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7 02:51:06瀏覽2581|回應0|推薦2 | |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十四集) 2009/3/26 台灣華藏電視台 檔名:12-47-1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第四面第五行,從第二這裡看起: 【二。自下依體起二用者。謂依前淨體起於二用。一者。海印森羅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覺也。妄盡心澄。萬象齊現。猶如大海因風起浪。若風止息。海水澄清。無象不現。】 到這裡是一段。前面我們學過第一段「顯一體」,這個一體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自性的性體它是真的,除這個之外都不是真的。佛法裡面講真講假,它的標準定義很明白、很清楚,永恆不變,不生不滅,這是真的;有生有滅,變幻無常,那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 在體裡面,我們前面學過了,它不是精神,它也不是物質,可是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現在科學家也證實了這一點,近代的科學家告訴我們,物質現象,物質不是真的,物質從哪裡來的?無中生有。這個發現跟佛經上講的非常接近。它怎麼生的?什麼原因生的?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個地方『依體』,體是空的;『起二用』,二用就是依報跟正報。依報是我們依靠生存的環境,從小的地方來說,我們穿在身上這一件衣服,這是我們的依報,擴大到外面,我們有人事的依報。諸位這個地方一定要搞清楚,所說正報就是自己,除自己之外都是我們的依報;也就是依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除自身之外,統統是我們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裡面有人事環境,最貼切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都是我們依報裡面的人事環境。再擴大,擴大到整個人類,乃至擴大到所有一切動物,都是我們人事環境。除這個之外,我們依報生活環境裡面有植物,花草樹木;有礦物,山河大地,再擴大講星星、星系,在宇宙裡無量無邊,包括時間跟空間,全是我們依報的環境。依報從哪裡來的?這段文裡面要告訴我們依報的來源,也就是宇宙的來源。我們要記住,佛在大經裡面告訴我們這個依報、正報,依報主要講物質環境,正報講精神環境,從哪裡來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從一念不覺變現出來的。念就是起心動念。所以大乘教裡面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一切法就是依報跟正報,裡面沒有數量,佛法裡面用形容來說,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個意思到底下第三段有詳細的說明。 這一念不覺就很不好懂,前面我們曾經學到過,自性清淨圓明體它是不生不滅的,在整個大乘教裡面,整個宇宙裡面,它是本體,它沒有生滅,所以它沒有生因,非生因之所生。如果我們自性般若智慧現前,我們可以明瞭它,這就叫證得,你能夠證得自性的境界。自性境界裡頭沒有名詞,也沒有形相,智慧能夠證得它確實存在,唯獨它不生不滅。就像惠能大師所說的,我們今天講「起二用」,就是惠能大師末後這一句「能生萬法」。沒有起心動念的時候,萬法不生,萬法沒有。萬法沒有,不能說它無。所以佛家講隱顯,前面說了,「煩惱覆之則隱,智慧了之則顯」。這個隱顯是第二義,不是第一義,這個意思很深。在沒有起用的時候,就是惠能大師他所說的第三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麼?具足依正莊嚴,但是它不顯。顯,為什麼原因顯?就是起了一念。這一念,說實在話我們也不懂,我們聽了這句話,或者看到這兩個字,一念,總是想到我們起了個念頭。是不是這樣解釋?不是這個解釋。我們起了個念頭,這個念頭的現相太粗了,而佛說這一念,一念不覺這一念是非常的微細。現在科學家講這個現象怎麼來的?新的說法是波動現象。這個跟佛經講得很相應,這個波動是非常微細的波動。我們能不能覺察?不能,我們的心太粗,這種微細不能覺察,要有很深的定功。 六道裡面的眾生,有修定的,修定的人不少,最明顯的我們看天道,天道有欲界天,欲界天第三層以上就修定。如果沒有定功,只憑善德(修善積德),他的果報最高只能到忉利天,我們中國人俗稱為玉皇大帝,欲界第二層天。欲界有六層,第三層以上就有修定。這個定,定功不夠,我們一般叫未到定,也就像現在念書,這個課程是學了,但是不及格,如果算是六十分及格的話,恐怕他只有二十分,差得很遠。