分享,並且根據孟加拉「微型貸款」的經驗,為台灣未來解救債務人找出一個可能。 孟加拉微型貸款經驗背景說明: 孟加拉於1971年獨立建國之後,由於長期的國內外政治風波,導致建設緩慢。根據世界銀行對於貧窮的定義,每人每日生活費不到兩美元,屬於貧窮現象。很不幸的,孟加拉的情況即符合這定義。然而政治的紛擾與國際的不當干預並沒有挫折當地居民的理想與熱情,現在孟加拉有許多各類型與規模的「非營利機構」與「非政府組織」,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功能遠比政府與國際組織強大與有效。 1976年,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Professor Muhammad Yunus)設立GRAMEEN 銀行,主要推廣「微型貸款」,這行動對於整個孟加拉產生至深且鉅的影響。因為這套計畫乃針對貧窮的人進行貸款,而且真的是「微型」,通常金額都非常小,傳統商業銀行絕不會操作這類型的貸放業務。但也因為「微型貸款」是這麼的推翻一般商業借貸的觀念,所以為當地居民造就無數機會與創造許多新希望。 可能許多人對於孟加拉的印象非常模糊,因為台灣的商業體系並沒有將他們的經濟發展成果告知我們一般民眾,打開電視除了無奈的新聞,世界似乎也跟著電視台一起沈淪。但是孟加拉現在的情況是,太陽能發電已經非常流行,藉由太陽能發電的原料與器材,發展出上中下游的生產體系,為國家經濟提供相當的助益。孟加拉的第三部門(非營利組織及非政府組織),已經分工非常細密,成為一個網絡,彼此相互支援與合作。第三部門的運作比台灣還要成熟,其所累積的社會資本也已經相當雄厚。慈善組織的諾貝爾獎MAGSAYSAY AWARD 於一九八四年頒給尤努斯教授,以表彰他所推動的「微型貸款」對於鄉村婦女的卓越貢獻。 什麼是微型貸款 有鑑於孟加拉的城鄉差距過甚,許多貧窮的人無法在商業銀行得到借款,因為他們一無所有,沒有擔保品。因此,尤努斯教授思索傳統經濟學的缺陷與可能的改進之道。在一九七六年,他與學生們一起從學校走入人群,為廣大的窮人找出對策,「微型貸款」計畫也就此產生。 根據尤努斯教授的定義,「微型貸款」的目的在於協助貧窮家庭擺脫貧窮,所以對象必須為窮人,特別是貧困無依的婦女。申請人必須以群體的名義申請,貸款規模從相當於幾百塊到幾千元台幣,銀行基於「信賴」原則借貸給申請者,不需要任抵押品或是具法律效力的擔保契約。也因為窮人多在鄉村,因此「微型貸款」計畫主要在鄉村推廣。申請人貸款後必須將款項運用於創造收入與建造住所,而非一般消費性活動。所有的貸款通常會有一年以上的還款期間,分期攤還,通常是每周或雙周,銀行會派人到各家去取款並且實際瞭解申請者的生活情況。同時,貸款人必須存款(強制性存款),銀行也將這筆錢分為存款與購買股份之用,因此貸款人也同樣成為該銀行的股東。 微型貸款產生的影響 許多歐美的經濟學者對於這項計畫當初並不抱持正面的態度,因為所有的操作過程與西方資本市場的運作完全不同,有些甚至被批評為「吸血鬼手段」(強制性存款)。然而,經過將近三十年的推動與實踐,GRAMEEN銀行的微型貸款產生許多正面的影響。 一、保障窮人貸款權利 首先,GRAMEEN銀行的「微型貸款」對象,就是被傳統商業銀行認定為「不具信用價值」的拒絕往來客戶,此舉顛覆傳統經濟學者對於窮人的印象與理論,也就是說GRAMEEN銀行相信所有人都有潛力,只是欠缺一個機會,(「機會」對一無所有的人是一種奢侈)絕不是天性懶惰或智商低下。對於窮人而言,這機會就是金錢。但是西方資本市場對於窮人又是百般刁難,許多申請金融貸款的機制讓窮人注定被排除在外。因此沒有任何資產與保證人,沒有工作,都不必徵信過程,凡是處於社會最弱勢地位的一群,便是首要服務對象,也保障窮人的貸款權利。 二、 創造實質助益 申請者得到款項之後,必須將款項用於日常生活的實質開銷,除了提高經濟力之外,婦女在借款後,直接反映在兒女就學率提升、生活環境改善,與衛生條件的提高上面。銀行也建立指標:房子屋頂、家中廁所、小孩就學、飲食作息、就醫能力,這些指標可以具體的檢視出貸款人的生活是否有明顯改善。除此之外,「微型貸款」也創造就業機會與創業機會,促進小型企業的發展,自然資源的開發如水產養殖業。