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也能訴說深深的愛。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李白〈子夜秋歌〉―
自古以來的東方社會,做妻子的,總是陷入本詩的情境:在自家門前,拿著洗衣服用的棒子,不停地勞動著,同時也等待,有事遠行的丈夫能早日歸來。我不曉得,這是不是歌曲【望你早歸】的論述範圍,但我可以肯定,這首詩的確是在描寫「等待」的心情,不過通常,被賦予這項「任務」的人,都是女性。
【男主外,女主內】的道德倫理,固然會有所作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女性常常被描述為感性的、多情的、關懷的,而男性則是理性的、企圖心強的、有攻擊性的。這首詩的內容,就呈現了這個樣子的性別對照。從現在的觀點來看,其實,這所謂的「外」與「內」,已經不再只是,「家庭」與「外面」的區別,而是「私領域」與「公領域」的差異,其中,又以性別這一塊為甚。
然而,在當前這個充滿後現代性的社會當中,【公領域】與【私領域】的劃分、界線,正逐漸地模糊、消失、再製(嚴格說來,三者是有循環性的)。對照於這兩個概念的,就是所謂的【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然而,這當中的性別差異,更是明顯,有許多的公共空間,對女性都不太友善、不太便利,前者更是所謂【性騷擾防治法】立法的問題背景之一,因為,當中也包括了「被騷擾」這一項。
關於這方面的研究,有畢恆達的〈已婚婦女住宅空間體驗〉,相當具有代表性,當中採用了觀察法、訪問法,以及資料分析的相關技術,來探討公共空間對女性,特別是已婚婦女所加諸的限制與壓迫。不過,撇開社會學的意義(主要是性別角色)不談,這首詩要表達的,依舊是女人綿延無盡的愛。劉墉寫道:「女人的愛,真長!」很多以東方社會為背景的電視劇,總是把女人的等待編入劇本。
至於,【犬夜叉】當中,與【女人的等待】有關的劇情,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在七人幫篇走入尾聲的那一集,犬夜叉基於「不能讓奈落搶走四魂之玉碎片」的理由,而跳進危機四伏的瘴氣之海去營救鋼牙,就出現過,阿籬披著火鼠袍子,在昏暗天空、「秋風」颯颯的山邊,等待著犬夜叉回來的畫面,樣子就跟這首詩所描繪的婦女很像,而且,那情境,也正好呼應詩中「遠征」的描寫。
那個畫面,我在網路相簿上看過很多次,只可惜,相簿的作者,都把它的電視截圖縮得很小,要不然的話,那張阿籬等待犬夜叉的圖片,真的可以拿來發揮一番,無論是情感探討,還是詩詞創作,那個畫面都是絕佳的佐圖。除了活潑之外,我想,阿籬也可以有很深情的一面,除了這個等待犬夜叉的畫面之外,歌曲【One Day ,One Dream!】的MV當中,也有她「散播情意」的迷人畫面。
就這首詩本身而言,我覺得,有兩首歌可以跟它配合,一首是林子祥的【至少還有我在乎】,當中這一句:「原來有個人,一開始就在等~!」很能深刻地描寫這樣的心情;另一首是林慧萍的台語歌【再會男子漢】,可說是這首詩的現代版、流行歌曲版。然而,當前流行文化最甚囂塵上的【軍中情人】,也跟這首詩的意念有關,不過我覺得,那多半是女藝人、女主播用來打開知名度的方法。
然而,這首詩若用來描述,阿籬等待犬夜叉、思念犬夜叉的心情,也是個不錯的鋪陳,雖然,阿籬的等待,不一定是犬夜叉「遠征」,或是與敵作戰,但是,這方面的情節,畢竟還是佔大多數,因此,用這首詩來描寫阿籬的等待,一點也不為過,而且,還更能夠將她對犬夜叉的愛,真真切切地說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