但是有這麼一點定功,他就在忉利天之上,他到第三層去了,夜摩天。定功更深一點,到兜率天去了。我們曉得彌勒菩薩住兜率天,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所以它有內院跟外院。外院是凡夫,就是修定沒成就的,但是他的定功比夜摩天定功高;彌勒菩薩在內院,內院是菩薩道場,就是兜率天裡面的眾生也見不到彌勒菩薩。像我們這個人間一樣,我們人間是凡聖同居土,有沒有菩薩、阿羅漢住在我們這裡?有,我們一般人看不到,除非有特殊因緣的人,他們偶然遇到了。定功再加深,就生第五層天化樂天,再往上面去,他化自在天,定功都不及格,化樂天還更差一點。如果定修成了,他就不在欲界,到哪裡去?到色界去了。色界天有身體,沒有欲。欲是說什麼?財色名食睡這個五欲,欲界天裡面有,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初禪以上就沒有了,他的定功很深,能夠控制五欲七情這些習氣不起現行,它並沒有斷,但是被控制住,不起作用。 世間有不少人,我們稱他為學者、專家,嚮往著平等、自由、民主,在我們這個世間是不是真正能做得到?給諸位說,做不到。為什麼?只要你有欲望,只要你執著身是我,你有自私自利的念頭,你就做不到。為什麼?不平等、不自由,你在六道裡頭被業力所轉。真正講到有一點平等自由的那個形象,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他沒有欲望了,真正是古大德常常所說的兩句話,「於人無爭,於世無求」,大同世界,最低限度是色界天,人人沒有欲望。色界天有四禪十八層天,初禪三層,二禪三層,三禪三層,四禪有九層天。很特殊,四禪也是凡聖同居土。講真正的自由平等,還在四禪之上,到哪裡去?無色界天,那真的平等了。四禪天裡面沒有欲望,他有色身,福報還有大小不一樣,顯示在什麼地方?顯示在他居住的宮殿、色身的相好不相同。還是不平等,比欲界來講,它平等了。到什麼時候才真平等?無色界。無色界是什麼?我們一般講只有靈存在,中國人講靈魂,外國人也這麼說法,只有靈魂存在,沒有物質的身體。所以他沒有身體,他也不需要宮殿,這才到真正的平等。他的定功程度也不一樣,但是他沒有色身,顯示在哪裡?顯示在壽命長短不一樣,所以它有四層。這些事實現象我們不能不明瞭。真正明瞭之後才曉得,欲界裡頭絕對不會平等,為什麼?造業不一樣!那怎麼能平等得了?人間富貴不平等,你不能勉強他平等,他過去生中修的福修得多,他這一生得的福報大;那個人修的福很少,他得的福報就很小,他兩個怎麼能平等?這是不可能的。所以相貌不一樣,體質不一樣,生活環境不一樣,同樣得人身,引業相同,滿業不相同。這些道理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我們做人就不會有妄念,不會怨天尤人。看到富貴人,我們不如他,知道他過去生中修得不錯,修得好,我沒修,我比不上他,心平氣和。我要怎樣才能得到福報?應當斷惡修善。 世間人所希求的不外三樁事情,第一個財富,第二個聰明智慧,第三個健康長壽。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有因,有生因,因是什麼?因是斷惡修善,因是布施。什麼是惡?貪婪是惡,吝嗇是惡,造作種種不善是惡。這個惡有標準的,佛家講得很簡單,講了十條,殺生是惡,偷盜是惡,邪淫是惡,妄語是惡,兩舌是惡,綺語是惡,惡口是惡,貪瞋痴是惡。能把這個惡斷掉,努力修十善業,十惡反過來就是十善。具體的教導我們修財布施,財是財富,我們有,別人有缺乏,要供給那些缺乏的人。財有內財、有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願意幫助需要的人;內財是身體、是智慧,我們常常講的,為別人做義務工作,我幫助別人不需要代價,這是什麼?這是用內財布施。內財布施所得的果報超過外財,因為外財容易,身外之物,自己用自己的時間,用自己的體力、勞動去服務別人,這個比外財要難,所以他的果報就很殊勝。這都屬於財布施。財布施得財富的果報。這一生當中你看到許多人發大財,從哪來的?父母是富翁,經營得不錯,過世之後他拿了遺產?不是的。你仔細去觀察,得前人遺產的人很多,有人三年五載就消耗盡,一生過著貧窮的生活,命裡沒有!父母給他他守不住,他父母經營生意會賺錢,他經營生意都蝕本,會遭遇種種災難,財都耗掉了。所以父母雖然留給他,他自己還是命裡有;沒有的話,一點用都沒有。這些道理古聖先賢講得很清楚。 聰明智慧從哪裡來的?法布施來的。法是什麼?你有能力,你有智慧、有才藝,肯教別人,喜歡教別人,這屬於法布施。法布施的人他的果報得聰明智慧。我們世間有很多聰明智慧的人,為什麼他有聰明智慧,我不如他?我們要曉得,他過去生中修聰明智慧,修法布施多,我修得少,我沒有他那麼多,那怎麼會一樣?再說健康長壽,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別人遇到困難,感覺到恐怖,身心不安,你能夠幫助他,讓他離開一切恐怖,你去保護他,這一類屬於無畏布施。在佛門裡面,諸位都知道,中國學佛的人素食的多,要知道素食就是無畏布施,不吃眾生肉,這些小動物看到你不害怕。