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念佛往生實例:站著走、坐著走、身無病苦、心無貪戀  學佛目的何在? 不死
2009/05/17 19:29:29瀏覽5968|回應0|推薦1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二十四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淨空老和尚慈悲開示              檔名:09-23-024  

全文: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阿羅漢,此云無生。】

三果於四禪天,進斷,進是進步,再往前推進,向上推進,斷上二界,就是色界跟無色界。色界四禪,無色界四天,總共八層。每一層裡面有九品煩惱,思惑,九八是七十二,這七十二品惑斷盡了,色界的因沒有了,無色界的因也沒有了,出了三界,這樣超越三界。

學佛目的何在? 不死

「便證無生法忍」,這是真的不生了,不會再到六道裡面來輪迴,六道裡面的生死沒有了。所以他真的證了無生,證無生法忍。「不受後有」,後有就是死了以後還要投胎,那就有了,阿羅漢沒有了。我們很麻煩,死了還要投胎。《地藏經》上講的,頂多七七四十九天,又投胎去了。你要是明白這個真相,你就要曉得千萬不能死,死了就不得了,那個麻煩才真大!這是真的,實實在在的。我們學佛,說實在話,目的何在?不死。能做得到嗎?能!念佛往生,往生不是死。有很多人誤會,以為念佛人都是求死,這大錯特錯,這個誤會太嚴重了。所以有很多人不敢念《彌陀經》,念《彌陀經》是送死的,這是很大很大的錯誤。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諸位要知道,活著去的,沒有說是死了去的。活著去的,沒死!你是活的,你沒有斷氣,你的頭腦很清楚,眼睛也看得見,耳朵也聽得見,嘴巴也會說話,哪裡叫死人?臨終的時候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福報大的,福報大就是臨走的時候身體很健康,這是福報大的,告訴旁邊家親眷屬,佛來了,來接引我,我跟他走了,你看是活著走的,哪裡是死的走的?福報差一等的臨終生病,但是他頭腦清楚,大家給他念佛助念,他也跟著念佛;臨走的時候,別人以為他嘴巴在動,他念佛走的,其實最後那個嘴巴在動不是念佛,他是告訴大家佛來接引他,他要走了,嘴巴在動,沒有聲音、沒有氣力,說不出來,是這樣的情形。何況我們在這些年當中,我們見到的、聽到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很多!

台灣念佛往生實例:站著走、坐著走、身無病苦、心無貪戀

我們在台灣,台灣這四十年當中,念佛真正往生,最保守的估計也在五百人以上,這是真正難得,這麼一個小的地方,這麼短的時間,這麼多人往生。其中站著走的,台南將軍鄉的一個老太太,這是民國五十七年的事情。我是五十八年在佛光山,跟星雲法師在一起,我幫助他;那是頭一年的事情,就是五十七年。佛光山那個時候剛剛開山,那一塊空地只有一棟建築物,就是他那個佛學院,最早的就是一棟建築物。佛光山的工程一年到頭都沒有中斷,所以有長工,包給他們做的,有長工,其中就有一個是將軍鄉的工人。我有一天晚上,帶著大概有二十幾個學生,月光很好,我們在樹下賞月,在討論課程,這個工人走到我們的圈子來了,我們也歡迎他,你來聽聽佛法也不錯。他坐下來之後,他給我們講佛法,我們洗耳恭聽,聽他講他的鄰居,老太太往生的瑞相,這個老太太一年前往生的。這個老太太不認識字,心地很好,非常慈悲,也不懂什麼叫佛法,佛也拜、神也拜、土地公也拜,到處都拜,三年前她兒子娶了個媳婦,媳婦懂得一點佛法,就勸她不要去亂拜,在家裡面專拜阿彌陀佛、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這個老太太很難得,她聽她媳婦的話,果然就在家裡老實念佛,念了三年,預知時至;不過她沒有跟家人說,在事後我們想一想,可能跟家人說家人會阻擾她,所以她不講。那一天晚上吃晚飯,她的兒女非常孝順,她就交代家裡人,她說她要洗澡,你們先吃飯,不要等我;家裡的人飯開了,還是等她,等她等了很久沒出來,到裡面去看看,確實洗了澡,叫她沒有聲音。她家有個小佛堂,老太太洗完澡換了衣服,穿了海青,在小佛堂裡面,手上拿著念珠,面對著佛像,站在那裡,叫也不答應,仔細一看,死了,往生了,站著走的。才曉得這個老太太預知時至,不告訴家人,沒有人干擾她,自自在在往生了。那個工人給我們講了一個多鐘點,勸我們要念佛,念佛往生是真的,我親眼看到的。實在不是假的,念佛往生淨土。

