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10/01 21:40:11瀏覽371|回應0|推薦0 | |
除了週二週四的團練外,最值得紀念的莫過於底下的活動。
8月2日陽明山東西大縱走,非常值得紀念且再次去玩的路線。
8月16-17日與遠征隊前往羅馬公路練跑,兩日合計跑60公里 (超棒的行程)
8月18日前往屏東參加夸父長跑接力試跑,6棒合計42公里 (超好玩)
8月24日珍珠老爺生日大小熊空馬練跑
8月25-31日環島長跑
8月份合計596公里
9月1-3日環島長跑
9月13日光橋夜跑半馬
9月20日鎮西堡志工馬54k
9月27日天母田徑場繞圈跑
9月28日國瑞TOYOTA觀音半程馬拉松接力賽
9月份合計350公里
寫這篇心得報告之前,看到馬拉松記者曾文淇紀錄張嘉哲的一段話,心有戚戚焉於是就引用下來。
倫敦奧運馬拉松國手張嘉哲說:「透過這次機會看見國外選手的身形和跑姿,也聽到他們分享訓練方式,透過不斷的訓練和自我要求,才有今天的成績。因為跑馬拉松不是一時的而是一輩子的事,不需要急於一時,穩定規律的訓練才是未來突破的重要關鍵。」
剛開始跑馬的那一年(2012)開始,我的成績一直都沒有進步,純粹就是固守每天慢跑的習慣,健康的身體遂奠基下來。儘管如此,自己還是有想要追求成績的場次、或是想練得更有效率一些,之後改變了一些方式。過程中一次次的考驗,證明這些改變還挺有效的,於是即便成長進步緩慢,但看著自己的身心有微毫的改變仍是愉快。
跑步是真的需要學習的啊,我秉持著「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意志,跟很多人討論跑步的眉角。不管是速度的進化或是多日賽的訓練等等,多學一點,之後就不會方恨少了。而也是如此,經過自己的嘗試後,才會發現一些錯誤的認知是需要被修正及調整的。印象很深刻的是,9月初環島長跑到中南部時,有好友覺得我很強、怎麼可以負重連跑好些天。但回頭一想我跟崑鵬、萬春大哥、雅芬姊聊過多日賽的經驗後,才發現原來很多事情是需要親自去參與,才能明白那些細節上的衝突、與自我內在的深刻對話。於是在別人的稱讚下,我只能心虛地搖搖頭。人外有人這句話,我算是好好地打了自己耳光。
八九月份最開心的,莫過於看到好友們的身心進步、與自己在鎮西堡志工馬的進步成績。每一場不同的賽事,身體與心靈都會隨著賽事而有所進化,略大略小不同而已。就某些點上我很幸運,有朋友一起練跑、一起進步,當朋友進步時,就會知道彼此之間的努力是沒有白費的。而也因此確認了跑友們對於一些賽事的目標與看法。
陳永勝說:「真正的比賽是從報名後的訓練開始,而賽事當天只是驗收你訓練的成果。」這句話我永遠說不膩,也是我的賽事座右銘。
9月29日看到健美在第一屆杉林溪森林馬拉松取得好成績時,在臉書上的PO文:
『1:56 終於啊~~~~
這次沒有鐵猴子陪跑,也沒有領頭羊(小董)帶跑….
這次真的只有自己一個人要上路了….
果然~~折返點過後5K我的老毛病又來了…
“好累..休息一下好了!!這場大概不行了….放了算了…”
下一場再努力好了…..心理影響了身體…掉速了….
“妳是跟我們一起練起來的,不是只有妳單打獨鬥”
腦中閃過匡寓的話….
拼看看,破自己的PB……
凸台上的麥克風傳出: 分2, 吳健美 PTT土城夜跑團….
感動~~~~』
『妳是跟我們一起練起來的,不是只有妳單打獨鬥。』其實我已經忘了這是我說的話XD。
但似乎能想起那個情境,週四只有幾個人的間歇訓練,雖然只是幼幼班的程度,但大夥仍是努力地練習。
就如同鎮西堡志工馬一樣,第二趟長下坡時,腳跟痛得厲害(環島時受傷),幾乎每跑幾分鐘就要停下腳捏一下。而那時候,最能讓我放下傷痛的,是看見一塊辛勤練習的遠征隊及土城團、相識的好友。只是一個簡單的鼓舞,我就有再堅持五分鐘的氣力。
很多時候我們會獨自去跑,但永遠都不是只有自己一個人。跑者或許孤單、卻不意味著跑者寂寞。
希望自己朝著溫暖心胸的跑者發展。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