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6/12 17:35:06瀏覽716|回應3|推薦14 | |
英國推理小說泰斗阿加莎.克麗絲丁娜被現代網友昵稱為“阿婆”。 阿婆的經典作品每次重新推出,總是吸引著當代最著名的演員爭先出演,這也是因為,這些作品的“兇手”已經被知道數十年,觀眾當然看的是名演員的演繹。這樣,又有點像欣賞舞臺劇,歌舞劇,觀眾不需要原創者開新的腦洞(意思是:新的人物,時代,劇情設定),而是在固定的核心主題上看導演,演員的發揮。最突出的一個例子是英國版的《神探福爾摩斯》—用福爾摩斯和華生醫生這對全世界知名的人物設計,放在現代英國倫敦,演員與導演發揮他們的藝術創新,橫掃千軍征服影迷。作品因為這些演員,導演的創新,生生不息的一次又一次再現經典;而演員和導演也因為這樣的經典文學作品(哪怕是通俗小說也罷),開創了自己演繹生涯的高峰。 《羅傑疑案》曾經號稱是無法轉換成視覺化的推理小說,因為小說是“我”寫的。被拍攝的經歷我不太熟悉,只知道BBC版的《羅傑疑案》問世後,因為改編太多,脫離原著的味道,被讀者,觀眾詬罵。好像,據觀眾們說說,最貼近原著的是俄國版的。 今年暑假之前,搭日本新出版的電影《羅傑疑案》的風,把一直沒有看的前兩個版本一起看個夠。以前看的日本推理電影,包括玉木宏,福山雅治主演的,感覺不對,看完就刪掉了,但這次日版的《羅傑疑案》拍得相當不錯,尤其拍出兇手決定作案的時機。就算觀眾說的,俄版非常貼切原著,可是我個人覺得,沒有拍出兇手決定作案的時機,所以後來兇手作案計畫周全就沒有道理。 英版的大偵探波羅,其實還是一貫的風格,只是編劇改寫的太偏了,同時又多殺死了一個人,這點有點畫蛇添足 – 大偵探波羅的出現,讓兇手的壓力非常大,爲了擺脫嫌疑,必須多殺一個人。其實,大偵探波羅一開始在心里就有了特定對象,但基於證據不足,案情疑點沒有完全解開而沒有說明。所以,兇手必須多殺一個人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情節。 推理小說之所以難寫,就是因為必須是一個“完美的犯罪”。這麼一想,現實社會中如果出現沒有偵破的案子,又是因為什麽道理呢?一般來說,是缺少直接證據 – 動機,屍體,兇器,兇手的認罪書。古代科技不發達,推理的手段非常重要,就像小說《一品仵作》女主說的“推斷就是一邊推理,一邊找證據,一邊論斷”。現在科技發達,找不到兇手的幾率很低,那麼推理小說怎麼寫?日本的影視劇裏面常看到現在的人因為20年前的舊案而被警察找上門,意即,寫以前的可以存在的“完美的犯罪”而今在科技發達下無可逃遁的案件。 先來看看這三版《羅傑疑案》不同的味道,以後再談別的“完美的犯罪”吧。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