這也就像我們中國人所說的,你心地慈悲,你的磁場就慈悲,小動物進入你的磁場牠不害怕,牠沒有恐怖,牠願意親近你。如果是個打獵的人,天天殺生,這小動物一看到你趕快就跑、就逃命。你雖然無意殺牠,你身上有殺氣,牠感覺得不安,身心不安穩,牠逃跑了。你看素食是無畏布施。人家有生病、遇到困難,我們幫助他,讓他身心安穩,這都屬於無畏布施。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如果我們存心不善,常常想找別人麻煩,讓別人感到恐怖,這種果報就是短命的果報,也就是不健康的果報,他多病,身體弱,他得這種果報。 所以,因果教育重要!因果不是迷信,它是事實。了解這個事實,我過去財布施也少、法布施也少、無畏布施也少,這一生當中貧賤,而且還短命,身體又不好,這是注定的。這個注定不是天神注定的,不是閻王注定的,也不是佛菩薩注定的,什麼注定的?過去生中你的行業注定的,是這麼回事情。這一生當中能不能補救?能。在台灣這麼多年來,《了凡四訓》流通得很廣,這個小冊子專門講這個道理,而且教人如何補救。我在一九七七年第一次離開台灣到香港講經,那一次我在香港住了四個月,有兩個月的時間住在九龍界限街「中華佛教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倓虛老法師創辦的,我到那裡去講經,老法師已經往生了。在這個圖書館裡面,看到很多弘化社出版的經論善書,我們一看就很有緣分,這緣分從哪裡來的?從李老師那裡來的。諸位曉得我在台灣跟李老師學經教十年,李老師淨土是跟印光大師學的,而弘化社是印光大師創辦的,所以我們看到弘化社就想到祖師爺。翻翻印光大師倡印的這些經論善書,無意當中看到《了凡四訓》、《安士全書》、《感應篇彙編》,我特別提出這三種,因為我有一個驚奇的發現,他這三樣書數量印得最多,讓我們感到很訝異。印祖是出家人,是佛門裡面的高僧大德,印送的經論是多,不少,但是每一種的分量並不多,我們在版權頁上去看,一千冊、二千冊、三千冊,五千冊就很少,所以數量不多,種類是不少。這三本書我們在版權頁一翻,真的是讓人很難理解,每一版至少也是五千冊,一萬冊、二萬冊、五萬冊,他是這樣印法的。印了多少版?我一看,總是十幾二十版。我把這三種書概略的統計一下,可能超過三百萬冊。我心裡就想,印祖他為什麼對這三種書印的數量這麼多?想不通。這個疑問老是放在腦子裡。二、三個星期之後我想明白了,大概是這個社會普遍缺乏這種教育。這什麼教育?倫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所以我把這個書就很仔細的看了一遍。在香港講經結束之後,回到台灣,我就把這幾本書帶回來。帶回來之後我也學印祖,每一種印五萬冊,而且我還講過好幾遍。它真有效!這個效果是從我身上出。 記得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教我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從布施,教我要學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什麼原因?大師知道,看我的面相很薄,也就是說,命裡面沒有財,貧窮,命裡面沒有壽。實在講那個時候我自己也清楚,早年,年輕的時候很多人給我算命,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我相信。我的相信是憑著直覺,因為我家裡面三代都是短命,我的祖父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的伯父(我父親的哥哥)四十五歲過世的,我父親也是四十五歲過世的。那個時候我想,可能有遺傳的關係,所以我學佛就把自己的壽命定在四十五歲,四十五歲以後沒有了。所以要好好用功,遇到淨土法門要念佛求生淨土,不再搞輪迴了。章嘉大師知道,所以就教我認真努力的去修。讀了《了凡四訓》,道理明白了,雲谷禪師講得很清楚。所以在物質生活這方面,真的一年比一年好,那是懂得修財布施,財是愈施愈多,才相信這不假,不騙人。法布施,跟李老師學經教,歡喜講給別人聽,給大眾做學習心得報告,一個人我也講,兩個人也講。早年是到老同修家裡面,他家裡三個人也行,五個人也行,十個、八個、二十個人都行,不間斷的講。愈講對於佛法的理論愈明瞭、愈透徹,所謂是智慧增長。四十五歲那一年,的確是生了一場病,很嚴重,我自己心裡有數,壽命到了,所以也不看醫生。別人問我為什麼不看醫生?我說醫生只能醫病,不能醫命,你壽命到了找醫生沒用。所以我也不找醫生,也不吃藥,念佛求生淨土。念了一個月,身體慢慢就復原了。確實這個壽命是念佛轉過來的,當然與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有關係。我在那個時候無畏布施就是用放生,吃素、放生、布施醫藥。自己每個月有多餘的錢送給醫院,幫助一些貧困的病人,幫助他們買醫藥。所以你知道修因,果報會轉過來。 六道裡面沒有別的,就是因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勤修十善業,果報在人天;造作十惡業,果報在三途,餓鬼、地獄、畜生。這樁事情佛講得清楚、講得透徹。