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泥水中打滾底豬
2005/12/22 11:31:38瀏覽330|回應0|推薦1
 

泥水中打滾底豬



 近年來流行語彙裡,「豬頭」迅速竄紅;由於西遊記裡描繪的豬八戒形象,讓國人習於將豬與「低能」想當然爾地連成一氣。本年(2000年)某區高中推甄國文科作文更以寓言豬為題,考生「讀後心得」在時間與考試壓力雙重因素下,寫來多半荒腔走板;也因而引起某閱卷老師於報端慨歎不已。

 寓言裡描述一頭豬闖入富人豪宅中,在院子裡盡情打滾一番後離去;當別人問起富人家中是否隨處金銀珍寶.美不勝收?豬頗不以為然地說:「我向你保証他們都是胡說八道,我把整個後院的泥土都翻遍了,那裡根本沒有任何財寶。」

 『標準答案』指本篇大意是:「有些人目光如豆卻又自以為是,往往不知開拓眼界,反倒恥笑別人誤判。」而考生多半不令人意外地與標準見解,頗有差別。

 談到讀後心得,我想無論何種篇章,如同看畫一般:同樣一幅畫,
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部份。懂還是不懂!?賞畫者每天面對留下的畫作,感受時生變化而畫始終如一

 寓言本身固然有作者想傳遞的寓意,但有時
作品本身形同流體一般會在不同思考角度下生成全新的解讀。就拿「自以為是」一辭為例,向來是被用來形容思慮不夠周全者。但仔細想想,人能夠不自以為「是」嗎?若真的自以為「非」就表示自己的行為或觀念衝撞了主流價值,若「內心」衝突不能尋得適當解決(行為或價值觀的合理化),精神官能症(或種種矛盾行止)便會隨之而來。人的行為.觀念雖會隨著時空環境轉變,但某些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若沒有經過一番價值震盪,卻是很難扭轉的。包容不同的想法,和接受別人的觀點並不能畫上等號;正如「同性慾」是否正常和是否「可以諒解.接受」根本是兩回事(當然所謂「正常」的定義還有得爭辯)。

 若豬真如寓言情節所描繪的:喜歡在泥濘裡打滾,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解讀週遭事物其實正是世人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的合理生活態度。無論智愚賢不肖,個人過往經驗永遠是踏步向前的基礎,少了過去累積的「腿肌」可是那兒也去不了。泥裡來泥裡去,泥水中看見的世界自然與你我不同;世人重視的珍寶,泥水中一點用處也沒有,那裡稱得上「財寶」?快意打滾才是真正珍奇可貴的「豬」寶。

 人類慣用自我角度看待世界,擬人化的萬物終須以服務人類為目的。豬腦無從識人心,人心何嘗懂「豬」心?眼前陌生的詩篇,你我讀來往往各有評價,卻常如泥中打滾一般,只玩出一身土味。作者珍視的部份,你我也許永遠也無法真正的體會,但如人飲水一般,口中的味道對自己而言,永遠代表「真實」。

 企圖以一種觀點,解釋世間點滴的例子太多了;若「答案」必需存在,流動或轉動的概念或許可以有些助益。

 豬,據科學上的研究,可稱得上是畜類「天才」;或許在人類眼中,因貪食而不知死禍將臨,可謂愚不可及的「豬」頭。其實想想人類每天頻頻犯下的大小蠢事,真是「人頭」無數,傻瓜不滅啊!「豬」頭人腦,其實還好!「人頭」豬腦,也罷!也罷!世間煩惱皆自尋,縱使癡.愚.貪.瞋,又干豬底事?「豬」在人心的虛擬幻影,還是早些脫離寓言與神話故事,回歸真真實實的豬兄本體吧。沒看過豬走路?找個時間好好瞧一瞧吧;或許下回散步的時候,你會想起:上週入口的萬巒豬腳,正在努力為你貢獻「心力」呢!

  布衣 2000年10月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oyamboy&aid=13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