藉由貸款鼓勵借戶的子女就學以提升下一代人口素質。培養家庭儲蓄觀念與習慣,為自己與國家累積經濟力量。 三、 提昇婦女地位 孟加拉是回教國家,回教國家對於女性的要求比較嚴苛,傳統上男人主宰一切事務。但是微型貸款以婦女為優先對象,因為男性通常多出外工作,女性在家處理家事,潛在力量未被開發。但是女人對於家庭維持與撫育孩童有絕大的貢獻與影響,因此微型貸款為婦女創造一個機會,連帶也直接幫助家庭環境的改善。當婦女的具有經濟收入,在家庭與社會的地位也逐漸提昇,社會對於女性的觀點也逐漸改變。 四、 集體力量彼此扶持 孟加拉「微型貸款」的最大特色,就是善用群體組織力量,彼此扶持與成長。藉由各小團體的經驗分享,每週與全村的各團體參與討論;每月更擴大規模,讓大家的創業經驗,不論成功與挫折,都與全部人分享。聚會中可以得到其他人的經驗與新的資訊,對於個人未來創業方向有相當的助益。同時,彼此為了不影響彼此的生計,小組內的成員會自動區分職業,讓彼此的競爭趨緩,並且採取聯合策略,共同提升服務品質與產品價值。藉由團體借款與每周集會的力量,形成社區自助、互助與凝聚力,讓經濟發展所帶來的人際疏離現象降到最低,相反的,經濟發展更提升社區居民的凝聚力。動員廣大的客戶影響政策,營造對婦女與窮人較友善的政治環境,這種另類的「群眾運動」,使成千上萬的窮人受到鼓舞而努力上進,最後脫離困苦的環境。 五、 銀行與貸款者關係融洽 由於銀行貸款機制並不需要抵押擔保品,更不需要各項證明,而且攤還期限寬鬆,有效解決無力還錢的問題,降低申請者的心理壓力。每週或每兩週收取利息的時候,銀行人員也能深入瞭解申請者的實際生活情況,並且提供諮詢,因此銀行與申請者的關係非常良好。微額貸款機構走向人群,主動登門服務,顛覆傳統銀行高高在上,不可碰觸,等待客戶上門的形象,以及對弱勢族群各種不友善的申請程序。「微額貸款」的出現,主要是挑戰傳統銀行體系將窮人歸類為不可信賴之貸款對象,因此發展出迥異於傳統銀行業的運作模式。 六、 貸款者成為銀行股東 在申請借貸時,銀行會要求貸款的百分之五留在銀行,作為強制性存款及購買銀行股份,如此申請者也成為銀行股東,更增加還款的意願,因為銀行的永續發展與自己息息相關,在團體中更能影響其他人群,彼此帶動,展現團體自治的能力與社區活力。因此,鮮少發生搶劫貸款事情,說不定歹徒所搶的錢,就是自己的錢,因為自己也是銀行股東之一。 微型貸款操作現況 一、學界由批評、鼓勵到考察學習 西方學院的經濟學者原本不看好這機制,因為GRAMEEN銀行的利率通常訂在機構可財務平衡的水準,不以賺取豐厚利潤為目標,而且普遍認為窮人沒有意願還款。至於貸款時強制要求貸款者存款及購買銀行股份,經濟學家認為這是「吸血鬼的行為」。 但是事實證明這項看法需要修正。因為窮人不但按時還錢,也沒有反對強制性存款與購買銀行股票,他們也因此有機會與銀行一起獲利。同時,銀行與社區建立緊密的互動關係,已經成為已開發國家的參考學習方式。 對於一般商業銀行而言,「微型貸款」所投注的人力成本與資本集中的觀念相互抵觸,認為成本效益無法達到平衡。 但是儘管所需人力龐大,銀行對於社區的陪伴成長與扶持具有正面效益,令經濟學家嘆為觀止,而且還款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在擔任州長期間也向尤努斯教授請益,北歐芬蘭也向GRAMEEN銀行取經作為重振沒落漁村的操作依據。在世界各國(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越南、寮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烏茲別克、阿根廷、南非、辛巴威、美國、挪威、波蘭、芬蘭等)都在複製孟加拉的經驗,貧窮家庭脫離貧困的案例不計其數,這似乎又間接證明另一件事,不還錢的人是富人而非窮人。 二、人性光明面的再度證明 經過工業革命所產生的政治經濟變革,衍生出人與自然土地的疏離,以及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基礎薄弱,也因此學者普遍質疑此一機制,認為窮人無法也無意願還錢。