但是六道輪迴並不是佛教首創的,不是的,六道輪迴是古代婆羅門教所說的。我們在前面跟諸位做過多次報告,婆羅門教就是現在的印度教,起源比佛教,他們自己說至少要早一萬年。佛教到今天,我們中國典籍裡面記載是三千三十多年,世界上一般說法是二千五百五十三年,今年。印度教有一萬多年的歷史,在所有宗教裡頭它排名第一。可是今天世界上公認(大家承認的)它有八千五百年,還是比佛教早五千年。所以六道輪迴的說法是婆羅門教說的。它也不是隨便說的,我們知道,古婆羅門教重視修禪定,佛家所講基本的、基礎的禪定是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是婆羅門他們主修的,佛教也修。四禪八定修成功了,生色界天、生無色界天。可是這個定功修成功了,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全突破了;換句話說,在他們的境界,他只要一入定,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天,下面到阿鼻地獄,他就看得很清楚。它叫現量境界,他不是作夢,他不是在那裡研究推測出來的,不是,定中親見的境界。我們佛門講現量境界,我們眼前六根接觸到的這是現量境界,定中所接觸的也是現量境界,它不是比量,比量是推測,是現量境界。所以六道是真的,不是假的。六道真的是善因善果,惡因惡報。 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我們決定不會有惡念,決定不會有惡言,也不會有造惡的行為。為什麼?知道那個果報不好。縱然遇到冤親債主,這是免不了的,六道裡面生生世世冤冤相報,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個事情任何一個人都避免不了。別人欺騙我、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能把六道真相搞清楚的人,你看他怎樣來處理這些事情?他跟我們一般人不一樣,我們一般人一定生怨恨心,一定報復,這就錯了!他找你的麻煩,他為什麼不找別人的麻煩?那你就曉得,過去生中你欺負他,你毀謗他,你侮辱他、陷害他,這一生遇到了,他來報復。搞清楚這樁事情,那我們遇到了,完全接受,歡歡喜喜的接受,沒有怨恨、沒有報復,這個帳到這裡就結了,來生是好朋友。所以古大德教給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冤是過去生中結的怨,這一生遇到你要知道化解,你不能夠再結怨;再結怨,來生報復得更嚴重,到哪一輩子才能化解?哪一輩子覺悟了,你就知道化解,不再結怨了。所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屈辱,自自然然是心平氣和。這個好,為什麼?這個不但是化解冤業,自己的境界往上提升了,這講德行。難忍能忍,這叫功夫!難信能信、難學能學、難成能成,這是我們這一生到人間來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我們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來學習的,學什麼?學斷惡修善,學離染,修清淨心,遠離一切染污,修清淨心,把自己的靈性不斷向上提升。 佛菩薩、我們的祖師大德教導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方向目標,那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樁事情善導大師說得好,善導是唐朝初年的人,他說這個法門「萬修萬人去」,只要你肯學,沒有一個不成功的。而且經論不多,在唐朝那個時候所依據的就是三經一論,後來祖師大德加了兩樣,分量也不多,所以現在淨土宗主要的經典是五經一論。五經一論都學,好,如果嫌太多,學一種也行。這就是念佛法門,你必須要知道念佛法門的宗旨在哪裡、方向目標在哪裡。它的宗旨就是心淨則佛土淨,我們是用念佛號的方法,持名念佛修清淨心。怎麼修法?特別是境界現前,境界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環境,順境、逆境;一種是人事環境,善緣、惡緣。順境、善緣,好!在這裡頭練什麼?練不起貪戀,不生貪戀,保持著心平氣和。如果是逆境、惡緣,那修什麼?修不起瞋恚,不怨天、不尤人。貪瞋痴從哪裡斷?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所遇到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把我們貪瞋痴慢疑都斷掉了,好!稍稍能夠斷一點,還不是太多,念佛就能生淨土,生西方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很容易去。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萬修萬人去。如果你在這個世間還有壽命,你不斷向上提升,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就愈來愈高。