大概在,這個恐怕還不到十年,頂多十年前的樣子,美國舊金山,這個事情是甘老居士告訴我的,是他親戚的朋友,也是很熟的人,一個老太太。在美國老人很寂寞,美國地方大,出門沒有車是決定不行的,老人在家裡不會開車,就做家事,照顧家庭。這個老太太也不例外,照顧自己的兒子、媳婦,照顧孫子,在家裡燒飯、洗衣服,做這些家事。每天早晨,早飯都是她燒的,這一天,她兒子、媳婦起來的時候,老太太沒燒飯,就感覺得很奇怪;怎麼今天老太太這麼晚還沒起來,就去敲她的門,門一打開,老太太盤腿坐在那個地方,叫她也不答應,再一看,往生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往生,坐著往生的。這個老太太很有趣,她床上旁邊擺了好幾套的衣服,孝服,兒子的、媳婦的、孫子的,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做的,統統做好了,都擺在旁邊,還有遺囑老早寫好了,擺在旁邊,預知時至。這都沒有人看見,大概是家人上班,小孩上學了,她在家做這些孝服,連後事她都自己準備好了,都是念佛往生的。所以這種情形,至少三個月之前就曉得哪一天走,她才有這麼多的時間去做衣服,不可思議!類似這些事情,實在講我們看到很多很多。

倓虛老法師在《念佛論》後面說過,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預知時至、不生病的,他一生當中見到二十多個人。聽別人講的那就很多了,那這個不論,親眼看到的二十多個人。像台北李濟華居士往生,那個也很不可思議。李老居士八十多歲,他大概是二個月以前就知道,知道自己哪一天走。所以星期假日出去看看朋友,見最後一次面,他也不告訴人。走的那一天,他們念佛團聚會,聚會大家在一塊念佛,念一支香跟打佛七一樣,當中講開示,請他老人家講開示,通常開示講半個小時,他那一天高興,講了一個半小時,懇切的勸大家念佛。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我要回家去了。人家認為他八十多歲,講一個半鐘點講累了,他要回家去了。他下了講台,講堂隔壁就是客廳,他在客廳沙發上一坐往生了,你看看,往生之前講一個半鐘點,音聲宏亮,沒有一點改變,下台說走就走了,這是我親眼看到的,哪裡是假的?不信,那真的叫沒福!這個法門是善根福德因緣,你不相信是沒福。世間是假的,一場空,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是真的!真的不相信,信假的,愚痴到了極處。這說明不受後有,真正能往生就不受後有,以後六道生死輪迴再也沒有了,永遠把這問題解決掉了,這才叫大丈夫,這才叫英雄好漢。

【生死從此了矣,故稱無生。然其心中,實並法亦無之。因其無法,則生滅心息,故稱無生。是亦假名無生耳。】

事相上講,他真的不會到三界來投胎,不會捨身受身,六道輪迴的生死永遠斷掉了。阿羅漢不但沒有這個執著,就連斷上二界七十二品的煩惱念頭都沒有,並不以為我斷七十二品思惑,他沒有這個念頭,連修學的法都不執著,所得的果更不會執著。由此可知,世尊建立這些名相,實在是為解說方便起見而建立的。相是假相,名是假名,因此名與相都不可以執著。舉這麼多例子,這是從證果的人來說,人家因為不執著才能夠證得;稍稍有一點執著就不能證果。後面阿羅漢意思也略說一說:

【阿羅漢一云殺賊】

它有三個意思:殺賊、應供、不生,這些意思。殺賊,殺煩惱賊之意。有一些人看到佛經的這些名詞術語,感到很奇怪,佛家不殺生是第一條大戒,怎麼阿羅漢還殺賊?賊是比喻,賊偷竊我們的東西,我們的財物受了損失。煩惱能夠障礙我們的智慧,障礙我們的德能,好像煩惱把我們的智慧德能給偷走了,把它比喻作賊,賊滅掉之後,我們的財物就不會受損失,取這個意思,不是真的賊,是煩惱:貪瞋痴慢,是講這個。

