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南‧赤崁樓&武廟(二之一)
2012/04/29 16:24:24瀏覽1290|回應0|推薦16

赤崁樓完成於西元 1654 年,是荷蘭人佔據台灣時所修築,正式名稱為「普羅民遮城」(Provintia),是一座西洋城堡,因為其位置在赤崁一帶,慣稱為赤崁樓或紅毛城。當年荷蘭人所修築的城,是用糯米粉、糖水加上石灰、蚵殼灰攪拌,以紅磚堆疊而成,目前僅保存有完整的基座,城堡主建築僅剩堡門及東北方的稜城殘跡。




赤崁樓是台南府城建城的開端,明鄭時期為「東都」,納入清朝版圖後,清雍正年間(西元1723年)正式設立台灣府,以台南為府城。後人陸續在這座城基座上修建各式建築,清同治年間曾修築大士殿(目前已毀),西元1878年海神廟完工,1886年增建蓬壺書院(目前僅存部分)、文昌閣及五子祠(目前已毀)。目前所見之赤崁樓已是綜合版建築,集合廟、閣、院、殿及祠等多樣化歷史建築。



赤崁樓的用途也是變化多端,在荷據時期是行政中心,在鄭成功時期先是作為承天府府署,後作為軍火庫。清朝時一度成為火藥庫,在日治時代更曾作為陸軍衛戌醫院、日語學校,直到最後被日本人指定為古蹟。

來到城堡基座之上,目前可見海神廟及文昌閣,靠近赤崁樓大門者為海神廟,後方則為文昌閣。兩棟建築都是歇山重簷式的華麗建築風格,屋簷下則有迴廊及欄杆,在迴廊間散步,頗有復古的感覺。

海神廟所懸之門匾為「赤崁樓」,是1965年台南市政府組成「鄭成功史蹟修建委員會」所懸掛由台灣省主席黃杰所題;「文昌閣」門匾為清朝知縣沈受謙所題。



在海神廟及文昌閣外面欄杆,還有12隻可愛小石獅,這些有點斑駁模糊的小獅子,可是有超過百餘年的歷史,從光緒12年開始就已蹲踞在此。

在赤崁樓後側的「蓬壺書院」,由當時台灣知縣沈受謙所倡議興建,門匾也是由沈受謙所題。目前僅存大門門廳,有著閩南式建築風格,其他建築則已毀。



來到赤崁樓外頭庭園,先來瞧瞧9隻贔屭(讀音必夕)。



贔屭是龍的九個兒子之一,生性喜好負重,為吉祥物。當年,清乾隆皇為紀念平定林爽文事件,特頒記功碑褒揚福康安的戰功,總共有10隻贔屭及10座碑文,全數以花岡岩雕成。由大陸運到台灣途中卻因故掉了1隻,於是官員又以砂岩仿作1隻,而仿作的贔屭,運往諸羅縣(目前在嘉義市嘉義公園),其餘9隻立在福康安將軍生祠(生祠表為在世人立祠廟祭祀),後因生祠損毀才移至台南市南門路大南門,1965年將9隻「贔屭」石碑由台南市南門路移往赤崁樓庭園。



而遺失的1隻贔屭,西元1911年在台南魚塭中被撈起,被送往台南市保安路代天府保安宮安置,並被封為「白蓮聖母」。

在庭園的另一隅,則是「鄭成功受降圖」(已改為議和圖),當年鄭成功與荷蘭人對抗七個多月,在西元1662年1月,由荷蘭大員長官揆一(FREDERIK COYETT) 修書提出「議和」並撤離台灣。最早受降圖荷蘭人是採跪立的姿勢,在西元1979年8月由赤崁國際獅子會捐建。後來荷蘭國會議員來台參觀,認為與事實不符並提出抗議,才修改為雙方站立的姿勢。



目前的赤崁樓是台南市少數有夜間開放的古蹟,夜晚配合燈光的投射,為赤崁樓帶來另一番面貌。



◆延伸閱讀

荷蘭人築城
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古堡)


==待續==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john&aid=6399053