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常常講,這個世間帶不去的不要去想它,應當放下;帶得去的,要認真努力去修學。帶得去的是什麼?你的業會帶得去,那我不帶惡業,我帶善業;你的功德能帶得去,福德也能帶得去,我應當斷惡修善,應當累積功德。我們應當是年年往上升,在這裡往上升,將來在極樂世界就是品位步步向上提升。這是帶得走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那個帶不走。所以要向釋迦牟尼佛看齊,你看佛陀當年在世,帶不走的統統放下,一生過著苦行僧的生活。為什麼要這麼做法?那是大慈大悲做樣子給我們看,難捨能捨,難行能行,他做了樣子給我們看。我們有這個緣多做好事,多幫助別人,特別是現前的社會,現前社會是個動亂的社會,如果我們能夠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幫助這個社會回復到安定和平,這個功德太大了,這個帶得走的,要認真努力去做。絕對不能貪圖名位,貪圖名位就錯了,你做的這些好事馬上就報掉。你做了好事,人家請你做個什麼主席、做個什麼會長,報掉了,現世報掉了;我們捨棄,不報,那你的這個功德就保全了。 釋迦牟尼佛一生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他出家了,雖然沒有外財,他是內財布施,你看每天不辭辛苦,天天教學,三十歲開悟,七十九歲圓寂,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不辭辛勞,那是內財布施;啟發大眾的智慧,是法布施;他所教導別人的,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能夠捨去惡報,都能夠得到好的果報,是屬於無畏布施。這個應當學,愈學愈快樂!我能夠體會到孔夫子《論語》前面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是從學佛才懂得這句話,那個悅是喜悅,喜悅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內心的歡喜,佛家講法喜充滿。這個喜悅從哪裡來的?從學習來的。習是落實在生活。到哪裡學?每天從早到晚天天在學。跟誰學?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他是善人,他做的好事我看到了、聽到了,想想我有沒有,我要沒有,要向他學習。他是個惡人,幹了些不好的事情,我要反省我有沒有,我要有,趕緊改過;我要沒有,要勉勵自己不要犯他的過失,他也是我的老師。善人是老師,惡人也是老師,所以夫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華嚴經》裡面具體的顯示出來,就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善財是學生,這五十三位都是老師。這五十三是什麼?就是社會上一般大眾,佛把他分成五十三類,我們今天講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是善,跟他學;他是惡,我們反省,也是我的老師,反省我們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所以善人、惡人、老人、小孩、男人、女人,沒有一個不是我的老師,你說他多快樂,你說他多歡喜!每天德行、學問、福報都在提升。所以有很多人講,善財運氣好,遇到那麼多善知識,我怎麼一個都遇不到。其實你從早到晚天天跟著善知識在一起,你不認識!你看到那個好人,嫉妒他;看到惡人,嫌棄他,你在造業!你三人行在造業,人家三人行作佛作祖去了。你看這個認知多麼重要!這是我們不能不曉得的。 今天我們這段文講的是宇宙的來源,講一念不覺。這個一念非常微細!我們學佛也是搞了幾十年,對於這句話都有疑問,都解不開。對於這個問題搞清楚、搞明白了,在我也不過是大概五年,七十五歲以後的事情。讀到經典裡面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的談話,這一下明瞭過來了。這裡有這份資料在,這個也印得很多,我想諸位同學都看到過這篇談話,「佛問彌勒,心有所念」,這講我們凡夫,我們凡夫起個念頭。佛問得好,心有所念,這個念頭有幾個念?這個我們就不懂了。有幾個相?有幾個識?實在說,他這段話就是我們現在讀的這段文。彌勒菩薩答覆世尊說,「舉手彈指之頃」,頃是速度很快,一彈指。佛問有多少念,彌勒菩薩說「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那個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個十萬,這是多少?我們中國人講的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三百二十兆個念頭,我們怎麼會知道?