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Long Stay不是政治用語!
2007/07/24 15:35:53瀏覽2884|回應4|推薦30

謝長廷青年軍:「馬英九Long Stay,攏係假!」

記者XXX:馬英九是否會到貓空纜車Long Stay?

記者張庭涵:馬英九Long Stay行程是否有被泛藍立委綁架的感覺?

以上是這幾天媒體或政治打手曲解「海外長宿休閒」(Long Stay)的具體事例,事實上,Long Stay是日本1980年代出現的概念,其定義有具體的書面資料【Long Stay白皮書】,且有具體的推動與研究團體【Long Stay財團法人】。看來,媒體可能假定觀眾早就忘了去年中村夫婦在埔里的那場爭議事件,而拿這個概念消遣馬英九。

其實,Long Stay是農委會為配合行政院的「觀光客倍增計畫」,以及日方專家學者來台考察的建議(代表人物是香本博士夫婦),而延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經營管理學系的顏建賢副教授,研究營造台灣鄉村社區扮演提供者與居住地雙重角色之可行性的主題,由是觀之,若只從字面上的意思去解讀Long Stay---長期居留,那農委會何必大費周章地研擬Long Stay的相關政策?何必研究台灣鄉村社區辦理的可行性?

Long Stay的定義是:一種生活泉源來自母國,而在目的地居住、生活,並擁有簡單生活設施,居住時間在2個星期到數個月之間不等,以休閒為意圖的行為;至於Long Stay的屬性則是:其時間長短介於「觀光」和「移民」之間,兼具兩者部份特質;至於Long Stay的相關理論,由於目前的關注對象為從事休閒的銀髮族,且以在地社區為單位,故老年學、老人休閒及社區的理論觀點,都和Long Stay有關。

進一步而言,Long Stay還可分成「發展國本身條件」、「行政協助」、「住宿環境」和「社區休閒活動」這四大構面,農委會官員研擬Long Stay的政策與配套措施的時候,是以這四大構面內含指標的考量為準。從這些基本性質看來,馬英九到中南部走訪、居住的行為,其實不算Long Stay,因為Long Stay是在一個定點居住並生活長達兩星期至數個月,以馬英九繁忙的行程來看,是不太可能做到這點的。

很顯然,媒體或謝長廷的青年軍,只從Long Stay字面上的意義來詮釋,我認為,這種詮釋在私底下的閒聊或言談中使用,那還無可厚非,但若在公共領域,如電視前、報紙上,可就不能在毫不考慮Long Stay概念的起源、本質、屬性的情形下,貿然加以使用,以貓空纜車來講,它既不是「社區」,也沒有「居民」,更沒有上述四大構面評估指標的任何內容,故提問的記者,其實錯得比張庭涵更加離譜。

至於張庭涵本人,撇開「只有三立才會問這個問題」的意識形態質疑不談,她其實也曲解了,Long Stay概念的涵義,截至目前,此概念仍是形容在海外或外地長期居住,但不在當地就業、置產的「生活者」,儘管我曾思考過,Long Stay用來形容國內都市居民前往鄉村地區居住、休閒之行為的可能性,但這仍處紙上談兵的階段,現在相關的學術研究,還是以上述所列之定義、屬性和構面為理論基礎。

而謝長廷的青年軍,是我目前最頭痛與憎恨的團體,想不到這次居然也曲解了Long Stay,而且比媒體更過分:把Long Stay當作政治鬥爭的用語。其實,當他們說出我開頭所列的那句話時,按照Long Stay的真意,他們消遣到的對象,其實是日本Long Stay財團法人、農委會、辦理Long Stay的示範社區、香本博士夫婦,以及其他比台灣更早且有名的 Long Stay辦理國家:澳洲、美國、英國、泰國、菲律賓等。

其中,其他辦理Long Stay且比台灣有名的國家,並不只上段列出的這幾個,基本上,它們還可分為「生活品質高的先進國家」和「生活成本低的亞洲國家」,網路城邦旅遊寫手經常描繪或現時居住的國家地區,多為前者,例如黛比和B居住的瑞士、Berkeley妹妹居住的美國西岸,但我想,他們可能也沒聽過Long Stay,事實上,這些國家地區,都是日本銀髮族利用退休金從事海外長宿休閒的首選。

基此,我之所以不贊同拿Long Stay消遣馬英九,主要便是基於概念曲解的疑慮,尤其是開頭所列的,那兩段媒體記者的問話,讓我更加著急,至於謝長廷的青年軍,在我看來,他們把Long Stay當作政治批鬥用語的行為,比那兩位媒體記者僅止於概念上的誤解更嚴重,何況,他們還侮辱到其他辦理Long Stay的國家哩!

Long Stay(長宿休閒)本意,盡在以下網站:

台灣長宿休閒發展協會(Taiwan Long Sta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Clicky Web Analytics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1111966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在臺灣很常見
2007/07/27 17:09

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吧?

台灣媒體跟本是不作功課的....

之前張錫民的案子  一堆槍的形號被報錯

然後 在不然就是"同人誌"走上街頭

然後報F16掛的AIM120飛彈 畫面上圈的居然是油箱........

今天這起會受到注意 大概只是因為觸及到政治

不然......等著積非成是吧


任俠李之瑜(李麗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平常就要多讀書 多看文章多修煉
2007/07/26 12:20

從事別的工作    不認真的話    不會太被注目

但是     一個記者   尤其是SNG連線的記者

一個不小心    就會顯露出自己的淺陋和白目

這次這樣的問答   其實沒有哭的必要性

除非    記者小姐另有特殊狀況..........


野口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青年軍
2007/07/25 13:46
眼目短淺
最喜歡從折射裡 看你的不小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解說的真是太詳盡了^^
2007/07/25 09:45

昨天看蘋果日報大幅報導三立記者的委屈,

還刊登她哭的照片

起初

我還以為是馬先生一時失言

等讀完後,真是搖頭不已=.=

除了對記者的專業與用功不夠以外

也對記者[做賊喊抓賊]明明已自定立場(已認定馬英久被榜)

還消遣的問馬英久錯誤問題

難怪馬英久會這樣說!!!!

[除了認為記者用功度不夠

也認為三立刻意栽贓罪名的態度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