【又云應供】

應供的意思,應是應該,供是供養,應該接受天人的供養,為什麼?他是福田。我們供養阿羅漢,真的種福,他是福田。所以供養他,讓一切眾生得福。我們讀了《金剛經》,我們就曉得,阿羅漢的福田不大,《金剛經》上所給我們講的無上福田,得無量福德,那是超過阿羅漢太多太多了,我們應當要認真的來學習。這是世尊引用小乘四果,說明不分別、不執著所得的成就。

底下這一段,尊者為我們現身說法。他自己出來做見證,這就更親切,更容易去體會、去了解,確確實實是要離一切相,不應該著相。我們看尊者所說的:

經【世尊】

這是對佛尊敬的稱呼。

經【佛說我得無諍三昧】

諸位看這個經文上,沒有說如來說,「佛說」,這個地方就有差別,佛是指釋迦牟尼佛,是從相上講,不從性上講。釋迦牟尼佛常常稱讚他,他得無諍三昧。

經【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

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大眾當中,誇獎須菩提尊者,他有特長。這裡面的意思,什麼叫無諍三昧?要知道,實在說我們要學習。今天的社會是個競爭的社會,什麼都要爭,如果你不爭,那你就是無諍三昧了,你就得無諍三昧,世間人不讚歎你,佛菩薩讚歎你,這個要知道。

【不與物競】

競是競爭。這個地方沒有說不與人競爭,說個物,物的意思比人範圍要大,要大得多。不但我們不與人爭,我們不與鬼神爭,我們不與天爭,我們也不與大梵天王爭,這個物就都包括了;如果用「人」不能包括,物的範圍大。就是與一切眾生我們不跟他競爭。

【一切平等。由不自是,故能無諍。】

凡是有爭執,一定是執著自己的成見,自以為是。兩個人都自以為是,這才爭執,你以為是,我不自以為是,這就沒事了。你爭我讓,就爭不起來。打架,兩個對打才打得起來;一個打,一個讓,打不起來。吵嘴也是如此,兩個人對罵才很熱鬧,一個人罵,一個人不吭氣,他就不會罵了。由此可知,打架的人、吵架的人,兩個人程度一般高;一個高、一個低吵不起來,程度高的會讓,吵不起來,這個要學,學會了你一生都很幸福。你要是跟人家吵的時候,你自己要生慚愧心,怎麼樣?「我跟他一樣的」,不一樣怎麼能吵得起來!我們小時候念書,現在學校跟從前教育不一樣,現在民主自由,老師對學生很客氣。我那個時候念書,老師很尊嚴,學生犯過失,體罰、打手心、罰跪,兩個同學吵架,兩個人統統罰跪。我們做學生的,心很不服氣,明明知道這個同學有理,那個同學沒有理,為什麼兩個人一起罰跪。到以後學佛才明白,兩個一樣的,罰得對,一點沒錯;如果一個真的好,好的會讓,不會鬧事,吵不起來,一定是一樣的,兩個都罰絕對正確,才曉得老師沒做錯,我們想錯了,我們有偏見,老師做的是對的。「由不自是」這一句話很有道理,不要自己以為是,不要自己以為很能幹,不要自己以為很聰明,都是招惹是非,都是招惹麻煩。現在社會所講,你保持一個低姿勢,好!不要跟人相爭。尤其是學佛,從哪裡學起,「於人無爭,於世無求」。無爭無求,一切就放下了,一切就不執著了,念佛往生沒有障礙。念佛不能往生,就是因為你還有爭,你還有求,有爭有求吃虧的是自己,虧吃大了!不能往生,還繼續不斷搞六道輪迴,你說這個麻煩大不大?這個虧吃大了,所以先要學無諍。須菩提尊者於一切人事物都不爭,世尊讚歎他、標榜他,就是教我們學他,用意在此地。