我們平常看電影,這種常識我們有,我們知道電影放映機裡面的膠片,大家都曉得一格一格的,一秒鐘它的速度是二十四格。你看鏡頭開關,鏡頭打開,這一個幻燈片照在這個銀幕上,立刻就把它關掉,再打開放第二張,這個速度多快?一秒鐘二十四格。我們在銀幕上看就好像是真的一樣,一秒鐘二十四格。現在彌勒菩薩告訴我們,宇宙的現象一秒鐘多少格?一彈指就三百二十兆,那我們彈指,大概我這個速度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再乘四,這假定的,再乘四,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頭。就是一秒鐘它這個鏡頭開關是一千二百八十兆,我們怎麼會知道?太微細了,這個振動的時間太短,振動的頻率很低,我們沒法子發覺。所以我們念頭很粗,我們起個念頭,你看這裡頭那麼多的細念成一個念頭。 佛不但是哲學家,也是科學家,科學最重要的是講證據,不能隨便說的,你要拿證據出來。佛法裡有沒有證據?有。佛告訴我們,佛用什麼方法見到這個現象?用定功。你的心地愈清淨,你感受的力量就愈強,這個微細波動的頻率你能夠收得到。什麼樣的定功?大乘經裡面佛說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他見到阿賴耶了。這就是相宗講的阿賴耶識,一念不覺而有無明,就是自性變成阿賴耶,就是那個微微的一念變成阿賴耶。阿賴耶立刻就轉相,轉相是第七識末那,由末那立刻就生境界相,境界相是物質,末那是精神,所以精神跟物質同源。它的速度太快了,是有先後,那個速度多快?那你還要把這個一念,一念裡面有成住壞空,你再乘上四倍,就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再乘四,那是講什麼?那是講物質跟精神現象的生起。它是頓現,不是逐漸逐漸現的。這個說法好!你修定,修到八地菩薩那個定功,你就看到了,不是佛隨便說的。佛說了,你不得受用。佛是說了之後,佛叫你必須證得,你才得受用;否則的話,那是佛說的,不是你的。如何把佛說的變成是自己的境界?這要靠自己去證實。所以佛法裡面講信解行,最後是證。你證得才算是你自己的,那叫真信;沒有證得,不是真正相信。所以佛法前面第一個信,說老實話,那第一個信是迷信。你怎麼就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你也沒見到?信了以後佛給你講解,真正聽懂,它有理論依據,真正理解,有理論依據,才叫正信,這不是迷信,它裡頭有道理的。但是這個道理我還沒有通過實驗,我還沒有證實,所以道理明白之後你要行,你得真幹!依照佛所講的理論、方法你去做,你做到你就能證實,做到少分就證實少分,做到多分你就證得多分,做到圓滿你就證得圓滿,這是科學。 方東美先生早年把佛法教給我的時候告訴我,我跟他學哲學,他說釋迦牟尼佛是大哲學家。我相信他,他不騙我。我認真學習,學到今年學了五十八年。這五十八個年頭,真的我很感激老師,為什麼?我年年有進步,我不是利根,是鈍根,沒有辦法頓悟,但是年年有進步,所以法喜充滿。我才知道夫子那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把中國古人所講的「活到老,學到老」,我後頭加了兩句,「真快樂,忘了老」,老都忘掉了。晚年快樂從哪來的?學來的。如果一天不學,就一天生煩惱。煩惱對於我們的身心傷害很大,我們中國古人講「憂能使人老」,你心裡有煩憂,你就很容易老化;你心裡頭沒有煩惱、沒有憂慮,身心清淨,快快樂樂,年歲雖然不斷的向上升,你不感覺到老化。為什麼?快樂!我是從這個體會,所以就想到老人樂園。也想到什麼?因果的事實。一個老人如果老年不快樂,有怨恨、有不平,這個不好。這種不健康的身心,將來死了之後,佛在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他到哪裡去?他到三途去,他有怨恨、有不平。三途就是餓鬼、地獄、畜生,他到那裡去了。晚年如果快快樂樂,天天學習聖賢的典籍,聖賢的教誨,晚年跟聖賢在一起,這個快樂得不得了,那他死了以後至少來生還能得人身,甚至於提升到天道去,不會墮三途。 所以我就想到養老院要重視精神生活,如何幫助他們?那就是要教學。老人院就是老人大學,給他講什麼東西?給他講倫理、道德、因果,給他講宗教。因為他這一生已經過去了,要告訴他還有來生,不是死了就完了,絕對不是的,還有來生。這一生我們覺得過得不太滿意,希望來生更圓滿,他有指望、有希望,能夠把他的精神振奮起來,讓他活得健康、活得快樂。這是幫助一個人,從三途把他拉到天道,這是好事,這是大功德,這是我們應該要努力去做的。我們看到了、聽到了,所以我每到一個地區去訪問,我都看看那個地方的老人福利事業,看看他們養老院,跟他們人談談,希望老人要著重老人教育,要著重文藝的生活。不只是去養老,要養到他們心情快樂,養到他們對於自己的前途有光明的一面,有美好的這一面,我們才能對得起這些老人。在中國過去,養老育幼是家族承擔的,我們現在講家族大家容易懂,講家庭大家就不懂了。從前家族就是家庭,大家庭,不是小家庭。大家庭裡面人口多,一般普通的人口大概總是五百人左右,這麼樣的一個家族,所以它重視家道、家規、家學、家業。