但是孟加拉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用心陪伴窮人,他們自己也能夠走出一片天空,而且不會借錢不還,微額貸款償還率是98%以上。 窮人並不等於沒有信用的人,當他們受到鼓舞,也會產生責任榮譽感,並且鮮少有一借再借或欺騙銀行的情況發生,因為在鄉村地區,大家都知道彼此的基本狀況,如果有欺騙的行為,很快會被察覺出來。 此外,藉由群體互助的力量,逐漸形成產業分工,不會一窩蜂投入某一經濟活動。相信這現象對於篤信傳統經濟理論的學者而言,也是一個重要觀察的指標,因為居民自己產生分工機制,用另外一種形式證明自由意志所產生「非競爭性機制」的正面效果。當民眾都這樣努力尋找出路,銀行又有什麼理由排除窮人? 台灣可能擷取的經驗 一、陪伴社區成長,確實解決社區困難 GRAMEEN銀行在孟加拉所實施的微型貸款,其操作手法已經有社區陪伴的精神,尤其深入瞭解債務人的實際生活情況並提供諮詢,未來可以作為操作的參考。唯有用心伴陪他們走過篳路藍縷,才能深刻體認其需求與困境。 二、培力債務人自治與自理,建立互信基礎 孟加拉的經驗顯示,「信任」是貸款的基礎,尤其在鄉村區域,人與人的互動較為單純。未來台灣解救債務人的方式,應該嘗試建立他們的自治能力,鼓勵他們自己找出路,由單一機構(公立或私立或第三部門)輔導就業。而每個債務人應該彼此結社,透過彼此的安慰與鼓勵,在逆境中能夠持續向上的動力。這單一機構也應該陪伴這些小組織,瞭解他們就業的問題,適時給予協調與幫助。 三、提供婦女發揮的空間,增加其信心與力量 婦女在台灣社會的地位比孟加拉好太多,但在基層仍然有若干婦女處於困苦的狀態。根據孟加拉的經驗,婦女的成長可以直接影響家庭內的成員,包括父母及小孩,都會有明顯的改善(或許古人所說「為母則強」是不變的真理)。 如果能夠提供處於社會弱勢的女性(部分而非全部女性)一個可能的工作機會,可以消除許多家庭暴力的機會與災難,因為婦女的就業為家庭帶來質變,社會經濟地位也受到更多的保障。未來是否可以針對婦女,或者引導申請者的妻子成為輔導機制的一環,增強婦女的自信及發揮所長,似乎是一個可以思索的操作方式。 四、在地化的挑戰--「人性」才是核心 根據曾小姐的說法,許多國家學習「微型貸款」的機制,回到國內後略做修正,企圖將機制本土化,所遭遇的狀況最後仍需要回歸孟加拉的機制,幾乎無法變動。 如果所有的機制模型回歸到單純的「人性」,或許其實一些增減(所謂的本土化)是反而沒有必要的,因為背離了人性考量,前述其他國家所遭遇到的困境,答案或許就在這裡。但是這仍然是未來小心因應的課題。而如果本土文化中一些反人性的思維,也可以在演進的過程中去蕪存菁。 結語 孟加拉最悲哀的地方,是大量吸收世界各國政府和援外組織的發展資金,結果卻是提供援助國的產品外銷市場,養活一群所謂的發展專家,喪失改善社會的自主能力,貧窮與落後的現象益趨嚴重。開發中國家的「開發」和已開發國家想做的「開發」,實際上是有差距的。 尤努斯教授在推動微額貸款時,沒有用到外援資金,運作不受外國干擾,並無懼外界排山倒海的阻攔,以及來自所謂專家的無情批評,終於創造一個世界奇蹟。 「富者益富,窮者愈窮」,其實是政策與社會機構聯手造成,因為他們對於人的信任已經逐漸喪失,將窮人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因此要消除貧窮,必須先從改變這些機構與政策,甚至是創造對窮人友善的新機制著手。 另一項必須破除的迷思是,慈善並不是回應救助貧窮的最佳途徑,它只是讓這個現象不斷地循環造成依賴。「給他魚不如教他如何釣魚」,讓窮人得到賺錢的工具與諮詢幫助,可以促使他們發揮創造力與天賦的動力。 聯合國已經認同微額貸款機制,是減除赤貧、促進發展,與培力婦女的一項有效模式,從聯合國已把2005年訂為國際微貸年就可看出其影響世界的重要性。透過「微型貸款」致力於建立社會資本,藉由經濟手段達到改善教育、健康、行為與態度、社會永續發展等議題,似乎也是台灣此刻因應各種挑戰的一契機。 台灣的農漁會系統長期陪伴農漁民的生計與生活,這樣的陪伴方式似乎與這微型貸款有不謀而合的相同。如果用「陪伴」的概念,或許可以找到一個「陪伴與培訓」債務人的機制。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