【無諍,則不惱他。意在守護他心,令不生惱。修此三昧,豈非大慈。】

這是大慈大悲,就是不要讓別人生煩惱。假如那個人見到我就討厭,怎麼辦?我們看到他來了,趕快躲開。這是修什麼?修大慈悲,不是怕他,不讓他生煩惱,這是菩薩行,真正學佛就要從這些地方學起,從這個地方下手。

【三昧,此云正受。】

三昧是梵語音譯過來的,翻成中國的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

【亦曰正定】

也翻作正定,三昧也可以當作定講。【不受諸受】

我們凡夫有受,受就是有享受,你享受的是些什麼?你所有一切享受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五種:苦、樂、憂、喜、捨,身之享受是苦樂,心的享受是憂喜,我們講精神的享受,物質的享受。物質享受裡有苦樂,精神享受裡有憂喜;苦樂憂喜都沒有的時候,叫捨受,這是統統都沒有,很平淡的,這叫捨受。捨受好,時間很短,不長。捨受要是長了,那就是定,就叫三昧。它不長久,它是短暫的,一會兒煩惱又起來了。不受這五種受,這才叫正受。

【一切不受,則不為一切所動,是為正定。】

因為不受,當然不會被外面境界動搖,換句話說,不會被外境干擾。心就是定的,心是清淨的,這個叫做正定。

【然此三昧之所以成者,則由於人我是非之相皆空耳。】

他為什麼能得到無諍三昧?四相斷了,所以能夠忍世間人不能忍的,世間人沒法子忍的,他能忍。世間人何以無法忍?因為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者,你就沒法子。佛菩薩、阿羅漢為什麼能忍?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你罵他,他絕對不會答覆你。為什麼?他「無我」,你罵誰,你罵了半天,他「無我」,他沒接受。我們被人家一罵,我們馬上就生氣了,為什麼?他這一罵,我馬上就受過來,就接受了,很快就接受過來,這一接受過來他就有反應。阿羅漢無我相,他這一罵都落空,沒人受他的。你細細想這個道理,如果從今之後,再有人罵你,你馬上就生氣了,你去想想,怎麼我就接受了?接受應當受好的,不好的不要接受,要明瞭。真有功夫的人,好的讚歎、恭維也不接受,心在境界裡保持清淨如如不動,那才叫高段的功夫,這是應當要學的。真正的事實的真相,人家四相都空了,四相都不執著了。

【雖得無諍三昧,而不存有所得心。是自忘其在定矣,此為離三昧障。乃真得無諍、真得三昧。故稱第一離欲阿羅漢。】

這裡面有兩句話很重要,「自忘其在定」,這個定是很深的禪定,像世尊在《楞嚴經》上講的九次第定,阿羅漢所證的九次第定。忘其在定,他不像四禪天他們所得的禪定、四空天所得的禪定,因為他執著我得初禪了,他就生初禪天,我得二禪了,他就生二禪天;尊者已經得第九定了,他沒有說他得定,所以他還在人間,跟我們大家混在一起,他真的得定了,並沒有執著在定上。由此可知,世間禪定這個四禪八定,四相沒破,我得定了,有我相,我相的對面是人相,人相的對面是眾生相,眾生相相續不斷是壽者相,壽者相是講時間,相續不斷。四相具足,所以他出不了三界,不能得聖果,就是因為他執著有四相;雖然得第八定,還比不上一個須陀洹,道理在此地,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我們所修的法門,認真修學,心裡面乾淨,不以為然,不以為我修得怎麼樣了,不可以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是著相了。即使證果,也要像這些聖人擺的這個例子,清清楚楚,他自己並沒有說他證果。我們說他證果,他自己絕對沒有這個念頭;我證果了,我得什麼法了,沒這個念頭,一有這個念頭四相具足;這叫離三昧障。由此可知,世間的四禪八定都有障,他住在這個定裡頭,那就叫障。他把這個法也空掉了,果也空掉了,障沒有了,這叫真得無諍三昧。世尊讚歎他,稱為第一離欲阿羅漢。

【不但於一切人中最為第一,即以阿羅漢之離欲言,亦稱第一也。】

人中離欲第一,就是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他第一,就在阿羅漢同學當中,他的功夫也比別人高,也算是第一。我們今天就講到此地。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t1937&aid=29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