它的功能確實做到了育幼,就是教育,對子弟的教育;養老,老人有天倫之樂;傳宗接代,後人,晚輩有能力、有德行、有學術傳他的家道,傳他的家學,傳他的家業。現在沒有了。我們想想中國的家,在中國幾千年歷史當中,這個國家、這個族群獲得了長治久安,承平盛世,靠什麼力量?靠家庭的力量。所以中國人講,齊家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家在中國歷史上扮演主要的角色。今天家沒有了,社會動亂;從前有這個家,社會是安定的、是和睦的。所以這個精神、功能太好了,怎麼樣把它繼承下去?我現在常常想到企業家,希望搞企業這些人,把中國這樣美好的傳統延續下去。那必須要把你這個公司所有的員工,現在一般企業員工上千人的就很多,把這些員工看成自己的親兄弟、親姐妹,把這個團體要真正看成一體、一家。 我們今天講這段經文,這宇宙是一體、是一家。我這些年在國際上搞的世界宗教是一家,一切眾生是一體,世界就太平了,衝突不會再有,才能夠恢復到安定和平。人與人之間要互相敬愛、互相尊重、互相關懷、互相照顧、互助合作,你說這個世界多美好,那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這個世界就是華藏世界。華藏跟極樂是人為的,不是天生的。就是因為他們那個世界的居民了解諸法實相,他們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關係是一體,整個宇宙跟自己的關係是一家,所以世界叫極樂、世界叫華藏。這些都要學習聖賢的教誨,啟發我們,我們才能夠覺悟。覺悟之後我們就肯定了,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不是理想,是事實,這就叫行證。從信解要契入到行證,我們得受用。我們現在是明白了、覺悟了,我把一切眾生看作一體,把這個世界看成一家,可是他把我看成外人,那怎麼辦?不要緊,毫不相關,我承認了,我提升了,我超越了。現在跟你們在一起,你們不承認,我死了以後,到極樂世界去了,大家承認,到華藏世界去了,大家承認。你們暫時不承認,還繼續搞輪迴,還繼續搞冤冤相報,到哪一天報得太累,不想再幹了,佛菩薩來教你。你什麼時候相信,你什麼時候就解脫。所以千萬不要,我承認他跟我是一體,他不承認我,那就算了,我也暫時就不理他了,錯了。就好像小孩,你親生的兒女,從小離開了,離開幾十年,長大不認識了,小孩不知道你是他的父母,你知道他是你的子女,你愛不愛他?他縱然反對你,你會不會原諒他?你會不會幫助他?會,為什麼?你知道。就是這麼個道理。要知道,我們地球上這些眾生迷失自性太久了。 在中國,這個環境好,世世代代老人都教你。但是,我們傳統的教學至少也丟掉五代了。換句話說,你自己不知道,完全迷失了,連自己家庭歷史不知道,國家歷史不知道。家庭歷史不知道,你的親情,親情是天性,但是發不出來,被蒙蔽了;國家歷史不知道,你沒有愛國的心理;鄉土的地理不知道,你不會愛這塊土地。中國古人教學,科目沒有像現在這麼多,最重要的科目兩門,一個是經,一個是史。經就是學問,史就是歷史,代代承傳,你知道你才能產生愛國的心、愛家的心。人如果不讀史地,你對這個國家沒有感情,你對你這塊土地也沒有感情。這是什麼?這是社會動亂的根源,大亂之道!中國古人非常重視,特別重視家庭歷史。所以中國人有祠堂,中國人有家譜。家譜是家庭歷史,你要是很清楚、很明瞭,你怎麼會不愛家?你怎麼會不愛你的鄉里?那是你出生的地方。 經是學問,那你曉得,佛教這個教學的教科書統統稱作經,大學問!講什麼東西?我們很簡單、很扼要的可以說,經典裡面所講的倫理,倫理講關係;道德,道德是講這個關係怎麼樣相處;講因果,講科學、講哲學,科學、哲學包括前面講的三門,都講到究竟圓滿,大學問。可是現在社會很多人把它看作宗教,把它看成迷信,不願意去碰它,不願意去接觸它,太可惜了!這個不能怪古人,不能怪經教,只有怪自己愚痴,這一生沒有遇到好人,愚痴,空過了這一生。我們年輕也愚痴,但是很幸運遇到好人,遇到方東美先生把這個事情給我講清楚。我明白了,回過頭來去讀佛經,才發現這裡頭有這麼好的東西,在世間法裡面找不到。那些宇宙的緣起、生命的起源,今天科學跟哲學在全世界都還沒有定論,有許多種說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沒有想到在《華嚴經》裡面我們讀起來真的是心服口服,努力依照它的理論方法來學習,逐漸的契入境界。雖然還沒有入,我們的方向目標是正確的,所以是愈學愈歡喜,確實體會到的是煩惱輕、智慧長。你說在沒有學佛之前,我們遇到別人冤枉我、侮辱我、毀謗我、陷害我,我能不生氣嗎?我能不報復嗎?生氣、報復是人之常情,為什麼現在就沒有這個念頭?這是佛法裡把這個事實真相說明白了,化掉了,知道什麼?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我常常比喻,因為我們自己也好多次有這種經驗,不小心牙齒咬了舌頭,把舌頭咬破流血了。舌頭跟牙齒是一體,舌頭跟牙齒當中沒有矛盾過,沒有說怨恨,沒有說報復。為什麼?一體。現在我們念頭轉到這上面來了,無論怎麼樣陷害,甚至殺害,也沒有怨恨心,也沒有報復心。為什麼連殺害都沒有?知道殺害是假的,不是真的。我,我會死嗎?不會死,我不生不滅。生死是什麼?生死是肉體,肉體不是我。所以佛法裡,頭一個就叫我們要學絕不能承認身體是我。身體是什麼?是我所有的。像衣服,衣服是我所有,不是我。衣服壞掉的時候換一件,身體不好使用了換一個。靈性不滅,不生不滅。 最初這一念,這一念不覺,我們曉得這一念非常微細,這一念,給諸位說,像自性一樣,這一念也不是生因之所生,它沒有原因。可是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一念是它的因,它就有第二念,但是最初的那一念是沒有因的。這個話不好懂,但是你細心去體會,逐漸也能夠意識到這個事實真相。我常常跟人談到這個地方,我舉個例子,這個例子我們發生在自己身上,別人身上也有,我看見的,但是自己身上也有。我們年輕做學生的時候是在抗戰時期,跟日本人打了八年仗。那時候我們做學生,小學生,跟日本人打仗那一年,我記得我三年級,小學三年級。可是當時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小學就有軍訓,就有軍訓教官出現在學校裡,教軍訓。軍訓裡面,也是不定期的,常常有緊急集合,教官一吹哨子,馬上服裝整齊就到操場去排隊。會有這些事情發生,服裝穿得很整齊,忽然想到帽子不見了,到處去找找不到,去問問別的同學,你有沒有看到我的帽子?那個同學指著你的頭,你頭上戴的不是帽子嗎?摸摸,果然不錯。跟釋迦牟尼佛講的例子相同,《楞嚴經》裡面講的,這最初一念無明,他就舉這個例子,「演若達多,迷頭認影」,跟我們這個例子意思完全相同。有沒有原因?沒有原因。你能找原因嗎?帽子戴在頭上忘掉了,一緊張的時候就慌亂。第一念是這種意思,沒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就有生因。我們這第一念起來之後,念念相續,二念、三念、四念,念念相續,這就有生因。佛對這個事情講得微細,所以經典你是愈看愈歡喜,欲罷不能。這裡頭啟發我們自己真實智慧,我們自性裡有圓滿的智慧,但是沒有了因佛性、緣因佛性,我們真實智慧顯不出來。所以經典是緣,在三因佛性裡面是緣因,善知識也是緣因,有善知識、有經典,把我們自性裡面真實智慧帶動起來,好!讓我們對這些事情逐漸,佛在經上講的我們能接受,我們能夠體會得到,漸漸我們也能悟入這個境界。雖然不是真實境界,但是接近邊緣,一天比一天近了,他怎麼不歡喜!對於六道三途,我們跟它距離是愈來愈遠,快樂無比。所以能生萬法,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宇宙的緣起,不是什麼大爆炸,大爆炸講不通,那裡頭問題很多。佛給我們講一念頓現,它沒有先後。真的就像我們看電影的銀幕一樣,鏡頭一打開,這一張幻燈片打到銀幕上是一時頓現,決定沒有說這個現相在先,那個在後,沒有,一時頓現。而且大乘教裡面說得很清楚,這些形相「各各不相到」,這句話你看講得多好,就跟講電影的底片一樣,一張是一張,前一張不是後一張,後一張不是前一張。所以這個相續不是真的相續,叫相似相續;真的相續,那前面跟後面是一樣的,不會有兩樣。念念不一樣。 所以底下一段這就講依正的現象,它講了三個周遍,第二個講出生無盡,那個就是變化無窮,真的就像萬花筒,用萬花筒來比喻我們能體會。萬花筒我們看到很簡單,它是動,我們佛法也講動,你只要動,心動,它就起變化。心動是起心動念,有分別、有執著,這是歸納起來了;要細說的話,說不盡!這波動的現象很複雜,不是那麼簡單的。這粗的現象,整個宇宙。地球以外的我們不談,太遙遠了,我們就細心觀察這個地球,觀察我們眼前,你對於佛在經典所講的奧義,宇宙真相,你就能體會得到。念頭裡面有染有淨、有善有惡,染淨善惡差別很大,既然有動,它就有形,它就有識,形識的變化無量無邊、無數無盡。這些事實真相什麼時候你能看破,看破之後出現一個非常微妙的境界,那就是不二,染淨不二、善惡不二、天堂地獄不二、生佛不二(就是眾生跟佛不二),不二就是一體,說明整個宇宙依正莊嚴是一體。如果能入這個境界,好!這個境界叫什麼?證法身,三因佛性裡面正因佛性現前。肯定了因跟緣因具足,你真正肯定,一點疑惑都沒有,整個宇宙跟自己是一體,這個時候你的性德圓滿現前,性德裡面最重要的大慈大悲、真實智慧都現前了。現前之後,你準備怎麼幹?肯定像過去一切諸佛如來一樣,教化眾生。用我們現在人間的話來講,你在這個人間扮演什麼角色,他一定扮演老師。你看釋迦牟尼佛,老師的身分出現,歷代這些祖師大德全是老師身分。你肯定是這樣的,你會把一切世間這些榮耀、這些權位、這些利害得失統統捨得乾乾淨淨。你要教人放下,自己先放下;你要教別人回歸自性,那你自己真的回歸了。回歸與我們現前的示現一點衝突都沒有,這叫隱現不二,於是我們才得到真實受用,不再有疑惑,貪瞋痴慢疑統統斷掉了。大乘經裡面講的法身、般若、解脫,確實得到了,就是得到受用,無論是什麼環境,你的享受是諸佛菩薩的境界。我們中國古時候讀書人常說的「孔顏之樂」,孔子、顏回之樂,他樂的是什麼?樂的是對於諸法實相真正明瞭。這個樂是真的,不受任何影響,不是外面的刺激,是從內心的喜悅,內心裡面往外流露。所以這是學習大乘經教真實的利益,這才是真正的攝受力。為什麼它有這麼強的攝受力量?我們在此地透這麼一點信息。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